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投資者利用互聯網時代的遊戲規則規避人工智能泡沫風險

路透中文
10/24
分析-投資者利用互聯網時代的遊戲規則規避人工智能泡沫風險

華爾街科技 "泡沫的基石"--投資者

適時的多樣化交易被視為乘風破浪的方法

策略與 1998-2000 年對沖基金的制勝舉措如出一轍

投資者權衡退出人工智能的痛苦與留下的風險

Naomi Rovnick

路透倫敦10月24日 - 主要投資者被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所嚇倒,但又害怕與之對賭,他們正從被炒作的股票轉向潛在的下一個贏家,重拾 20 世紀 90 年代網絡時代的策略,這一策略曾幫助一些投資者躲過了股災。

隨着美股連創新高,人工智能芯片製造商Nvidia(輝達/英偉達)NVDA.O的估值飆升至4萬億美元以上,專業投資者一直在努力尋找既能從牛市中賺錢,又能避免過度風險的方法。

一些人將目光投向了20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熱潮,當時的熱潮從初創企業蔓延到電信和科技行業,對沖基金在這股熱潮中乘勝追擊,在高估值股票達到頂峯之前將其拋出,並選擇其他還有上漲空間的股票。

"歐洲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 Amundi 的多資產主管兼意大利首席投資官弗朗西斯科-桑德里尼說:"我們正在做的是 1998 年至 2000 年期間的工作。

他強調了華爾街非理性繁榮的跡象,如與大型人工智能股票股價掛鉤的高風險期權的瘋狂交易 (link)。但他表示,他預計新科技股的熱情將持續下去,並希望通過押注下一步可能反彈的估值合理的資產來獲取收益。

桑德里尼說,這涉及試圖尋找 "迄今為止市場未能發現的最高增長機會",並將目光投向軟件集團、機器人技術和亞洲科技股。

在Nvidia(輝達/英偉達)的股價兩年內翻了兩倍多之後,其他投資者也希望退出華爾街的七大股票,但希望在人工智能領域保持多元化。

資產管理公司需要靈活應對浪潮

"Goshawk Asset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西蒙-埃德爾斯鄧(Simon Edelsten)表示:"人工智能熱潮(,),因為有的公司耗資數萬億,都在爭奪同一個尚不存在的市場,所以破滅的幾率非常高。

他預計,下一階段的人工智能熱將從Nvidia以及微軟MSFT.O和AlphabetGOOGL.O等公司蔓延到相關行業。

從歷史上看,把握泡沫的階段性時機是一種不冒過早觸頂風險的方法。

經濟學家馬庫斯-布倫納米爾(Markus Brunnermeir)和斯特凡-納格爾(Stefan Nagel)的一項研究 (link) 顯示,對沖基金大多沒有對網絡泡沫下注,而是巧妙地利用了這一泡沫,在 1998-2000 年間每季度以約 4.5% 的漲幅跑贏大盤,避開了最嚴重的衰退期。

他們及時拋售了高價互聯網股票,在其他股票引起不太成熟的投資者注意之前,將利潤回籠到其他股票上。

Goshawk 公司的 Edelsten 說:"即使是在觸頂的 2000 年,步履矯健者也能獲得豐厚的利潤,"他補充說,當前的市場環境與 1999 年相似。

他看好IT諮詢公司和日本機器人集團,認為它們有可能從人工智能巨頭那裏獲得收入,這是他所說的市場淘金熱的典型時序。

"當有人淘到金子時,(,你),買下當地的五金店,探礦者會在那裏買下他們所有的鏟子。"

投資者試圖在不承擔過多風險的情況下繼續投資 AI

投資者還試圖從亞馬遜、微軟和Alphabet等所謂的超大規模 (link),這些公司正投入數萬億美元建設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和先進芯片,而投資者無需直接參與這些公司的投資。

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多元資產經理貝基-秦(Becky Qin)說,鈾是她最喜歡的人工智能新交易,因為耗電的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可能會吞噬核能。

資產管理公司卡米尼亞克(Carmignac)的投資委員會成員凱文-託澤(Kevin Thozet)正在從 "華麗七重奏 "股票中獲利,並建立了臺灣古登精密3680.TWO的倉位,該公司為包括臺積電2330.TW在內的人工智能芯片製造商生產快遞盒。

資產經理們還擔心,一窩蜂地建設數據中心可能會導致產能過剩,就像電信行業的光纖電纜熱潮 (link)。

"Pictet資產管理公司(Pictet Asset Management)高級多元資產策略師阿倫-賽(Arun Sai)說:"在任何新的技術範式中,如果沒有過剩的產能,我們就不可能從A到達B。

儘管微軟、亞馬遜和 Alphabet 等頂級人工智能股票正由強勁的盈利 (link),但他仍然看到了 "泡沫的基石",如果中國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削弱了華爾街對人工智能的熱情,他傾向於將中國股票作為對沖工具。

不過,一些投資者並不讚成將人工智能投資的相對價值法作為減少未來損失的方法。

Janus Henderson 投資組合經理奧利弗-布萊克伯恩(Oliver Blackbourn)說,他正在用歐洲和醫療保健資產對沖美國的科技股頭寸,以防人工智能股暴跌拖累美國經濟 (link)。

他說,無法預測人工智能熱潮會持續多久,因為通常只有在事後才能判斷出高峯期。

"在泡沫破滅之前,我們處於1999年"。

Concentration risk and the Mag 7 https://reut.rs/4huy0RC

Wall Street's Magnificent Seven versus alternative AI themes https://reut.rs/3WgjGSX

(為便利非英文母語者,路透將其報導自動化翻譯為數種其他語言。由於自動化翻譯可能有誤,或未能包含所需語境,路透不保證自動化翻譯文本的準確性,僅是為了便利讀者而提供自動化翻譯。對於因為使用自動化翻譯功能而造成的任何損害或損失,路透不承擔任何責任。)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