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李秀梅
今年以來,港股IPO市場熱鬧,一向謹慎選股的險資成為其中不可忽視的力量,頻頻現身港股新股基石投資者名單。10月21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日前劍橋科技港股IPO開始招股,泰康人壽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了投資。
泰康人壽投資劍橋科技並非個例,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此前已經有7家險資機構以基石投資者身份參與7家公司港股IPO,認購金額合計超34.4億港元。一向穩健的險資為何頻頻掘金港股IPO,基石投資並非穩賺不賠的生意,投資機構又該警惕哪些風險?

認購超34億港元
日前,劍橋科技港股IPO開始招股,基石投資者名單中,泰康人壽赫然在列。
這並非保險機構首次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港股IPO,北京商報記者根據Choice數據梳理發現,此前已有7家險資機構以基石投資者身份參與7家公司港股IPO配售,認購金額合計約34.4億港元,去年全年不足10億港元,已經達到了去年全年的3倍多。
所謂基石投資者,是在企業港股IPO時簽約認購股份的長期機構投資者,一般會有一定股票限售期。在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看來,當前保險資金積極參與港股IPO基石投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保險資金規模龐大,需要尋找收益穩定的投資標的,港股市場匯聚了大量新經濟企業,為險資提供了更多選擇。其次,港股市場經過調整後整體估值處於相對低位,特別是科技、消費等板塊具備長期投資價值。最後,政策層面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為險資境外投資創造了良好環境。
此前,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向業內下發的《2024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及港股通投資情況調研結果》也提到,中國香港市場投資餘額佔保險機構境外投資餘額的51%,是險資機構進行股票和債券境外投資的首選市場。
險資大舉進軍IPO市場的背後,同樣離不開監管政策的指引。今年7月,財政部印發《關於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週期考覈的通知》,明確將考覈週期從年度延伸至「當年度+3年+5年」,鼓勵險資踐行「長錢長投」。
偏好消費、科技等板塊
哪些險資機構在港股IPO市場中最積極?又將資金投向了哪些方向?
從投資方來看,今年泰康人壽、中國太保在港股IPO基石投資方面表現最為活躍,包括劍橋科技在內,泰康人壽共計參與6家公司的港股IPO配售;中國太保及其子公司兩次出現在基石投資者名單;此外,中郵保險和大家人壽分別參加了一家港股IPO的基石投資。
從投資對象來看,險資更偏向科技、消費、新能源賽道,如汽車、家用電器、半導體及能源儲存裝置等行業。具體包括紫金黃金國際、奇瑞汽車、寧德時代、奧克斯電氣、三花智控等。付一夫指出,這些行業大多屬於新經濟領域,具有成長性高、與國家產業發展方向一致的特點。儲能行業受益於新能源、高端製造發展,家用電器、汽車等則與國內消費升級相契合。這種偏好顯示險資在追求穩健收益的同時,也在積極佈局符合經濟發展方向的優質資產。
儘管險資在IPO中參與投資,有望獲取長期穩健收益,但同時也面臨多方面的潛在風險。付一夫提示,港股受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影響較大,險資機構需警惕匯率波動和跨境資本流動帶來的衝擊。同時,基石投資通常設有鎖定期,在市場大幅波動時難以及時調整倉位,險資機構需加強對新股基本面的研究,防範個別公司經營風險。
責任編輯:王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