端側AI需求爆發改寫聯想(00992)估值邏輯

智通財經
10/21

智通財經APP獲悉,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佈的《全球季度個人計算設備追蹤報告》,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PC市場出貨總量達到7590萬臺,同比增長9.4%。

與過去多年不同,全球PC市場的重新繁榮並非是因廠商庫存調整,而是進入了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新一輪市場爆發週期。IDC的這份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在AI PC市場佔據優勢的頭部廠商的市場份額加速攀升,在端側AI的競爭格局中亦形成戰略領先。

其中,聯想集團(00992)以25.5%的市佔率將與排名第二的廠商惠普(市佔率19.8%)的差距拉大至5.7個百分點。17.3%的超高增速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9.4%。 與此同時,戴爾在本季度僅實現了2.6%的增長,市場份額也從去年同期的14.2%下降到13.3%。

頭部廠商的增長分化證明,在技術更迭、尤其是在AI技術上優勢明顯的企業加速刺激了換機需求的爆發,行業市場集中度有加速上移趨勢。

搶奪端側AI入口

聯想集團與惠普在PC市場的競爭已並非僅是基於銷售規模,而更多是由搶奪端側AI入口的戰略驅動

AI計算的初期階段,核心能力集中在雲端,但這種模式的固有缺陷已日益暴露:高昂的API調用成本、網絡往返造成的高延遲,以及企業對敏感數據隱私和主權的嚴格要求。

英偉達、OpenAI、微軟等全球AI巨頭已對端側AI的巨大潛力形成共識:必須將算力競爭推向終端設備,將AI從「雲端工廠」帶至「物理世界」,而在AI終端中,PC是數量規模最為龐大的。

稍早前,英偉達宣佈將以50億美元注資英特爾,其中一項重要的合作就是關於AI PC。按照黃仁勳的說法,由這次合作帶來的「AI PC」市場規模可能達到500億美元。英特爾對英偉達的戰略價值是可在1.5億檯筆記本電腦市場、萬億美元AI終端入口中形成上游控制力。這背後不僅是英偉達尋求形成與AMD的競爭優勢,更是要將PC產業從「性能競賽」轉向「生態戰爭」。

在英偉達「物理AI」的框架下,PC作為AI智能終端的角色被重新定義:比如AI PC不再是簡單的數據處理工具,而是Agentic AI的本地執行終端和傳感器入口,負責將雲端訓練的模型應用於實際用戶環境。這種戰略定位將AI PC視為實現智能體運行和協作的關鍵硬件載體。

英偉達技術最為領先的基於Blackwell架構的GeForce RTX 50系列GPU,承諾為遊戲、內容創作和企業應用提供「前所未有的性能提升」。這表明英偉達將PC GPU視為生成式AI在消費者和專業領域落地的核心算力。「AI超級計算機」Project Digits的出現,是英偉達邊緣戰略的又一個強烈信號——意味着其計劃將原本屬於數據中心的AI全棧能力(訓練、測試、推理)下沉到桌面系統,模糊了專業工作站和個人電腦之間的界限,確立了PC在高性能AI工作流中的地位

微軟則通過Windows生態與Copilot深度集成,推動AI能力原生嵌入操作系統,強化PC作為「AI助理」入口的地位。

OpenAI公司CEO奧爾特曼早前已承認這家公司也正在探索硬件領域

OpenAI是生成式AI的開創者,在與英偉達和AMD建立超大規模的合作中,可確保其在下一代大型模型訓練和雲端API服務上的領先地位。然而,為了應對企業對數據隱私和成本控制的需求,OpenAI還是採取了戰略轉向:發佈了其開源模型GPT-OSS系列,推動AI在PC端實現任務自動化與交互智能化。其戰略意圖清晰:即便算力去中心化,OpenAI的模型標準仍要在終端佔據主導地位

這些AI巨頭的共同選擇均是出於同樣的戰略考量:確保在端側AI中的戰略存在。他們選擇將AI PC作為端側AI入口,考慮的是AI PC本身具備的三大優勢:一是本地算力可控,可實現數據隱私與低延遲;二是用戶交互高頻,是Agentic AI的理想試驗場;三是生態成熟,具備快速規模化部署能力。

而在這場端側AI的新戰局中,聯想的「混合式AI」戰略與上述巨頭的佈局高度契合。其提出的「雲-邊-端」協同架構,正是對巨頭本地化模型、邊緣推理與終端執行需求的同頻響應。聯想將AI PC定位為實現「個人AI」和「企業AI」的終端載體,不僅是硬件提供者,更是AI能力落地的「系統集成商」。

AI重塑聯想估值

端側AI趨勢下,AI PC幫助傳統PC廠商在全球AI產業鏈中佔據戰略地位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預測,從2024年到2028年,AI PC的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將高達44%,到2028年,其出貨量佔比有望達到驚人的70%。這一遠超傳統PC市場的複合增速,一定程度證明AI PC所帶來的新增市場價值。

綜合各大廠商在AI PC領域的推進情況來看,聯想集團的領先是斷崖式的。

在2025年Q3,聯想PC出貨量達1940萬臺,市場份額25.5%,穩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速17.3%,遠超行業平均。更重要的是,數據顯示其AI PC出貨量佔比已超過30%,在中國市場更是達到筆記本出貨量的27%,並穩居全球Windows AI PC市場第一。

這幫助聯想集團在端側AI生態中掌握絕對話語權,因為上億級的終端用戶數量正是全球各大AI巨頭眼中推進端側AI戰略最好的平臺。事實上,在PC時代聯想就已是英偉達、英特爾、微軟等最為關鍵的合作伙伴。

當然,重構PC業務增長邏輯的同時,在端側AI也正重塑聯想在資本市場的估值邏輯。

相比傳統PC,AI PC被定位為具備高附加值的溢價產品。AI PC出貨量以及其在營收佔比中的提高可推高聯想集團整體毛利率。

聯想真正的估值躍遷機會,在於其高利潤的服務業務(SSG)與AI PC的深度融合。聯想可以利用其在服務業務上連續保持高增長和高利潤率的優勢,將AI PC與定製化的AI服務捆綁,實現硬件和軟件服務價值的同步提升。最新財季數據顯示,SSG業務運營利潤率高達22%,遠超硬件業務。而隨着AI PC部署複雜度提升,企業對AI託管、模型訓練、數據安全等服務需求激增,SSG有望持續高增長和高利潤率的穩定貢獻。

對於聯想集團,AI PC不僅是硬件更新,更是聯想從「賣設備」轉向「賣服務」的戰略轉型中的關鍵一步。從而幫助聯想實現從傳統的週期性硬件製造商(OEM)向高增長、高黏性的「混合式AI服務賦能平臺」的根本性轉型。

與此同時,聯想正在持續大舉投入超級智能體領域,推進「一體多端」戰略,將PC、手機、平臺等終端的AI生態打通整合,提升用戶粘性,拉動硬件溢價與復購

上述結構性轉變是支撐聯想獲得更高估值溢價的核心依據。

相比競爭對手,聯想的其中一大競爭優勢尤其應被關注。在通信領域關鍵組件供應和國際貿易環境複雜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聯想的供應鏈和運營韌性成為維持市場領導地位的關鍵護城河。滿足企業大規模、高標準採購需求的高效成本控制和快速交付能力,是聯想能夠持續搶佔市場份額、穩定盈利的關鍵。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