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裏掀起AI學習熱

四川日報
10/27
  • 縣 域 新 氣 象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楠 張劍

      「你就是那位AI講師,今年我兒子在填報高考志願時,AI幫了大忙……」近日,攀枝花市鹽邊縣一位出租車司機的話,讓成都格潤創新科技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所所長朱海濤十分感慨。

      半年來,鹽邊這座地處川滇交界、雅礱江畔的縣城,正掀起一場AI學習熱潮。通過實施「AI賦能共同富裕 全民數字素養提升」工程,該縣提出力爭「一戶一 AI明白人」。口號背後反映出一個趨勢:AI正在走進當地羣衆的日常生活,逐漸成為其自身的一項技能。

      AI帶給鹽邊的變化,朱海濤看在眼裏。作為受邀前往鹽邊授課的AI專家之一,朱海濤今年4月首次站在講臺上,便深刻感受到AI與這片土地之間的「距離感」。但半年後朱海濤再次回到鹽邊,一位出租車司機告訴朱海濤,在填報兒子高考志願時,自己輸入孩子的成績、興趣愛好和相關信息後,AI助手不僅很快給出一份詳細的志願填報建議,還分析了各個學校的優勢專業和就業前景。

      半年時間,AI如何在鹽邊實現普及?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鹽邊縣共同富裕專家諮詢委員會首席顧問鄧玲介紹,面對地域廣闊、人口分散的特點,該縣創新「裂變式培訓」模式,即通過「專家帶骨幹、骨幹帶學員、學員變講師」,快速構建起「千人培訓師——百支教學小分隊——萬人AI普及」的培訓體系。

      鹽邊縣漁門鎮獅子堡村村委會副主任王明珍,是1166名培訓師之一。今年4月至6月,她參加了縣裏組織的培訓,並系統學習了AI技術運用相關課程。「以前直播都是靠嗓子喊,現在AI變成我的得力助手,不僅能幫我分析受衆的年齡、地域和購買力等,就連廣告詞都能自動生成。」王明珍說。

      通過AI輔助運用,王明珍打通從田間到市場的通道。今年,王明珍用10多天便賣完自家200畝的西瓜。嚐到甜頭後,她開始積極組織村民開展AI培訓,並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運用AI,把獅子堡村的農產品搬到互聯網上,讓更多村民實現「用AI賺錢」。

      「如今在漁門鎮,AI不僅在銷售環節助力當地羣衆,在生產環節也是村民得力的‘新農具’。」漁門鎮政府工作人員於照含舉例說,該鎮犀牛村有百香果種植基地,其土壤綜合檢測傳感器實時採集基地的土壤溼度、光照強度、病蟲表現等數據。AI算法模型根據這些數據,動態調整灌溉施肥方案,在提高百香果產量的同時,還降低了資源消耗量。「現在,我們家果樹的病蟲害監測與預報都靠AI輔助。」犀牛村村民李永輝說。

      國務院前不久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明確要求推行更富成效的學習方式,鼓勵和支持全民積極學習人工智能新知識、新技術,並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

      如今,通過建設AI賦能知識庫、提示詞庫、案例庫,鹽邊已匯聚十大場景類型、300餘條提示詞,形成40餘個貼近鹽邊生產實際的智能體、30餘個可複製的應用案例,建成一批AI應用示範場景。

      當地提出,力爭2027年實現AI全域賦能,構建起「千名講師+萬人應用+N個場景」格局,讓AI深度融入特色產業、基層治理和公共服務,基本達成「一戶一 AI明白人」。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