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恩生物,又快人一步

E藥經理人
10/28

映恩生物的估值邏輯迎來重塑,既是前沿技術平臺的精準搶灘與系統佈局,更得益於其在下一代技術範式中構築的稀缺創新生態。

又一明星藥企衝刺「A+H」。

2025年10月17日,映恩生物宣佈,公司擬登陸科創板發行人民幣普通股。半年前,這家ADC領域的創新藥企成功登陸港交所主板。若此次科創板掛牌順利,將為其快速推進的ADC研發管線注入強勁資金動力。

五天後,映恩的研發日活動再次引起業內高度關注。活動上,映恩系統介紹了其ADC研發從1.0到3.0階段的演進路徑。

成立五年來,映恩已建立13款ADC研發管線,其中9款已進入臨牀階段,進展最快、最廣為人知的管線是HER2 ADC藥物DB-1303。在今年9月公佈的頭對頭試驗中,DB-1303擊敗羅氏的T-DM1,達到了無進展生存期(PFS)的主要終點,成為HER2 ADC領域又一顆新星。

DB-1303將子宮內膜瘤探索為首發適應症,從首例患者給藥,到如今的商業化節點,映恩僅用四年時間。憑藉高效率開發和差異化臨牀策略,從而在大熱HER2 ADC賽道中迅速卡位,躋身第一梯隊。

映恩的腳步不止於HER2這一成熟靶點,其DITAC平臺還儲備了多款潛力產品:B7H3 ADC藥物DB-1311、TROP2 ADC藥物BD1305以及HER3 ADC藥物DB-1310。其中,DB-1311即將進入註冊臨牀,DB1303、DB1311和DB1305正在與BioNtech合作推進「IO2.0+ADC」聯用方案。

上述來自DITAC平臺的單抗ADC,被映恩劃分為1.0階段的產品成果。隨着DB-1303臨近商業化節點,DB-1311即將進入註冊臨牀,映恩的「快人一步」,早已延伸到了下一代ADC技術範式中。

依託DIBAC、DIMAC和DUPAC三大平臺,映恩佈局了雙抗ADC、自免ADC以及新型有效載荷ADC,這些均屬於引領下一代ADC研發的稀缺資產,也是映恩2.0和3.0階段的產品策略。此外,與BioNtech攜手推進的「IO2.0+ADC」,目前已啓動4項全球I/II期聯合臨牀試驗,為其1.0產品構建競爭壁壘。

在ADC技術沿革的關鍵時期,映恩從1.0到3.0的階梯式產品演進,展現出前瞻性的戰略佈局。憑藉「IO2.0+ADC」、雙抗ADC、自免ADC及新型有效載荷的積極探索,映恩構建了一個難以複製的創新生態,帶動其估值迎來關鍵拐點。

01

IO2.0+ADC領跑全球

雙抗ADC具FIC潛力

在以PD-1/L1為代表的腫瘤免疫(IO)療法驅動下,「IO+化療」曾是標準方案。自2023年12月FDA批准Padcev與K藥的聯合療法以來,「IO+ADC」逐漸成為主流的腫瘤治療範式。去年8月,BioNtech首次提出「IO2.0+ADC」聯合治療策略,更是將這一範式推向新高度。

「IO2.0」核心是將傳統IO療法的「單靶點激活」升級為「雙靶點協同調控」。IO2.0與ADC聯合能夠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在療效和安全性上具備優勢。去年8月,BioNtech開展了PD-L1/VEGF雙抗BNT327與映恩TROP2 ADC藥物DB-1305的聯合療法。

通過與BioNtech的深度合作,映恩率先搶灘「IO2.0+ADC」,從早期的前瞻卡位,到快速的臨牀推進,再到安全性的表現,映恩已建立起多方面的綜合優勢。

從clinicalresearch登記的臨牀來看,2024年6月份,雙方已展開探索DB-1305聯用BNT327用於野生型NSCLC、CC、OC、TNBC等廣泛瘤種的可能,成為首個進入臨牀的「IO2.0+第三代ADC」組合。

目前,雙方聯合用藥的臨牀進展全球領先。映恩三款核心ADC藥物B1303、DB1311、DB1305與BioNTech的PD-L1/VEGF雙抗BNT327開展了四項全球I/II期聯合臨牀試驗。僅今年第二季度,BNT327與DB-1303的I/II期臨牀試驗就已完成首例患者給藥;今年7月份,DB1311與BNT327聯合療法在多種實體瘤中的II期試驗,同樣完成了首位患者給藥。

ADC在聯合療法中的關鍵功夫是「療效與安全性」。映恩的ADC優化方案,在提升毒素強度的基礎上給予安全性足夠重視,通過分子層面的精細設計,系統性降低藥物的脫靶毒性。

以DB1310為例,其在外周血單核細胞和BC細胞共培養模型中,誘導更高水平的CXCL10/IP-10,顯示其毒素改造不僅保留了細胞毒性與旁殺效應,還更強地誘導免疫原性細胞死亡(ICD)並釋放損傷相關分子模式(DAMPs)。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通過連接子(linker)的優化,DB1310的遊離載荷水平較Enhertu大幅降低。這為前線治療與聯合應用奠定安全基礎,也為未來海外市場拓展創造條件。

在「IO2.0+ADC」之外,雙抗ADC及其聯用治療正成為ADC技術突破的另一核心方向。今年8月,BioNTech開啓「IO2.0+雙抗ADC」聯合方案的探索,註冊了BNT3212+BNT327治療晚期實體瘤的全球I/II期臨牀試驗。BNT3212是一款由普米斯研發的EGFR×HER3雙抗ADC。

