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全球資本市場的風向標已從算力基礎設施明確轉向AI應用。在美股市場,大數據與AI平臺巨頭Palantir締造了三年增長26倍的神話,市值突破4000億美元,成為該賽道無可爭議的標杆。
回到國內市場,隨着算力炒作的逐漸退潮,中國投資者也將目光投向了更具商業化潛力的AI應用層,急切尋覓「中國的Palantir」。
10 月 20 日啓動全球招股的「企業級大模型AI應用第一股」滴普科技,截至20日晚12點,招股首日便錄得至少221.1億元孖展認購資金。以其公開發售部分3550萬元的集資規模計算,本次孖展認購已相當 於實現超623倍超額認購,這足以顯示出投資者對其商業模式與技術前景的高度認可。不難看出,滴普科技憑藉其「Data+AI」雙輪驅動的技術閉環與商業化實證,已成為對標Palantir的中國樣本。
滴普科技通過FastData Foil數據融合平臺和Deepexi企業級大模型平臺兩大技術底座,構建了FastAGI(企業級人工智能)與FastData(企業級數據智能)兩大核心解決方案已在消費零售、製造、醫療、交通等多垂直行業實現規模化落地,為企業客戶打造從多模態數據治理到智能決策的全鏈路服務閉環,創造了優化運營效率、提升決策精度與增強生產力的核心價值。
那麼,該如何理解Palantir的暴漲邏輯?為什麼滴普科技可以對標Palantir?滴普科技的高增長空間在哪?
美股AI應用暴漲的祕密
人工智能浪潮的發展遵循着一條清晰的價值鏈:從底層的算力、數據,到核心的基礎模型,最終延伸至上層應用。整個生態的價值最終通過AI應用的實際效能得以實現,這符合科技產業的普遍發展規律。
從產業動向來看,基礎模型廠商也開始主動佈局AI應用,以加速其商業化進程。例如,OpenAI近期在軟硬件領域動作頻頻,就顯示出其全面發力AI應用的戰略意圖。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的投資邏輯也在發生切換。初期,市場熱衷於投資像英偉達這樣提供AI基礎設施的「賣鏟人」;而現在,投資焦點正轉向那些能夠成功實現商業化落地的AI應用公司,即所謂的「淘金者」。
值得一提的是,與前景尚不明朗、巨頭環伺的C端應用不同,B端賽道的商業化前景更加清晰,企業客戶付費的意願也更為強烈。這不僅因為AI所承諾的降本增效是實實在在的商業利益,更關鍵的在於,專業的AI應用服務商能夠精準地為企業解決落地過程中的四大核心痛點:
在數據層面,將企業海量的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形成統一的「AI-Ready」數據;在業務層面,憑藉多年積累的垂直行業經驗,實現AI與實際業務場景的無縫銜接;在模型層面,消除大模型的不確定性,提供商業決策所依賴的、接近「零幻覺」的可靠輸出;在安全層面,解決貫穿始終的數據安全與隱私問題,解除企業後顧之憂。
軟件巨頭Palantir正是基於其Foundry和人工智能平臺(AIP)的協同運作,為企業提供了一套從數據底層到應用頂層的完整解決方案,從而成為資本市場寵兒。
其中,Foundry平臺構成了這套方案的「語義骨架」與安全基座。其核心的「本體」(Ontology)技術,在藉助大模型下,不僅可自動建立數據層面的本體對象,還能依據業務狀態動態更新,通過深度關聯企業內部分散、多模態的數據,創造出一個能精準映射真實業務邏輯的動態業務本體,實現了業務在數據層面的實時標準化。
在此基礎之上,Palantir 2023年推出的AIP平臺則扮演着「智能前端」的角色,通過AI助手、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工具,有效彌合了技術與業務之間的鴻溝。Foundry與AIP的結合,共同構成了一個企業級的「AI操作系統」,並通過為頂級企業及政府部門提供服務,為其安全性進行了有力的背書。
此外,在產品交付方式上,Palantir 的 「前沿部署工程師」(FDE)模式並非僅派遣技術專家,而是依託業務 + 技術雙關鍵角色協同:業務團隊負責理清客戶需求、維護客戶關係,同時技術團隊快速輸出方案原型、推進落地。這一模式既能響應客戶實時需求、高效落地定製化方案,還能將前線業務經驗反饋至總部優化產品,確保解決方案與客戶實際場景更貼合。
根據市場消息反饋,Palantir在美國商業市場的增長幾乎完全由 AIP 驅動。2024–2025 年間,大量客戶通過「1-Day Bootcamp」模式(1天內用AIP構建AI應用原型)接入Palantir生態。若AIP的行業增速繼續保持當前水平,其將在2026–2027成為Palantir主要增長來源,甚至可能取代Foundry成為核心收入驅動。
這一戰略的成功,也直觀地反映在財務報表上。從2023年到2025年上半年,Palantir的營收與利潤增速呈現出驚人的加速態勢,為其千億級市值提供了堅實的業績支撐。
美國銀行最新的觀點認為,Palantir有望成為AI產業浪潮的下一個贏家,並強調了本體架構和FDE進入市場戰略仍然是Palantir的祕密武器,Palantir的商業銷售額在2030年底有望突破100億美元。中金公司則認為,Palantir的AI商業邏輯閉環正在趨勢性加速。
「Data+AI」,滴普科技殊途同歸
Palantir之所以能在資本市場大獲認可,其核心在於其為企業普遍面臨的數據、集成、可靠性與安全四大痛點,提供了一套邏輯嚴密的解法:通過Foundry平臺實現底層數據的治理與統一,再通過AIP平臺賦能上層業務的智能化,最終形成一個閉環的「AI操作系統」。
這一模式的本質,是構建「Data+AI」的雙輪驅動能力。而2018年成立的滴普科技,就默契地走出了與Palantir類似的發展路線。
滴普科技早期重點攻堅企業數據治理領域,通過持續技術迭代,打造出核心業務FastData企業級數據智能解決方案。2023年,滴普科技創新構建了新一代AI-Ready的FastData Foil數據融合平臺,能夠對更為複雜的企業數據進行分詞處理,包括將長文本、公式、表格、圖片等多模態數據進行加工和處理,將其統一生成為大模型可理解處理的語料格式,為大模型訓練和推理奠定基礎。
2023年,滴普科技同步推出Deepexi企業級大模型平臺,支持一站式企業專屬模型訓練和推理。同年,公司以此技術平臺為基礎,構建了FastAGI企業級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推動企業級AI應用解決方案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得到了行業客戶的廣泛認可與落地應用,使FastAGI企業級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成為其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
