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Byte 柯基的柯
當蘋果與Meta正在逐步離場之時,三星帶着谷歌與高通,殺向了頭顯。
10月22日,三星與谷歌合作開發的新型混合現實頭顯Galaxy XR已正式上市,售價1799美元。
與Vision Pro類似,Galaxy XR同樣為用戶的每隻眼睛配備了4K高清Micro-OLED顯示屏,並搭載穿透式攝像頭,讓用戶能夠觀察周圍環境。它還設有專為遊戲觀影等場景優化的全沉浸模式,搭載高通公司的驍龍XR2+ Gen2芯片。
在外界看來,Galaxy XR的形態與Vision Pro高度相似,將與之展開直接競爭。
但實際上,蘋果正在逐步降低頭顯的權重,將精力放置AI眼鏡的開發上,另一個頭顯重量級玩家Meta,正在AI眼鏡上玩得不亦樂乎。
三星這手逆向操作,着實讓人摸不清楚思路。
逆向開大
頭顯,一個巨頭避而不談的賽道,被三星撿起來了。
長期以來,蘋果和Meta是推動頭顯賽道的重要力量,蘋果在2024年2月發售了其首款頭戴設備:Vision Pro。這款混合現實設備定為3499美元。
市場對此產品的褒貶不一。它的用途有限,目前尚不清楚該技術是面向遊戲玩家還是專業人士。蘋果公司CEO庫克承認,3499美元的定價意味着它並不是一款面向大衆市場的產品,而是一款嚐鮮產品。
就在今年蘋果發佈自研M系芯片的第五代新品前夕,市場傳出將研發重心從Apple Vision Pro轉移至智能眼鏡賽道的消息,爆料人稱,蘋果甚至暫停了輕量版頭顯開發並調配核心團隊資源。
庫克早在2016年就表示,眼鏡相較完全封閉的頭顯更具優勢。他當時說:「很少有人會覺得被包裹在某種東西里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人類本質上是社會性的。」
至於Meta,也早已調轉方向,將權重放到了AI眼鏡上,啱啱在9月推出了第二代AI眼鏡。
所以,三星此舉幾乎是「逆版本」操作。
從產品形態上看,三星新款Galaxy XR混合現實頭顯售價1799美元,約為蘋果Vision Pro售價3499美元的一半。
截圖來源於三星官網
Galaxy XR雖然在工業設計上稍微犧牲了一些質感,但也把重量降到了約545克,外置電源的重量則是302克,並通過腰掛設計減輕負擔,續航2小時左右。相比Vision Pro那600多克的重量和一體式電池設計,三星的方案更符合長時間使用的舒適邏輯。
不過仔細來琢磨各個細節,會發現Galaxy XR是做了一些優化,但又不是很徹底:1799美元對3499美元,價格大幅下降,但還是一款過萬的產品,註定是少數硬核玩家能觸碰得到的產品;600多克降到了545克,戴在頭上依舊很重,頭顯的佩戴問題依舊沒有解決;續航2個小時,勉強能看完一部常規電影。
蘋果終究是入局早,想調整方向需要時間,已經向供應商下單的產品,也不是說撤就撤,但三星作為新玩家,直接切入一個友商們都陸續撤場的領域,着實有些迷幻。
三星有AI
三星的底氣,是谷歌給的。
蘋果的Vision Pro現在支持超過一百萬個應用程序,其中包括超過3000個專為visionOS定製的應用。相比之下,三星Galaxy XR的生態只能算作啱啱起步。
Vision Pro應用頁面 | 截圖來源於蘋果官網
韓國產業經濟與貿易研究院(KIET)強調,XR內容的創作仍然耗時且成本高昂,且不可預測的用戶體驗仍在限制其增長。然而,生成式AI的出現可能為更快地生產內容和提高平臺可用性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因此,三星背後的谷歌,更準確點的說,是谷歌手中的Gemini模型,將成為產品成敗的關鍵因素。
