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被稱為「程序員節」。騰訊發佈的《2025騰訊研發大數據報告》顯示,超過90%的騰訊工程師使用AI編程助手CodeBuddy輔助編程,50%的新增代碼由AI輔助生成,依託WeDev打通研效工具鏈,串聯研發流程,推動公司整體研發效能提升超20%。
2025年,騰訊產研人員佔比達76%,每 4 個騰訊員工中就有 3 個從事研發工作。騰訊月均新增代碼3.25億行,每月完成需求37萬個,構建交付2520萬次,支撐業務快速迭代。

在自研混元大模型的支撐下,AI已深入編碼、評審、測試等環節。50%的新增代碼由AI輔助生成,這相當於工程師每寫兩行新代碼,就有一行是在AI的幫助下完成的。在AI 的輔助下,平均編碼時間縮短40%,整體研發效能提升超20%。
代碼評審環節,AI參與度也高達94%,這意味着,騰訊的每一段代碼提交,幾乎都有一位"AI質檢員"在第一時間進行預審,它在人類工程師介入之前就先把了第一道質量關。
AI的落地離不開好用的研效平臺。報告指出,隨着WeDev研效融合和智能化深入研發實踐,研效工具間每日數據互通8000萬+次 ,平臺月均節省手工操作530萬次,自動化程度同比提升67%。在高效平臺支撐下,2025年日均完成需求1.6萬個,同比增長25%,平均完成時長縮短12小時。其中,AnyDev雲研發平臺將環境準備時間從1天大幅壓縮至1分鐘。
在代碼質量方面,通過靜態掃描與AI技術結合,全年修復了超過540萬個代碼BUG與安全漏洞,平均BUG解決時長縮短8小時,換個說法,如果一個BUG早上剛出現,很可能在下班前就已經被解決了。
近年來,騰訊持續加大在AI與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騰訊二季報顯示,當季騰訊研發投入達202.5億元,同比增長17%。2018年至今,騰訊累計研發投入已高達3795億元。
騰訊混元大模型正快速迭代並全面擁抱開源,全年發佈超30個新模型,語言、圖像、視頻、3D生成及世界模型已全部開源。10月5日,在國際大模型競技場LMArena的最新文生圖排行榜中,混元圖像3.0在「用戶盲測」中位居全球第一,被評為最佳綜合文生圖模型。騰訊混元3D模型社區下載量超260萬,是全球最受歡迎的3D開源模型。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讀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