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正明的證明》上映18天即轉戰愛奇藝,影院「猝不及防」直言「不講武德」

藍鯨新聞
10/24

  藍鯨新聞10月24日訊(記者彭樂怡)在院線上映了18天的《畢正明的證明》,意外地快速轉向愛奇藝獨家網播。

  今年5月,愛奇藝向院線新片開放分賬合作模式,院線上映至流媒體首播窗口期不超過90天的院線新片,可選擇通過該分賬模式獨家或非獨家上線愛奇藝。在《畢正明的證明》之前,今年五一檔的《大風殺》已通過此模式收穫近3300萬網播分賬票房。

  只是突如其來地轉向網播,讓排好片的影院猝不及防。受訪影管人士雖理解中腰部影片想收回成本的做法,但也直言這種快速轉向網播是「不講武德」。在激烈的長視頻平臺競爭下,愛奇藝要搶佔好內容意圖明確,卻也要直面行業各方的博弈。

  中腰部電影,轉網播「自救」

  國慶節當天正式上映的《畢正明的證明》是在9月19日匆忙定檔的。

  「從此前釋放的市場消息看,我們都以為阿里會在國慶檔上映馮小剛導演的《抓特務》,結果在9月中下旬突然就定檔了《畢正明的證明》,導致宣發週期很短。」影院管理公司人士羅佳向藍鯨科技記者表示,雖然匆忙,但出品方組織了大範圍的業內人士看片會,業內也認可影片質量。

  上映後,《畢正明的證明》憑藉創新的題材、王安宇和張天愛等實力演員的表演收穫好口碑,在假期最後一天即10月8日票房突破5000萬。但整體而言,今年國慶檔票房表現均不如預期,沒有跑出領頭影片,資深電影媒體人二十二島主告訴藍鯨科技記者,如此情況下,《畢正明的證明》很難僅靠口碑去扭轉票房,需要找些「自救」的新方法。

  於是,在院線上映18天后,《畢正明的證明》突然宣佈獨家上線愛奇藝網播,彼時院線票房突破7000萬。上線首日,影片分賬146萬元,成為近三年分賬電影愛奇藝首日票房TOP1。截至10月22日,該片愛奇藝分賬票房金額為911.6萬元。

  一個類似的例子是今年五一檔上映的《大風殺》。該片在第1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斬獲最佳男配角獎和最佳編劇獎,但用時16天票房才突破5000萬,最終在院線上映長尾期同步上線愛奇藝,上線8小時分賬即破100萬,截至目前分賬票房已接近3300萬。

  二十二島主表示,一定程度上,《畢正明的證明》參考了《大風殺》的做法。兩部電影也存在相似之處:類型片、節奏感強、新人導演但演員陣容不錯,因此,才能夠在較短的窗口期內快速轉網播,彌補院線票房的失利。

  並非所有電影都能照搬此模式。電影行業分析師呂世明認為,網播分賬表現好的院線電影首先要具備「網感」,其次是前期已經在影院積累了口碑和觀衆。

  「適合這樣快速轉網播或者院線、網播雙渠道的院線電影還是極少數,我認為平臺還是更傾向於將資源提供給網大(網絡大電影),只是現在給院線電影開個口子,適合的來做,但每部都這樣上線是不現實的。」呂世明表示。

  朝電影發力,愛奇藝搶好內容的戰略與博弈

  上述提到的《大風殺》和《畢正明的證明》,都是愛奇藝用以宣傳「院線新片分賬合作模式」的標杆案例。今年5月,愛奇藝開放院線電影分賬合作,上映首日至上線首播窗口期不超過90天的院線新片,可選擇通過該分賬模式上線愛奇藝播出。

  愛奇藝方面向藍鯨科技記者介紹,此前,院線電影下映後,僅可通過視頻網站版權採購的商業模式變現新媒體版權。愛奇藝此次開放分賬合作模式,給院線電影的互聯網發行提供了更多變現選擇,視頻網站未採購的院線電影,尤其是腰尾部影片也可以選擇分賬方式在愛奇藝播出,用戶的有效觀看時長將直接轉化為影片收益。

  在頭部長視頻平臺中,愛奇藝是仍然還在堅持做自制電影的平臺,佈局已近10年:2016年提出電影「主投主控」戰略,2019年首次提出「愛奇藝原創電影計劃」,而後逐步轉向「院線+網絡電影」雙線並行,2021年開設「雲影院」。

  要打開電影圈,愛奇藝的策略是扶持新人導演。2022年,愛奇藝發起青創·電影計劃,後於2024年升級為「網絡電影創投青創計劃」。在今年4月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愛奇藝推出「自制電影三級火箭計劃」,一口氣公佈3項扶持電影人的計劃,其中「大片計劃」合作頂尖電影人,「燎原計劃」「爆前計劃」則合作青年電影人。

  「長+短」是愛奇藝的內容戰略。一方面,愛奇藝在短劇「洪流」裹挾下要迎頭趕上,另一方面,仍然向外展露其堅持長劇為基石的決心,而電影業務也是長內容板塊中的重要組成,更是能夠區別於其他長視頻平臺的重點業務。

  二十二島主表示,愛奇藝近年自產的院線電影表現不算太理想,因此平臺也在積極尋找平衡,既作為出品方產出內容,又依託自身平臺優勢進行宣發,是探索折中點的具體嘗試。

  而對片方特別是中腰部影片而言,這也能夠為其開闢回本甚至盈利的新路徑。羅佳表示,以《畢正明的證明》為例,這是一部有大公司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8000萬票房成績實際上達不到應有水平,因此選擇轉向網播無可厚非。

  不過,長視頻平臺要吸引院線新片上線,一定程度上是與影院「搶生意」。羅佳坦言,她在電影行業工作十多年,認為「院線+網播」是大趨勢,影院無法避免,「但有一點我要說,不能‘不講武德’,目前行規默認至少一個月後再上流媒體,那就得遵守。」她認為,下一步行業內應該明確規範,規定好院線新片上線流媒體的時間,給影院一些保護期。

  羅佳進一步表示,片方出於擔心電影排片率,不會提前告知影院何時上線流媒體,但如此一來,大幅縮短電影網播的窗口期,就會令影院措手不及。「根據我的經驗,上線流媒體後,很難反哺到電影院票房。」雖然《畢正明的證明》宣佈密鑰延期至11月30日,但燈塔專業版顯示,自從網播後,電影每日票房已從過百萬掉至幾十萬。

  二十二島主則認為,這種網播窗口期極短的電影不會成為常態,「着急轉網播的電影都是遇到了些問題,排片不好、票房不佳或者撤檔,頭部影片正常情況下不會這麼操作。」

  這又造成另一個問題,院線放映仍然是片方擴大電影影響力和口碑的最優選擇,愛奇藝在拾取電影市場「滄海遺珠」以外,仍要考慮如何吸引更頭部的電影上線。

(文章來源:藍鯨新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