三星高管坦言,Galaxy XR這類頭顯本身並非大規模銷量的產品,其更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於為未來的設備奠定基礎。
在發佈會現場,三星進行了完整的實機演示。不僅是沉浸式瀏覽谷歌地圖,或是讓Gemini作為導遊進行導覽,整段演示最吸引人的,並不是高分辨率的畫面,而是Gemini在XR環境中的「可感知性」。
對於用戶來說,可以在這臺設備上運行所有的安卓應用,並隨時調用Gemini模型。
發佈會上的種種細節,幾乎都是圍繞着谷歌展開,說是谷歌的發佈會,都會有人信。
OpenAI、Anthropic、谷歌等公司的主流模型,在性能上的差距越來越小。用戶大體的感知是:GPT系列在創造性和邏輯推理方面略勝,Claude系列在編碼和文本理解方面略優,Gemini系列在多模態方面略強。
因此在理論上講,Galaxy XR是要優於Meta與蘋果的產品,畢竟Meta自家的大模型開發還是一團亂麻,整個公司還陷入新老團隊的「內鬥」,10月23日消息,Meta本週三在其AI部門啓動大規模裁員,約600個職位被削減,涉及FAIR、AI產品及基礎設施團隊。其中,華人AI研究員、FAIR研究科學家總監田淵棟證實自己及團隊成員受到波及,田淵棟曾領導參與Llama4推理、OpenGo等項目,是業內重要的AI研究者之一。
至於蘋果,AI項目還連個成品都不出手,整體還處於PPT階段。不過,蘋果正在努力扭轉局面,計劃最早在明年3月推出重構版Siri,為公司旗下包括眼鏡、揚聲器、顯示器、相機在內的新設備賦能。
背靠谷歌的大模型能力,三星的確可以大幹一場,只是問題在於,這個賽道到底值不值得大手筆的投入。
散裝項目
三星和谷歌,都深知頭顯很雞肋。
三星方面坦言,Galaxy XR是公司未來產品路線圖的第一步,後續將依次推出有線智能眼鏡、無線智能眼鏡,最終形態將是「AI眼鏡」,這些設備可能會配備內置顯示屏,用於展示導航或信息通知。
對於谷歌來說,自己還在系統佈局AI眼鏡。今年5月,谷歌在開發者大會上宣佈將與XREAL聯合發佈新一代AR眼鏡,谷歌提供操作系統和AI模型,而XREAL提供硬件部分。
換言之,谷歌不存在戰略意識上的問題,強行將三星拖入頭顯賽道之中。
那麼問題來了,三星為何不直接在AI眼鏡領域直接進行開發和迭代?以目前的AI眼鏡生態來看,發育已經相對成熟,具備三星直接切入的空間。
在銷量上看,AI眼鏡更有前景,有媒體進行過統計,根據2025年上半年的銷售數據可知,Meta智能眼鏡全球銷量突破200萬臺,是Vision Pro同期銷量的4倍。
國際數據公司(IDC)發佈報告顯示,2025上半年,全球AI眼鏡市場出貨量達406.5萬臺,同比增長64.2%。IDC預計,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將突破4000萬臺。
在下游代工領域,歌爾股份等代工企業已經形成穩定的生產體系,只要甲方下單,便可立即投入生產。
但三星沒有選擇單幹,而是拉上谷歌和高通,先從雞肋產品入手,選擇逐步迭代。
最為魔幻的是,三星方面還深知,將谷歌與高通直接拉進來,會延緩項目進度。
三星移動體驗業務首席運營官Won-Joon Choi承認,最初的合作「一點也不容易」,協調三方共同推進頭顯的硬件與軟件開發充滿了挑戰。
當頂級的硬件能力+頂級的芯片+頂級的AI模型,三點交匯之後,消耗了三家公司不少的精力,最終誕生了一個不上不下的產品。
而所謂的對手,正在準備抽身離場,無論是蘋果,還是Meta,甚至是華強北的一衆貼牌產品,都在遠離頭顯。
環顧四周,當沒有友商襲擾之時,一種情況是絕對的藍海,另一種情況則是被市場驗證下的行業僞命題。
三星頭顯這一步,走得有點多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