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國泰海通發佈研報稱,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出臺,其中一方面強調以供給和需求良性互動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另一方面強調擴大有效投資,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該行認為,電子化學品、高端聚烯烴等新材料國產化率較低,有可能成為未來發展重點,相關企業有望受益;同時,煉油、乙烯、PX等化工品同質化產能較多,如果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的相關政策陸續實施,行業內龍頭企業有望受益。
國泰海通主要觀點如下:
電子化學品等新材料國產化率較低,未來將增加有效供給
在新材料領域,電子化學品等產品國產化率仍較低,是未來重點突破的方向,根據《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電子化學品、高端聚烯烴、特種橡膠、功能/分離膜等產品被列入重點領域,配套製造業創新中心、共享研發與中試平臺、首批次應用補償等政策工具,打通「研發-中試-產業化」的全鏈條,降低企業從技術樣件到量產的躍遷風險,推動關鍵材料國產化提速。
化工行業同質化產能較多,需避免無序擴張與重複建設
根據《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未來將從嚴把關新增煉油與關鍵石化項目。文件強調對新增項目實行更嚴格的准入與覈准管理,突出能效、環保、安全等約束與約束性標準,避免無序擴張與重複建設。其次,合理確定乙烯、PX等新增的規模與節奏;最後,對既有裝置進行分類處置。對老舊、高耗、高排、高風險裝置,以改造提升為主、淘汰退出為輔。未達標園區不得盲目擴區或承接新增項目,必須對標整改、補齊短板後再行發展。
煉化、長絲行業有望受益
煉化行業是「反內卷「重點治理對象。根據卓創統計,2024年,山東地煉的一次煉油加工能力為15760萬噸/年,佔獨立煉廠煉油總產能的41.94%,佔全國煉油總能力的16.26%,存在去化空間。該行認為,隨着嚴控煉油新增產能,地方煉廠得到治理,民營大煉化相關企業有望受益。滌綸長絲行業自發逐步推進聯合減產,持續通過「限產保價」策略平衡市場供需,龍頭企業有望受益。
風險提示:原油價格大幅波動;政策不及預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