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Q3啓示錄:造車不再性感,馬斯克靠「造人」掙萬億工資

獵雲網
10/23

作者|王磊

編輯|秦章勇

特斯拉交了一份極其「分裂」的Q3成績單。

一方面是創紀錄的營收:營業收入和汽車交付量創下歷史新高,營收高達281億美元,同比增長11.6%;Q3還賣出了創紀錄的49.7萬輛車,數據好看到讓分析師的預估都顯得有些保守。

但在財報發佈後,資本市場並不買賬。

股價在當天盤後交易中應聲下挫,並在馬斯克出席電話會議期間加速下跌,一度最大跌幅近5%,以當天收盤市值1.46萬億美元計算,特斯拉一天暴跌近7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00億元。

截至發稿,盤前交易股價仍然跌破3%。

究其原因,可能會有人認為是其「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導致,但更深入的原因,或許藏在馬斯克在業績會上的態度,他對拉胯的業績避之不談,反而對未來繼續畫餅。01事兒多、錢少

不怪市場不買賬,總的來看,特斯拉這份成績單滿足不了市場的期待。

好的一面是,單汽車業務營收就達到了212億美元,增長了6%,去年同期為200億美元,其中,來自汽車銷售的營收同比增長8.1%至203.59億美元,上一次單就賣車的營收超過200億元,還是2023年第四季度。

這主要是得益於創紀錄的汽車銷量,特斯拉三季度全球交付新車49.7萬輛,同比增長7.4%,遠高於市場預估的43.96萬輛。中國市場的表現尤其突出,三季度銷量高達16.92萬輛,環比猛增31%,其中上海超級工廠僅9月份就交付了超過9萬輛。

「銷量拔高」在不少市場分析師的意料之內,原因在於,美國聯邦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政策即將在9月30日到期,「末班車」效應推動了特斯拉創下了歷史最高季度交付量。

不過,壞的一面是,車沒少賣,利潤卻少了,也就是增收不增利。

第三季度,特斯拉的營業利潤為16.24億美元,同比大降40%,營業利潤率僅為5.8%,相比去年同期的10.8%幾乎腰斬。

至於三季度的淨利潤更慘,僅為13.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21.7億美元,同比下降37%,連續四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每股收益亦同比下滑37%,至0.39美元;經調整每股收益為0.50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0.54美元。

綜合毛利率已然降到18%,如果把監管積分的加成去掉,汽車業務的毛利率才 15.4%,比市場預期的16.3%還低一些。

相比之下,儲能業務的飛速增長已然成為特斯拉的第二增長曲線,達到34.15億美元,同比增長44%,創歷史新高,而且毛利率高達32%,成為這一季度拉高營收和利潤的重要推手。

但同時也意味着,沒有儲能業務的幫襯,特斯拉第三季度的整體表現會更慘淡。

利潤之所以嚴重下滑,特斯拉總結了幾點原因,一是來自「賣碳」積分的純利潤持續走低,特斯拉汽車業務監管積分收入,從去年同期的7.39億美元降至4.17億美元,同比降幅達44%。

此外還有關稅的影響,這一點馬斯克早已打過預防針,在今年7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中,馬斯克與首席財務官瓦塔內賈(Vaibhav Taneja)就曾向股東預警,更高的關稅成本及稅收抵免政策到期將對公司業績產生影響。

根據特斯拉在業績會上的披露,光是源自關稅產生的額外費用就達到了4億美元左右,

最後也是,特斯拉最不願談及的內因——價格戰下的單車售價下滑和廉價Model Y 的推出,這直接導致了特斯拉在第三季度單車利潤的下滑。

第三季度,汽車單價下滑為4.27萬美元(約30.4萬元),同比下滑1.35%,環比下滑1.65%,單車的淨利僅為0.28萬美元,如果剔除監管收入的加持,僅為0.11萬美元。

除此之外,運營費用的大幅增加也是拖累第三季度利潤的一大因素,這項費用同比增長50%至34.3億美元,環比增長16%。

具體來看,研發費用為16.3億美元,同比大漲56.88%,環比增長2.58%,幾乎等於每天投進去1.3億元人民幣。而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為15.62億美元,同比也增長了31.70%,環比增長14.35%。特斯拉則表示,這部分支出與AI和其他研發項目有關。

