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日報客戶端
「顧客您好,這邊的機器可以自助點單,比櫃檯排隊更快。」8月20日晚上8點,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某商場麥當勞店內,52歲的陳阿姨耐心地引導顧客使用自助點餐機。
今年2月,陳阿姨正式辦理了退休手續。最初兩個月,她享受着難得的清閒時光:「白天去菜市場逛逛,買點菜回家做飯。下午沒什麼事做,就看看電視劇。」日子過得悠閒,但慢慢地陳阿姨覺得「渾身不自在」,總想找點事做。在朋友介紹下,她來到這家麥當勞餐廳,成為一名「退休兼職」員工。
今年7月,為保障超齡勞動者基本權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醫保局共同研究起草的《超齡勞動者基本權益保障暫行規定(公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提出: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為超齡勞動者參加工傷保險並繳納工傷保險費。
8月,最高人民法院發佈《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二)》,於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或者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承諾無需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約定或者承諾無效。
10月10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民政部副部長劉振國介紹,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3.1億,佔總人口的22%;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億,佔15.6%。
前程無憂2022年發佈的《老齡羣體退休再就業調研報告》顯示,有68%的受訪退休人員表現出強烈的再就業意願。
像陳阿姨這樣的退休再就業人員並不少見。一方面,一些年齡在55歲-65歲的退休人員希望繼續發揮餘熱,在就業市場實現個人價值再提升。另一方面,部分企業為控制用工成本,結合實際需要,招聘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無需用人單位為其繳納社保的退休人員。
據瞭解,麥當勞於2019年推出「退休兼職」崗位。來自其官方招聘小程序的信息顯示,目前全國多地麥當勞門店在招聘「退休、社會兼職人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範圍教授表示,我國確立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意見稿》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在勞動就業領域的體現,將有助於促進超齡勞動者權益保障水平的提升。「目前超齡勞動者權益保障面臨制度供給不足的問題,如部分超齡勞動者工作時間長、勞動報酬低、工傷保障不完善。《意見稿》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問題進行回應,以切實保障超齡勞動者權益。」

成都市金牛區某麥當勞門店李經理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她負責的門店目前有兩位退休兼職員工。「工作內容與全職員工差不多,考慮到她們的身體狀況,每天至少在崗4小時。薪資為14元/小時,每月結算一次。由於這些人員均已繳納社保滿15年並開始領取退休金,且該崗位性質為兼職,我們不再為他們購買養老保險,但會額外購買基本工傷保險。」
除連鎖企業外,個體工商戶也是退休人員再就業重要渠道。記者走訪了成都幾家個體工商戶,發現不少店鋪都有退休人員的身影。在某品牌熱水器銷售門店兼職的張阿姨退休1年,她想趁歲數還不大找點事做。「這個鋪子是我一個好朋友在管,我來店裏幫忙。」張阿姨說,「老闆沒有強制要求工時,需要有健康證,每個月給我開2500元工資,平時沒什麼特殊情況我都會來店裏。」
張阿姨這種「給熟人打工」的退休再就業,往往缺乏相應的工傷險、意外險等保障。她感到「門店銷售工作沒什麼風險,買不買保險都無所謂」。
事實上,退休再就業並非沒有風險。張阿姨的前同事周阿姨退休兩年,在其居住的小區兼職從事保潔工作。「沒有固定工作時間,主要是維護樓道衛生,清理垃圾。」周阿姨告訴記者,3個月前,她在樓梯間拖地時不小心扭傷了腳踝,診斷為輕微骨折。「我拿着片子和報告去找主管,他說我們這種退休員工沒有買工傷保險,象徵性賠我200元。」
由於沒有簽訂用工合同和保險協議,周阿姨只能自己承擔醫療費用。「人家給了工作機會,也是我自己不小心,以後只能多注意了。」她無奈地表示。
記者聯繫到周阿姨當時的主管。對方表示,當時有3名保潔員輪班,「在面試時就說好了,包喫住、每月2000元工資。他們都有退休金了,就不用再買保險了」。
對此,北京德恆(南寧)律師事務所律師羅滔強調,僱用退休人員工作不等同於「不用買保險」。部分退休人員年齡較大,可能患有慢性疾病,如果用人單位/僱主未妥善提供勞動保護、未進行崗前體檢、未參加工傷保險或補充配備足額的商業保險(如僱主責任險等),若發生工傷事故,用人單位/僱主需承擔相應賠償責任或工傷保險責任。
羅滔說,用人單位僱用退休人員時,應嚴格覈查退休人員的身份、年齡及社保狀態,及時釐清雙方法律關係並簽署相應用工協議。
範圍指出,根據《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以及勞動法相關規定,超齡勞動者享有工時制度、法定節假日製度保護。用人單位應該根據超齡勞動者身體狀況確定合適的工作崗位和勞動強度,不得安排超齡勞動者從事有職業禁忌等危害其身心健康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
「針對部分超齡勞動者遭遇工傷後無法獲得救濟的情況,《意見稿》中提到‘用人單位應當為超齡勞動者參加工傷保險’,其意義旨在明確用人單位強制參保義務,是對優化社會保險制度的積極嘗試。」範圍說,這表明不再強化「社會保險」與「勞動關係」的相關性,允許超齡勞動者在無勞動關係的情形下參加工傷保險,「這將為推動多元化用工模式發展、完善勞動關係和社會保障制度提供有益探索」。
範圍認為,超齡勞動者工傷保險強制參保機制設計,既能強化對超齡勞動者的勞動保護,又能打消用人單位僱用超齡勞動者的後顧之憂。「超齡勞動者遭遇工傷,可以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對用人單位而言,能通過參保工傷保險有效分散風險、降低用工成本。」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網信息,《意見稿》意見徵集已於8月31日截止。範圍提醒超齡勞動者注意以下方面:一是簽好協議,超齡勞動者就業時,應該與用人單位簽訂書面協議,尤其要覈查用人單位信息的真實性與一致性;二是知曉自身權益,瞭解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工傷保障等基本權益對應的法律規定;三是關注工傷保險的參保情況;四是關注用工協議中關於非基本權益的約定,比如終止協議的約定等。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鄒竣麒 劉胤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