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利劍高懸,行業正面臨一場深刻變革。
出品 | 電商派Pro作者 | 電商君
京東、美團、餓了麼、抖音,似乎攤上事了。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10月中旬,京東、美團、餓了麼三大外賣平臺於同一天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上門調查,調查涉及食品安全,以及外賣平臺對商家經營資格審核等問題。同時,除了三大外賣平臺,抖音也在此次的調查名單當中。
這一罕見的同時行動,不僅將平臺經濟的合規經營問題再次推向了風口浪尖,也預示着市場監管部門對關乎民衆「舌尖安全」領域的監管力度正在持續增強。
那麼,這場集體行動的導火索,究竟是什麼呢?
據媒體報道,一用戶在某外賣平臺下單購買了蛋糕,但收到貨後卻發現貨不對板,品牌完全不一致。對此,其懷疑進駐該外賣平臺的商家經營資格或許不規範,於是便將問題反映到了監管部門。監管部門調查後發現,存在問題的這一商家,進駐了多個平臺,且不止一家平臺存在蛋糕貨不對板的問題。而後,監管部門便迅速對外賣平臺開展了突擊調查。
也就是說,這一起表面看似普通的「蛋糕貨不對板」投訴,背後卻牽引出了外賣行業長期潛藏的商家資格審核漏洞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查和以往約談相關業務負責人的形式不同。調查當天,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工作人員直接上門,並全程通過執法記錄儀拍攝記錄,同時要求召回業務負責人,到公司接受問詢。據報道,部分公司被駐場問詢數日,也有公司消極配合執法。
圖源:經濟觀察報微博
然而,對於監管部門上門調查這件事,京東、美團、餓了麼和抖音都並未做出有效回應,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暫無回應。
不過,我們都知道,幽靈外賣由來已久,它們或是無證無照的「黑作坊」,或是盜用正規商家資格的「套牌店」。它們常常隱匿於平臺算法與監管的縫隙之間,既威脅着消費者的「舌尖安全」,更侵蝕着整個行業的信任基石。
近年來,儘管各大平臺不斷升級監控手段,持續織就密集的防護網,但幽靈外賣始終能以更為隱蔽的方式死灰復燃,成為行業久治不愈的痛點。
今年2月,隨着京東外賣的入局,幽靈外賣這一行業頑疾再度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彼時,京東提出「品質外賣」概念,並針對入駐商家實施了嚴格的准入標準。
據瞭解,餐飲商家申請入駐京東外賣平臺時,需要提交營業執照、門店照片等。經平臺線上審核過後,京東外賣業務的銷售人員還會通過線下拜訪、覈驗等方式,對餐飲商家進行甄別式審核,避免出現用網圖造假、冒充堂食門店的「幽靈」外賣商家,進一步確保商家的品質。
此外,據京東外賣一工作人員透露,京東外賣上線三個月,申請入駐的餐廳門店通過率不到40%,而且還從將近150萬家品牌餐廳門店中清退了約8000家無堂食門店。
圖源:源媒匯
然而,即使京東外賣層層把關、嚴格監控,但仍有用戶發現部分商家盜用其他城市門店圖片,冒充「堂食店」。
例如,京東外賣上線後不久,就有多位網友發佈視頻表示,京東外賣只招募「品質堂食餐廳」的宣傳與實際不符。其中,一位網友表示,他在京東外賣上下單了一家評分為5.0的外賣,但對其店鋪顯示的地址存在疑問。通過實地走訪後發現,該店鋪為純外賣店,沒有堂食服務,而且該外賣店現場髒亂差,與「品質外賣」相去甚遠。
圖源:微博
從這我們就可以瞭解,關於幽靈外賣的監管,確實存在着比較大的難度。但是,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守護「舌尖上的安全」是絕不能退守的底線。同時,這一堅守,不僅是對消費者權益的堅實保障,也是滌清行業亂象、重塑市場信任、推動餐飲外賣行業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已成行業共識
事實上,自從京東、美團、餓了麼接連被市場監管總局約談兩次之後,就紛紛從行業頑疾——幽靈外賣入手,加碼品質外賣升級,致力於為消費者築牢「舌尖上的安全防線」。
具體來看,今年5月,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中央社會工作部、中央網信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約談京東、美團、餓了麼等平臺企業。要求相關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嚴格落實主體責任,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內部管理,合法規範經營,公平有序競爭,共同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切實維護消費者、平臺內經營者和外賣騎手的合法權益,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有序發展。
圖源:央視新聞微博
7月,市場監管總局約談餓了麼、美團、京東三家平臺企業,要求相關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嚴格落實主體責任,進一步規範促銷行為,理性參與競爭,共同構建消費者、商家、外賣騎手和平臺企業等多方共贏的良好生態,促進餐飲服務行業規範健康持續發展。
圖源:中國新聞網微博
兩次約談後,外賣平臺紛紛落實主體責任,積極採取行動,不斷增強對幽靈外賣的監控力度。例如,餓了麼推出了「明廚亮竈2.0」計劃,京東啓動了自營外賣「七鮮小廚」業務,美團則推出了「浣熊食堂」以及配備「明廚亮竈」後廚直播的外賣衛星店,共同推動行業的生態重構和價值迴歸,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此外,針對外賣商家用AI生成照片冒充堂食門店的行為,京東、美團、餓了麼也紛紛成立專項治理小組,開展相關治理工作。
具體來看,今年8月,有大量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爆料稱,有外賣商家用AI生成照片冒充堂食門店的圖片,不僅門面是假的,甚至連店內用餐人羣的景象也是假的。
彼時,據南方都市報消息,京東、美團、餓了麼均表示已成立專項治理小組,後續會持續推進這類問題的治理,會通過完善規則、技術研發等方式,加強對於此類門店的識別以及整改,共同營造健康的網絡餐飲消費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10月中旬,市場監管總局起草了《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和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並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其中,《規定》擬通過明確平臺與第三方機構、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及委託配送單位在食品安全上的責權邊界,細化平臺在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經營資格審核、日常監測抽查以及信息公示等方面的要求,有效防止「幽靈外賣」現象。
圖源:央視新聞微博
如此看來,這無疑是一場行業從粗放生長邁向規範成熟的必然之路。其中,監管的「雷霆亮劍」與平臺的「刮骨療毒」,共同編織了一張日益縝密的食品安全防護網。
誠然,對於幽靈外賣的根除,非一日之功,但在監管和平臺的合力之下,外賣行業終將會不斷淨化,走向清明。同時,一個讓消費者安心、讓誠信經營者寬心的發展圖景,或許也正在徐徐展開。
鐵粉推薦
大主播雙11集體翻車
馬雲神操作,阿里夸克炸翻全網
奶茶妹妹素顏現身,跟東哥越來越有夫妻相
千萬網紅夫婦偷稅,被重罰後開播叫囂:要封我號,你算老幾
劉強東新車爆了,拍出7800萬天價,轟動全網
點關注,跟主編交個朋友 ↓↓↓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電話:1857671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