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的頒發,在業界引起廣泛關注。長城汽車憑藉《混動四驅智能越野系列乘用車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這也是該獎項設立三十餘年來,首次將最高榮譽授予混動技術領域。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是我國汽車行業首個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登記的科技獎項,被譽為行業技術創新的「風向標」。據悉,本次獎項評審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領銜,匯聚了行業泰斗、高校教授及企業總工共同參與,以嚴格的標準控制獲獎比例。
此次獲獎的核心技術Hi4(智能四驅電混技術)的主要突破在於解決了混動四驅領域的多項全球性難題。長城汽車研發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Hi4首創雙電機多擋串並聯四驅構型,突破了傳統雙電機串並聯無法實現四驅的技術瓶頸,並開發出國內首款單電機9擋並聯混動四驅系統Hi4-T,填補了硬派越野混動技術的空白。
在知識產權方面,截至2025年9月份,該技術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22件,涵蓋六大技術領域,並參與制定了9項國家標準。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長城汽車在四驅技術領域的自主研發突破,標誌着中國車企在越野車核心技術上的重要進展。過去,高端四驅技術長期由國外品牌如吉普、路虎等主導,國內SUV產品多侷限於城市前驅車型,性能與國際水平存在差距。長城汽車通過持續投入研發,成功掌握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四驅系統,改變了依賴國外技術的局面。目前,長城汽車旗下坦克等車型在新疆、西藏等複雜地形環境中已逐步取代豐田等傳統越野車型,展現出中國在專業越野車製造能力上的顯著進步。
一位長期研究汽車動力系統的券商汽車分析師向記者解釋:「傳統的雙電機串並聯混動,前橋佈置了發動機和兩臺電機(發電機和驅動電機),後橋再佈置驅動電機來實現四驅,成本高且結構複雜。Hi4的創新在於將前橋的一臺電機功能複用,並通過巧妙的控制策略和新增的傳動部件,讓前橋電機在特定工況下也能驅動後橋,從而以接近兩驅的成本實現了四驅的性能。」
他認為,這種「性價比」極高的技術方案,為企業在大規模市場化應用中搶佔份額提供了可能。
任何技術的成敗,最終需要市場檢驗。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Hi4技術相關車型累計銷量達41萬輛,實現銷售收入913億元。在海外市場,Hi4技術成為長城汽車全球化戰略的支點。2025年1月份至9月份,長城汽車在澳大利亞銷量達3.93萬輛,同比增長23.7%,市佔率升至4.3%,位居中國品牌第一。
銷量數據證明了技術商業化落地的成功。然而,市場的考驗是全方位的。在國內市場,比亞迪DM-i、吉利雷神電混、奇瑞鯤鵬超性能電混等技術方案同樣各具特色,競爭極為激烈。此外,純電動越野車型的興起,也對混動技術路徑提出新挑戰。
張翔表示:「Hi4主打‘四驅的體驗,兩驅的價格’,其市場策略清晰。但能否持續獲得消費者青睞,不僅取決於技術本身,更取決於搭載車型的綜合產品力、品牌營銷以及成本控制能力。」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副祕書長鬍麒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Hi4技術獲頒行業最高獎,是中國汽車產業在動力技術多元化路線上進行深度創新的一次集中展示。它證明了本土企業已具備在覈心技術上實現原創性突破的能力。然而,獲獎只是一個里程碑,而非終點。在從「技術突圍」到「產業引領」的漫長道路上,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盈利能力的健康穩定以及在全球範圍內品牌價值的真正提升,將是衡量其成功與否的更硬性標尺。對於整個中國汽車產業而言,如何將一個個技術點的突破,匯聚成體系性的競爭優勢,仍是需要持續探索的課題。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