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2022 年「現實世界資產(RWA)」這一概念被廣泛關注以來,主要的探索方向集中在將傳統金孖展產上鍊:例如代幣化的股票、債券、房地產或信貸產品。
然而,這些嘗試只是在把舊的金融工具換上新的鏈上外殼。那些Builder們聲稱,這種做法可以讓更多規模更小的散戶參與交易,並將交易時間延長至7X24小時。這些「價值」讓我覺得可笑,很難想象,如果中本聰知道我們將他發明的區塊鏈技術用來鏡像納斯達克的股票,他會不會覺得被辜負。
比特幣作為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他的定位是替代法幣,而不是充當法幣的補充。
同樣,今天的區塊鏈資產範式,和傳統金孖展產範式,是競爭關係,而非補充關係。而資產生態競爭的核心,是這種新資產,能不能捕捉到過去範式無法捕捉到的價值。
債券,本質是未來某個時間對公司索取固定金額現金的權利。
股票,是公司所有權的憑證,小股東幾乎無法主動向公司索取價值,只能被動等待大股東的恩賜。
有沒有一種資產,無論數量多少,不僅可以捕捉到公司的核心價值,還可以隨時向公司索取這種價值呢?
企業真正的價值:業務現金流
所有企業最終都要回答一個問題:它靠什麼賺錢?
答案只有一個:產品與服務的銷售帶來的現金流。
產品與服務的銷售帶來的現金流是最自然、可驗證且可持續的現實世界價值。也是企業真正的核心價值所在。
在區塊鏈技術出現之前的所有資產類別,都無法直接和企業的核心價值——現金流產生關聯——股票的持有人只能通過找人接盤來變現,而無法主動要求公司回購。以至於我們今天可以看到大量公司現金儲備超過公司市值的可笑場景。
這便是本文所述新型 RWA 代幣的起點:它直接與產品需求和企業現金流掛鉤,每一次現實世界的消費都能創造鏈上流動性與代幣獎勵,國庫資金透明地隨着產品銷售增長,數字資產被牢牢錨定在真實消費之中。
我們把這種新型 RWA 代幣稱為RWB代幣(Real-World Business Token),該代幣建立在三個核心概念之上:
-
購買證明(Proof-of- Purchase,PoP)
-
代幣取代積分
-
國庫即流動性池
三者共同構建了一個用戶驅動的商業模式 —— 首由 TaleX* 提出,適用於任何存在消費場景的現實世界產品與服務:從理財基金、平臺經濟、基礎設施,到移動通信、交通出行、餐飲外賣、消費電子、旅遊時尚等。
購買證明(Proof- of- Purchase)
古典經濟學長期認為,市場需求是一切的源頭,顧客至上的口號廣為傳播。但一直以來,人們卻將需求視作一種無法精確評估和賦權的隨機被動行為,從未有人認為需求是一種有資格參與分配的經濟資源。
這導致需求方在財富分配過程中被長期無視。
如今,計算機和區塊鏈技術改變了這一問題。代幣可以根據需求方的購買證明(PoP)來發行,跟蹤企業現金流的產生,並通過代幣激勵反向推動現金流的增長。
具體來說:
-
每一次真實的購買行為(買咖啡、打車、用 SaaS 服務),都可以被精確地統計並同步至鏈上;
-
代幣不再通過無意義的計算挖礦或憑空鑄造,每一筆現實世界的銷售行為成為代幣發行的來源;
-
企業將銷售獲得的現金流的注入鏈上流動性池國庫,與代幣價值產生聯動;
-
流動性池國庫成為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透明紐帶,形成一個可驗證、可持續的增長循環。
這種邏輯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型:
購買 → 產生現金流 → 代幣獎勵 → 用戶受益 → 更多消費 → 更多現金流
在這個邏輯中,購買不再是被動的,而是變成一種積極的、形成共識的力量:它推動鏈上流動性增長,壯大透明的企業國庫,並將數字資產錨定在產品銷售之中。這不僅讓代幣脫離了「空氣發行」的尷尬,也讓購買行為成為真正的價值中樞。
代幣取代積分
「代幣取代積分」的概念代表着消費者激勵模式的根本轉變。
傳統積分的侷限性
數十年來,消費者激勵體系依賴積分來吸引用戶和提升留存。但這一模式存在深層缺陷:
-
早期用戶與後期用戶無差別 —— 無論何時加入,積分價值都一樣,早期支持者得不到特殊回報。
-
無限發行,持續貶值 —— 積分沒有上限,發行越多,通脹越快,價值流失。
-
現金流壓力 —— 用戶會盡快兌換積分,以免貶值,從而給企業帶來流動性壓力。
這種博弈關係是零和的:對客戶有利的就會損害企業,對企業有利的又會貶低用戶獎勵,無法實現雙贏。
代幣激勵的優勢
用代幣取代積分,從根本上改變了激勵邏輯:
-
稀缺性與價值潛力 —— 代幣有總量上限,並遵循遞減發行曲線。隨着業務發展,其價值可能上升,直接回報早期用戶與長期持有者。
-
