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之後,蜜雪冰城繼續向啤酒領域進軍。本月初,蜜雪集團在港交所發佈公告,宣佈以2.97億元的總價獲得鮮啤品牌「鮮啤福鹿家」 53%的股權。消息一出,「雪王要賣啤酒了」話題衝上熱搜,作為上市後的首次重大收購,蜜雪冰城再度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從奶茶、咖啡,到啤酒,如今的蜜雪冰城補齊了當下消費者喜好的所有飲品品類,也覆蓋了更多的消費場景。但從小甜水到酒精飲品,市場不同,人羣不同,成本不同,「雪王」還能否複製奶茶的「神話」? 秒殺行業內的「成本王者」在奶茶逐漸取代瓶裝飲料開始風靡的初期,市場上還看不見太多「雪王」的身影。隨着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鹿角巷等每杯單價超過20元甚至30元的奶茶品牌逐漸興起,「雪王」則憑藉着每杯10元以下的極致性價比殺出重圍。此後,「雪王」實體店以星火燎原之勢席捲了全國乃至全世界,其擴張堪稱中國茶飲行業的「現象級」奇蹟,門店數量呈幾何級增長。從2019年的約7000家門店,到2021年突破2萬家,2023年已超3.5萬家,2025年預計逼近4.5萬家,平均每8小時就有一家新店開業,「雪王」的門店密度甚至超過部分城市的便利店,成為「三步一店,五步一閣」的街頭標配,這樣侵略式的下沉覆蓋也被網友戲稱為「雪王佔領計劃」。價格無疑是「雪王」打開市場的王牌,3元的甜筒,4元的檸檬水,5元的果茶,7元的奶茶精準鎖定學生、藍領以及剛入職場的年輕人,以「奶茶自由」擊穿其消費心理防線,單店日均銷量可達800杯至1200杯。而這背後是「雪王」秒殺同行的供應鏈優勢。在上市招股書中,蜜雪冰城直言其收入主要來自向加盟商出售門店物料,包括食材、包材、設備等。另外,除了向加盟商供應原料,蜜雪冰城甚至還把生意做到了非加盟商客戶身上。蜜雪冰城透露,公司也為食品、飲料等行業的企業客戶提供若干商品。拆解蜜雪冰城2024年前三季度35億元利潤的結構,可以發現超過65%的利潤,均源自供應鏈體系而非終端銷售。所以外界常言,與其說蜜雪冰城是一家奶茶公司,不如說它是一家供應鏈企業。事實上,蜜雪冰城創始人張紅超1997年在鄭州開啓冷飲生意時,便埋下「自產自銷」的種子,2013年成立大咖國際食品有限公司實現核心原料自產化,2014年焦作物流中心投用並推行「全國物流免運費」政策,最終形成由三大公司分工協作的產業鏈閉環:蜜雪冰城管運營、大咖國際管研發生產、上島智慧供應鏈管倉儲物流。據介紹,這套體系創造了驚人的成本優勢。67萬平方米五大生產基地實現糖、奶、茶等全品類食材自給,2023年年產能達143萬噸;自主研發的包裝瓶成本較外購低50%,奶粉採購價較行業低10%,檸檬採購價低20%以上。更關鍵的是冷鏈網絡,從2020年的5個一級倉擴張至26個,倉儲面積超30萬平方米,實現90%縣級區域12小時觸達,高峯期日處理能力達11700噸。全鏈路把控,讓冰檸檬水、冰淇淋等爆款得以持續盈利,構築起對手難以逾越的成本護城河。目前,蜜雪冰城已實現核心飲品食材100%自主生產。公司坦言,行業內其他企業在覈心飲品食材上很難通過模仿達到我們的高質量水平。幸運咖復刻奶茶經驗奶茶飲品大獲成功,將蜜雪冰城送上行業NO.1的寶座,也讓公司將眼光看向其他飲品賽道。2017年,蜜雪冰城推出了現磨咖啡品牌「幸運咖」,核心產品覆蓋經典款、流行款及創新款現磨咖啡飲品,售價通常在5元至10元區間。