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邱鍇俊
編輯 |章漣漪
10月22日,特斯拉三季報交出,有喜有憂。
喜的是收入重回增勢——營收281億美元,同比增長12%。
憂的是盈利能力沒有提升——調整後淨利潤17.7億美元,同比下降29%。
不過,馬斯克早看不上造車這「三瓜兩棗」,在業績會上大談Robotaxi和機器人業務,「畫餅」說:Optimus 人形機器人即將迎來重大突破,它有可能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產品。
特斯拉計劃在2026年第一季度推出Optimus V3版本,目標是實現與汽車相當(甚至更高)的產量 ——比如每年生產100 萬臺。
然而在描述完特斯拉將打造「機器人軍團」的前景之後,他話鋒一轉,提到如果特斯拉授予他的「薪酬方案」不通過,他無法有足夠多的投票權,不會安心推進「機器人軍團」的研發。
至於反對這一薪酬方案的兩家股東服務公司,他直接扔過去一頂帽子——「企業恐怖分子」。
刨除這些八卦和爭議不說,我們還是要刷新一下這家全球智能電動汽車領頭羊的最近進展和展望。
01
賣車頹勢止住
最近一兩年,特斯拉的金字招牌已經沒那麼亮了。
馬斯克搞政治引發歐洲等地消費者的反感;中國、美國的競爭對手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多;稅收優惠、積分銷售、關稅……這些「政策紅利」越來越少。
其結果是,特斯拉車賣得少了,利潤也大不如前。
三季度的表現,則是緩解了投資者對特斯拉核心業務(儘管馬斯克早就在講機器人故事)持續下滑的憂慮。
三季度,特斯拉交付49.71萬輛車,創歷史新高,而且,各個區域都在恢復。大中華區和亞太地區營收環比分別增長33%和29%,北美地區增長28%,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EMEA)增長25%。
不過,2025年前三季度累計交付量約為120萬輛,同比還是下降約6%。
特斯拉也在應變,根據不同市場推出不同的車。在中國市場,特斯拉推出Model Y L,以響應對六座的需求。
更廉價的標準版Model 3和Model Y
對於美國補貼退坡的影響,特斯拉推出標準版Model Y和Model 3轎車新版本,以求在美國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政策到期後,讓更多消費者能夠負擔得起。
間接賣車收益——銷售積分的收益也大幅下降,三季度只有4.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7.39億美元幾乎折了一半——因為這部分沒有額外成本,損失的幾乎就是淨利潤。
其實,現在特斯拉業務增長的亮點板塊,是不那麼光鮮亮麗的儲能業務。
三季度,特斯拉能源生產與存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4%,達34.2億美元。
此外,特斯拉的收入就是「服務及其他」——34.75億美元,得益於保險業務和服務中心業務的提升。
特斯拉非常高光的Robotaxi也在服務及其他板塊,但收入佔比極小。包括特斯拉引以為傲的FSD,付費用戶佔比僅有12%。
現有業務的擴展上,特斯拉致力於大幅提升汽車產能,目標在未來24個月內實現每年300萬輛的年化產能。特斯拉還計劃在年底前將Robotaxi服務擴展至8-10個大都市地區。
然而,這些業務,已經沒有大的想象空間。
講市盈率很難了,馬斯克必須重新講「市夢率」。
02
機器人大故事
講「市夢率」,最好的題材就是機器人了。
馬斯克稱,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即將迎來重大突破,而且,只有特斯能做到。
「特斯拉的優勢在於,我們同時具備現實世界人工智能技術、卓越的機電工程能力以及規模化生產能力,而目前沒有其他企業能同時擁有這三大核心要素。」