減輕兌換壓力 —— 用戶會傾向於持有代幣獎勵等待升值,而非急於兌換,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
-
市場化定價 —— 代幣可在二級市場自由流通,其價格反映市場對企業成功的預期,形成 adoption 與價值之間的透明反饋循環。
當業務穩定增長、代幣價格隨之上行時,會出現雙重效果:客戶注意力與消費意願提升,企業則獲得更強的激勵動力。這種利益一致性創造了真正的雙贏。
連接產品銷售與所有人的增長
代幣的可交易屬性使其成為鏈上企業國庫的核心儲備資產。首次實現了產品銷售現金流與項目成長的直接掛鉤:
-
產品賣得越多 → 企業現金流越高
-
現金流越高 → 國庫存入更多流動性
-
流動性越多 → 代幣價格支撐越強
-
代幣價值上升 → 所有代幣持有人受益
消費者首次真正感受到:消費不僅帶來產品使用價值,還能帶來收益。這進一步增強了消費意願,增加產品銷售現金流,並推動企業與用戶的共同成長正循環。
流動性池國庫
AMM 的革命性意義
「AMM 流動性池」是區塊鏈領域最具突破性的創新之一,可能對未來全球商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公共國庫的價值
在傳統企業中,公司國庫通常存放在銀行賬戶裏,僅少數高層能夠查看。即使有審計制度,財務信息也只能定期披露,難以實現實時透明。 對於私人公司而言,審計既耗時又昂貴,往往難以長期維持。然而,這類企業又需要與投資人、合作伙伴和用戶保持長期互動,而透明度始終是信任的核心訴求。
區塊鏈為這一難題提供瞭解法。當資產存放在鏈上時,任何人都能即時驗證,而企業無需承擔額外成本。這種前所未有的透明性,大幅降低了信任門檻,同時增強了組織在支持者眼中的可信度。
國庫的構成
對於任何發行治理代幣、以代幣替代積分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國庫的透明至關重要。一個合理設計的國庫,既應具備穩定性,又應擁有成長潛力。多元化的數字資產配置能夠增強韌性,並保持與更廣泛的生態一致,而治理代幣則是核心價值儲備。
國庫的增值機制
機制非常直觀:產品銷售的淨現金流(扣除稅費與成本後)將轉換為數字資產,並存入鏈上國庫。隨着時間推移,國庫規模與現實世界的銷售額保持正比增長。資產配置比例可通過治理投票靈活調整,從而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
國庫的使用規則
所有國庫的流入與流出均在鏈上公開透明,並嚴格遵循社區批准的治理規則。每一次提款都必須遵循比例分配原則,以確保結構穩定。定期的財務報告與預算制度,將原本不透明的流程轉變為公開、可驗證的機制。
國庫即流動性池
AMM 的創新意義在於:國庫不僅是儲備資金的倉庫,更是一個實時對外交易的流動性池。 任何治理代幣持有者,都可以隨時將代幣投入流動性池,兌換國庫中的其他資產(如穩定幣或 BTC/BNB 等主流資產代幣)。同樣,任何潛在投資者也可以隨時將資產注入流動性池,以換取項目治理代幣。
在傳統股權體系中,股東的所有權很少能與企業資產形成實時、直接的聯繫。而「國庫即流動性池」的模式首次彌補了這一缺口,讓代幣化治理與底層儲備資產建立了即時的映射關係。
去中心化組織的新範式
這種機制讓投資與退出前所未有地自由,同時也將「執行團隊—投資者」關係升級為實時、透明、互動的合作模式。由此,國庫不再是封閉的金庫,而是開放、動態、具備流動性的增長基石,推動去中心化組織邁入全新的發展範式。
為什麼是現在?
過去的 RWA,更像是一次「包裝創新」;而基於現實世界有真實市場需求業務的代幣化,則是真正的模式創新。
-
Web3 基礎設施已經成熟,錢包、DEX、DAO 治理都能支持大規模應用;
-
全球消費需求強勁,通訊、出行、餐飲、SaaS 等行業每天都在產生龐大現金流;
-
代幣化為這些現金流賦予了新的金融邏輯,讓企業和用戶真正形成共贏循環。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是提出「現金流代幣化」的最佳時機。
結語:一場關於增長的革命
現實世界的企業增長,依賴現金流;區塊鏈的價值捕捉,依賴代幣。
當現實世界有真實市場需求的業務遇上代幣,一個新的商業增長模型正在誕生。
它不再是金孖展產的「再包裝」,而是一次真正的範式轉變:
-
消費就是挖礦
-
現金流就是國庫
-
代幣就是企業與用戶的共同權益
RWB不僅是 RWA 的新進化,更可能是未來全球經濟的一次革命。
關於TaleX
TaleX 是一個面向現實世界產品或服務(Real World Business,RWB)的代幣化激勵生態,其平臺上所有產品或服務均已完成代幣經濟模型構建與代幣發行。白皮書參見:Welcome to TaleX | TaleX Do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