好在特斯拉的後續儲備還相當充足,第三季度,特斯拉現金、現金等價物及投資總額達416.4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67.97億元),同比增長24%,自由現金流達到了 39.9 億美元,同比增長 46%。02馬斯克要掌控機器人軍團

其實瞭解特斯拉的朋友都知道,每當特斯拉「現實」拉跨時,馬斯克就會打出「未來」的王牌,這次也不例外。

業績會一開始,馬斯克就宣稱特斯拉正處於「將AI帶入現實世界」的關鍵拐點。

言外之意,電動汽車業務無法支撐特斯拉星辰大海的未來,也無法支撐特斯拉近1.5萬億美元的市值,因此馬斯克在這次電話會議上幾乎沒有提及汽車利潤和銷售情況。

而是將敘事重心轉向人工智能,大談特談了4件事:AI芯片、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FSD、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

首先馬斯克對解決「無監督全自動駕駛」(Unsupervised FSD)表現出前所未有的信心。「憑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在實現無監督全自動駕駛方面的清晰認知,我想說,我對擴大特斯拉的生產規模充滿信心,」 這種信心促使他決定「以我們能做到的最快速度」擴大汽車生產。

這裏擴大生產規模的汽車,就是計劃於2026年第二季度生產的自動駕駛汽車Cybercab,按照馬斯克的預計,特斯拉有希望在24個月內達到300萬的產能,核心增量就是來自於這款車。

回到當下FSD的進展上,馬斯克卻有點擠牙膏,目前特斯拉FSD付費用戶佔總車主比例約12%,FSD V14在美國已開放自主升級。

但在全球其他地方,特斯拉的回答依舊是「等待有關監管部門的批准」。

不過馬斯克倒是沒忘記老用戶,預計2026年Q2推出針對Hardware 3車型的FSD V14 Lite版本(精簡版),覆蓋更多老用戶。

因為FSD的累計行駛里程,已超60億英里(約96.56億公里),這似乎給了馬斯克不少信心,決定逐漸擴大全無人的範圍。

主要體現在Robotaxi上,馬斯克計劃幾個月裏逐步取消安全員。至少年底前,在奧斯汀會推出全無人服務,並且那時Robotaxi的運營範圍會擴大到8~10個區域。當然,這些都是由特斯拉現有車型運營,而原計劃真正用於運營Robotaxi,還是那個沒有方向盤和踏板的Cybercab。

談到即將量產上車的 AI5 芯片,馬斯克把這顆芯片吹上了天,表示在某些場景下相比 AI4 有40 倍的提升,並將由臺積電三星共同生產,從而確保產能,溢出的部分還可以用於AI訓練。

最後就是人形機器人Optimus,也是這場業績會上最「高潮」的部分,馬斯克在電話會上稱,人形機器人Optimus有潛力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項目。

甚至馬斯克把自己高達1萬億美元的薪酬計劃,與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項目Optimus直接掛鉤,在電話會議上,馬斯克將Optimus接下來的規模直言為「Robot Army(機器人軍團)」。

他表示,如果沒有足夠的控制力,他將不願推進「機器人軍隊」的建設。

馬斯克在會議中直言:「我對自己在特斯拉投票控制權的根本擔憂是,如果我去構建這個機器人軍隊,我會不會在未來被趕出去。這是我唯一試圖解決的問題,即我是否還有強大的影響力。如果我沒有強大的影響力,我就不願意建立這支機器人軍隊。」

值得一提的是,在馬斯克獲得這份萬億薪酬需要兌現的目標中,其中一項就是要交付100萬臺Optimus機器人。

根據規劃,特斯拉計劃明年一季度準備生產原型產品。特斯拉將建造一條年產百萬的 Optimus 生產線,希望在明年年底開始生產,但也有生產爬坡過程。 到 Optimus 4 時代,將年產 1,000 萬臺;之後的 Optimus 5時代,大概年產 5000萬到1億臺。

顯然,能看出馬斯克對於Optimus的期望相當大,不然也不會未雨綢繆「卸磨殺驢」的戲碼。

只不過馬斯克所期待的機器人時代,會如期到來嗎?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