馬斯克透露,2026年第一季度將推出Optimus V3版本,「屆時大家將看到這款機器人的出色表現」。
同時,馬斯克說特斯拉還在建設「年產100萬臺Optimus的生產線」,希望能在明年年底前啓動生產。
不過,他也在強調難度——要達到 「年化100萬臺」的產能,需要較長的爬坡週期 —— 因為一條生產線涉及10000多個獨特零部件,產能提升速度取決於 「最慢、最容易出問題的零部件」的供應能力。
但他認為,100萬臺的產能一定會實現。
更遠的未來,「Optimus 4.0版本的年產能目標是1000萬臺,Optimus 5.0版本可能達到5000萬至1億臺——這個規模確實非常龐大。」
馬斯克說,特斯拉的使命已更新為「可持續富足」——「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實現可持續能源,更是通過Optimus和自動駕駛技術構建一個‘無貧困、人人可享受頂級醫療’的世界。」
馬斯克說,規模化的Optimus機器人將是「突破財富天花板的關鍵」。因為Optimus的年生產力能達到人類的5倍(因為它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甚至無需充電,通過有線供電即可持續運行)。人工智能對「人類生產力的提升」是有上限的,但「實體化人工智能」的潛力是無限的。
03
馬斯克會「撂挑子」嗎
如果說馬斯克的暢想成真,那麼他將擁有龐大的「機器人軍團」。
而着眼長遠,馬斯克擔心的是,如果他真的打造出來了這樣的「機器人軍團」,「未來某天是否會被踢出公司?」
「這是我最擔心的問題。」
在業績電話會上,馬斯克主動把話題轉到了自己的「薪酬方案」上。但他強調,「並非為了錢」。而是——
如果我們真的打造出 「機器人軍團」,我能否對其擁有 「強大的影響力」(而非絕對控制)?簡而言之,如果無法確保這一點,我不會安心推進 「機器人軍團」 的研發。
馬斯克說,他的核心訴求很簡單——足夠的投票權來確保「對公司有強大的影響力」,但又不能多到「即便我精神失常也無法被解僱」。他認為「25%左右」的投票權是合適的。
Model Y L很受中國消費者歡迎
在電話會的尾聲,馬斯克和CFO瓦伊巴夫・塔內賈再次呼籲股東們在11月6日投票通過特斯拉給馬斯克的薪酬方案。
這一薪酬方案覆蓋10年之久,設定了很多充滿挑戰的分階段目標,馬斯克若能完成全部目標,有望獲得市值約1萬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作為酬勞。
計劃中有12項運營目標,馬斯克每完成一項,便可獲得約佔特斯拉市值1%的股票。
這些運營目標包括:銷售1200萬輛電動車;賣出100萬個人工智能機器人;註冊並運營100萬輛自動駕駛出租車;智能輔助駕駛功能訂購量達到1000萬;公司調整後收益增加20餘倍,至4000億美元。
該計劃同時要求特斯拉市值穩步增長,馬斯克需帶領特斯拉首先邁過市值2萬億美元門檻,此後的運營目標則要求公司市值按5000億美元或1萬億美元遞增。最終的目標是8.5萬億美元。如果全部達標,馬斯克將獲得特斯拉12%的股票,屆時按預想市值達1萬億美元。
這是一項類似於「對賭」的計劃,堪稱「天價」,但也有合理之處,馬斯克要全部拿到,必須帶領特斯拉創造一系列神蹟。
馬斯克本人當然認為這樣的薪酬計劃是合理的,並且在社交媒體上多次放話威脅「撂挑子」,畢竟他手下的公司確實很多,隨便哪個都很有吸引力。
但這樣的「天價」薪酬方案,也遭到了一些股東的反對,比如機構股東服務公司ISS和Glass Lewis。
馬斯克在電話會上也是主動提及它們,並且稱它們是「企業恐怖分子」。
其實,未來真正能夠滿足馬斯克胃口的,就是AI。而xAI雖然也是其創立的AI公司,但如馬斯克所說,真正從事物理世界AI的,並且擁有數據、機電技術和大規模量產能力的,就是特斯拉。
支持馬斯克薪酬方案的機構投資者也不少,包括死忠粉知名投資人木頭姐。馬斯克應該會得償所願。
只是未來「機器人軍團」掌控在馬斯克手裏,不知道平民百姓是否要仰其鼻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