相比單抗ADC,雙抗ADC具有1+1>2的魔力:雙抗ADC將雙特異性抗體的精準靶向能力與ADC的高效殺傷特性相結合,通過同時識別兩個不同靶點,能夠顯著提升腫瘤選擇性並克服耐藥,雙抗ADC已成為當下ADC技術最具突破性的方向之一。

依託雙抗ADC平臺DIBAC,映恩早已佈局三款雙抗ADC藥物,其中包括一款普米斯的同靶點(EGFR/HER3)藥物DB-1418,還有一款靶向B7-H3/PD-L1的DB-1419,以及一款未公開靶點的DB-1421。

DB-1418同時與EGFR和HER3結合,與BsADC中常見的「2+2」設計(2個靶點各有兩個結合位點)不同,DB-1418抗體使用「1+1」的設計,雖然結合位點數量變少,但可以顯著增強對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之間的選擇性,有潛力為腫瘤帶來更多載荷。

在臨牀前研究中,DB-1418在6mg/kg的NCI-H1975模型(EGFR++, HER3+)中實現了99.32%的腫瘤生長抑制(TGI),顯著高於HER3靶向ADC 53.88%的TGI,同時高於HER3 ADC與奧希替尼聯用。

從商業化佈局到臨牀推進,DB-1418的節奏同樣「快人一步」。2025年1月,映恩生物將DB-1418除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權益獨家授權給Avenzo。今年5月,DB-1418獲得了FDA批准,啓動I/II期臨牀,探索作為單藥及聯合療法在晚期實體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臨牀活性,並在7月完成首位患者給藥。

另一款雙抗ADCDB-1419則具備FIC潛力。作為在全球範圍內臨牀進展最快的B7-H3/PD-L1 ADC,其在2024年9月啓動了I/IIa期全球臨牀試驗。

DB-1419具備雙重抗腫瘤作用,不僅可以釋放細胞毒素直接殺傷腫瘤,而且具備強大的免疫調節作用。臨牀前研究表明,B7-H3 ADC和PD-1單抗聯合療法(B7-H3 ADC +帕博利珠單抗)相比,顯示出可比的腫瘤縮小效果。

整體來看,映恩既「快人一步」探索「IO2.0+ADC」聯合用藥,與BioNtech在覈心產品上進行大規模、高效率、成體系的聯用探索,旨在將ADC推向前線治療,市場空間巨大,進度在全球範圍內領先;又走在雙抗ADC技術潮流前沿,其HER3/EGFR雙抗ADC已經躋身第一梯隊,並在B7-H3/PD-L1這一靶點率先搶跑。

02

自免ADC跨界突破

新型載荷攻克耐藥

ADC的想象力不止於腫瘤,映恩也相信這一點。將ADC技術跨界應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成為其突破技術邊界、挖掘ADC增量價值的關鍵方向。

與用於癌症的ADC不同,自免ADC偶聯糖皮質激素或糖皮質激素激活因子GRM,通過將強效的激素精準地遞送到免疫細胞,從而在高效治療的同時,避免激素全身使用帶來的副作用。目前,艾伯維的兩款藥物公佈了臨牀效果數據,初步驗證了這一方向的可行性。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SLE(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複雜且以免疫系統失調為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會導致大範圍炎症及組織損傷,其關鍵致病特徵是異常產生IFN-I。

DB-2304是映恩首款進入臨牀階段的自免領域ADC藥物,採用其免疫調節抗體偶聯平臺(DITAC)構建。臨牀前研究顯示,DB-2304在抑制IFN-I及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方面表現出具有協同作用的更強效力。該藥物靶向BDCA2,設有新型BDCA2靶向抗體,結合專有的GR激動劑有效載荷,DAR值為4,臨牀前研究顯示出卓越的免疫調控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有望為SLE等難治性自免疾病提供新方案。

目前,DB-2304已於2024年10月在澳大利亞啓動針對健康成人的I期研究,且已獲得FDA及中國藥監局IND批准,預計於2026年完成I期全球臨牀試驗,有望搶跑自免ADC的研發風潮。

在拓展治療領域的同時,映恩生物也直面當前ADC治療的核心挑戰——耐藥性。以Dxd(德魯替康)為代表的第三代ADC(如Enhertu、Dato-DXd)雖療效卓越,改變了乳腺癌、胃癌等多個癌種的治療格局,但臨牀中不可避免的耐藥問題,仍限制了其長期價值。

DUPAC是映恩開發的新型有效載荷平臺,該平臺研發的有效載荷P5142是一種 DNA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具有獨特的作用機制,在不同實體瘤中展示出廣譜活性。在細胞研究中, P5142在多個DXd不敏感癌細胞系中均能觀察到顯著的有效性。

依託DUPAC平臺,映恩生物已佈局DB-1316。這款ADC目前處於臨牀前研發階段,在針對Dxd耐藥實體瘤方面具備優勢,預計於2026年獲得首個IND批准,有望成為攻克ADC耐藥的關鍵產品。

HER2產品是映恩的創新基因與執行效能的有力驗證,2026年有望成為其商業化元年。在這一重要節點,映恩正在用全新的戰略格局刷新市場認知,「IO2.0+ADC」佈局領先、雙抗ADC與自免ADC兩翼齊飛,新型有效載荷平臺蓄勢待發,已不再僅以單一管線論價值。

依託其DITAC、DIBAC、DUPAC等四大技術平臺,映恩生物正構建起多模態、強協同的ADC創新體系。這一系統化、平臺化、全球化的研發佈局,不僅為其帶來持續的管線輸出與臨牀里程碑,更在資本市場中構築起稀缺的生態價值,為其未來價值釋放,埋下了深刻伏筆。

一審| 黃佳

二審| 李芳晨

三審| 李靜芝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