如果說Palantir的成功是解決了企業的AI落地難題,那麼滴普科技的FastData與FastAGI,同樣精準地切中了這些痛點。FastData負責「數據治理與標準化」,FastAGI則負責「智能轉化與業務落地」,並衍生出運營、生產力、工作流等應用智能體,化身為「高精度零幻覺」的AI數字員工,深入消費零售、製造、醫療等垂直行業。
這種對企業AI落地核心痛點的精準破解,最終也通過市場反饋與財務數據得到直觀印證。在財務表現上,根據滴普科技招股書披露,2023、2024、2025H1,滴普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9、2.43、1.3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約為28.4%、88.3%、118.4%,呈現出與Palantir類似的業績增速持續走高態勢。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業務結構的變化。分產品線來看,FastAGI企業級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在2023年推出後收入急劇增長,從2023年的655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0.9億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該業務的營收為0.73億元,同比增長192%,明顯高於FastData企業級數據智能解決方案同期68.57%的營收增速。這也推動FastAGI企業級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在滴普科技營收總額的佔比從2023年的5.1%提升至2025上半年的55.3%,成為公司新的增長曲線。
圖:滴普科技營業收入構成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從下游的客戶構成來看,滴普科技客戶廣泛分佈在消費零售、製造、醫療、交通等各個領域中。客戶拓展策略上,滴普科技採取「燈塔客戶輻射」模式,即先通過與行業領先企業的合作,積累垂直行業落地能力,然後再吸引同行業新客戶。
截至2022年、2023年及 2024年12月31日以及2025年6月30日,滴普科技分別累計為129名、178名、245名及283名客戶提供服務。由於行業客戶與AI應用方案解決商達成合作後遷移成本極高,因此AI應用方案解決商會隨業務開展時間積累越來越多的存量客戶羣體。因此,滴普科技的營收規模同樣具備「複利效應」。
綜合來看,無論是從技術基礎、業務佈局,還是從財務增長情況來看,滴普科技在多個方面均展現出了與Palantir的相似之處,這也是公司本次IPO備受關注的核心原因。
圖:滴普科技下游客戶行業構成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有想象空間,有估值溢價
覆盤Palantir的暴漲,背後是業績的快速增長,以及在此基礎上估值的持續抬升。
2023年至今,Palantir股價上漲26倍,對應營業收入增長約100%,PS從約10倍增長至100倍以上。這一現象清晰地表明,一旦AI應用公司驗證了其商業模式的有效性和高成長性,資本市場願意賦予其遠超傳統軟件企業的估值溢價。
那麼,滴普科技業績的想象空間究竟如何?
首先看行業空間,近年來,我國也明顯加大對AI應用的關注力度,推動AI與各行各業的融合,這已經成為頂層設計。
在《「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中,文件明確提出要提高數據供給質量,特別是滿足大模型訓練所需的高質量數據集,並推動在工業製造、現代農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等多個行業的應用。
2025年8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意見指出要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政策目標上,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弗若斯特沙利文指出,2024-2029年,我國企業級人工智能應用解決方案市場將從386億增長至2394億元,複合增速高達44%。而在更細分的企業級大模型人工智能應用解決方案市場,對應行業空間將從58億增長至527億,複合增速更是達到55.5%。
毫無疑問,身處AI應用賽道的參與者們,均有機會分享到這一史詩級的行業紅利。滴普科技作為國內少數打通 「數據治理(FastData Foil)- 模型訓練(Deepexi)- 業務應用(FastAGI)」 全環節的服務商,其營業收入未來有相當高的概率跑贏國內企業級大模型人工智能應用解決方案市場55.5%的複合增速。
另一方面,隨着滴普科技的業務模式從定製化項目向平臺化服務升級,以及高毛利率的FastAGI解決方案收入佔比不斷提升,公司未來的利潤釋放節奏也會加速,例如,其毛利率水平就已經從2022年的29.4%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5%。
綜上所述,滴普科技的投資邏輯已十分清晰:其業務模式與Palantir高度相似,並且正處於業績加速增長的拐點。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和行業需求井噴的背景下,憑藉其全棧技術能力和不斷優化的財務表現,滴普科技有充分的理由在資本市場獲得高估值。作為「企業級大模型AI應用第一股」,其未來的價值想象空間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月供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諮詢並謹慎決策。我們無意為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格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