2025年初,幸運咖立下了「萬店目標」,截至7月,其全國簽約門店總數已突破7000家,這意味着在短短數月內,幸運咖淨增約3000家門店,平均每月開店約357家。與奶茶的戰略相同,幸運咖也憑藉低價在星巴克、瑞幸、Manner、Costa、Tims、M Stand當中脫穎而出。按照門店規模,幸運咖已躍升為中國第四大現磨咖啡品牌,從跨界者成長為行業佼佼者。這背後自然離不開蜜雪冰城的全球採購網絡,其採用的IIAC金獎咖啡豆採購成本比行業平均水平低32%,糖漿、牛奶等核心原料成本也低20%至30%。今年5月,蜜雪集團跟巴西簽署40億元的採購意向大單,其中大多數是咖啡豆。這使得幸運咖向加盟商供貨的價格不到70元/公斤,而行業平均為120元/公斤以上。仍舊與奶茶相同,幸運咖將目標客羣鎖定於大學生、年輕白領以及職場新人。據統計,幸運咖約60%的門店集中在高校、職校周邊,學生是其重要的目標客羣。這一羣體對價格較為敏感,且有較高的咖啡消費需求,幸運咖5-10元的現磨咖啡價格帶,能滿足學生高頻次、低預算的消費需求。此外,幸運咖更加下沉至三、四線城市及縣域市場,幸運咖的平價咖啡,以及茶咖、果咖等創新品類,能夠吸引將咖啡作為日常剛需飲品的中等收入白領。至此,可以說幸運咖相對成功地複製了蜜雪冰城奶茶業務經驗,在咖啡賽道實現了快速擴張。啤酒還能否「套模板」?低價格、多門店,如跑馬圈地般的擴張模式成為蜜雪冰城的符號,此次將觸角伸向啤酒領域,方式仍舊如出一轍。值得注意的是,與其說是新的跨界嘗試,不如說「雪王」對啤酒早就有意。公開資料顯示,「鮮啤福鹿家」品牌成立於2021年,原實際控制人為田海霞。而田海霞的另一個身份是蜜雪集團CEO、控股股東張紅甫的配偶。2005年,張紅甫的哥哥張紅超研發出1元的爆款冰淇淋;2007年,在妻子田海霞的鼓勵下,張紅甫輟學加入蜜雪冰城,成為第一代加盟商,親戚們也跟着湊錢加盟,形成了蜜雪冰城加盟模式的雛形。2018年,田海霞入局便利店賽道;次年5月,芙鹿家便利店首店開業;2022年,芙鹿家戰略重心轉向精釀啤酒,推出福鹿家啤酒廠。到今年1月,品牌正式更名為鮮啤福鹿家,加速全國化佈局。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已經鋪了1200家門店。鮮啤福鹿家的擴張速度很符合蜜雪冰城的一貫風格,5.9元一杯的德式小麥啤,7.9元一杯的果啤,14.9元一杯的限定更是打上了蜜雪冰城的烙印。但與咖啡不同,跨界啤酒,蜜雪冰城面臨的挑戰顯然更為複雜。首先,啤酒客羣不再是低收入以及學生羣體,啤酒市場的競爭格局也已經相對穩定,青島、雪花、燕京等傳統啤酒品牌佔據着大部分市場份額,新品牌想要突圍難度較大。根據數據,華潤、青島、百威亞太、燕京、重慶五大品牌佔據約70%的市場份額;2025年上半年,華潤啤酒以239.42億元營收超越百威,成為行業第一,青島啤酒、燕京啤酒分別位列第三、第四。其次,啤酒的供應鏈管理和奶茶、咖啡也有很大不同。啤酒的生產需要更復雜的釀造工藝和更嚴格的品質控制,對原材料的要求也更高。蜜雪冰城雖然擁有強大的供應鏈體系,但在啤酒領域是否能夠迅速適應並建立起高效的供應鏈,仍是一個未知數。此外,與奶茶、咖啡不同,啤酒市場的消費場景、消費人羣以及產品特性都存在顯著差異。啤酒作為傳統酒精飲品,其消費場景更多集中在聚餐、夜宵等社交場合,消費者對口感、品質的要求也更為挑剔。總而言之,在啤酒領域,蜜雪冰城仍舊需要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供應鏈優勢,並通過創新的產品和營銷策略,吸引並留住啤酒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