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上海10月27日 - 投行瑞銀證券認為,中國創新藥板塊的普漲階段已經結束,目前處於估值合理的階段,建議不要只看BD(商務拓展)交易和出海,國內市場也有潛力。
近期一些生物科技公司的專利授權交易未如預期引起股價上升,反而下跌,對此,瑞銀證券中國醫療行業研究主管陳晨在近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一方面是因為BD的預期此前已反映在股價中,且整體估值已處在高位,若交易只是符合預期而未超預期,大家就會利好兌現。
她並指,另外,雖然一些交易比較大、金額比較多,但合作伙伴可能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西方大藥企,「看起來沒有那麼牛,這相當於也是某種程度上的不及預期。」
陳晨預計,創新藥板塊普漲的階段應該不會再持續、已經結束,現在處於估值合理的階段(按照未來12個月的管線推進)。創新藥的研發需要時間來兌現,短期來說,市場暫時歇一下,未嘗不是好事。
她認為,雖然BD相當於打開了公司的海外增長曲線,但大家對BD的期待有點過高。一些公司會提前預告BD,造成一些投資人「蹲BD」。事實上,有一些公司的BD不一定就能如期做完,可能會讓市場失望。
陳晨續稱,同時,投資人對中國本土的市場期待值是極低的,「一冷一熱」,但要強調的是,不能只看BD、只看出海,站在中長期的維度,國內市場也非常有潛力。
中國生物科技公司的海外BD交易中,專利許可交易是主要的形式。一些中國生物科技公司開發出了有潛力的藥物分子後,會將這些分子在外國市場進一步研發、開展臨牀試驗、商業化的權利出售給外國的製藥公司。
通常,中國生物科技公司在專利許可交易中會向外國製藥公司收取一筆大額首付款,後續還可能會根據臨牀試驗的進展和藥物上市後的銷售額進一步收取付款。
近期公佈了BD交易但股價不升反跌的案例有信達生物1801.HK,該公司上週三公告,將兩款候選藥物的商業化的權利出售給日本武田製藥4502.T,另一款處於早期開發階段藥物的商業化權利,則與武田進行期權交易,武田將向信達生物支付12億美元的首付款,但當日信達生物收低2%。(完)
(發稿 徐凱文;審校 吳雲凌)
((kaiwen.xu@thomsonreut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