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
導語:裁員4000人、淨利潤腰斬,奔馳連導航都要收費了。
據媒體日前報道,梅賽德斯-奔馳(下稱「奔馳」)近日正在實施其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計劃。截至目前,已有約4000名員工接受遣散方案離職,其中資深管理人員最高可獲得5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12萬元)的補償金。
消息還稱,補償金額度採用梯度設計,與職級、工齡直接掛鉤。奔馳還特別設定了「加速獎金」激勵員工儘早決策。裁員是基於雙方自願原則,進入10月份已有員工拿「大禮包」後主動離職。
奔馳方面向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回應稱,上述消息中提及的4000名員工接受方案離職和賠償金相關信息不涉及中國市場,裁員3萬人的數據也不準確。
雖然大裁員傳言真實性有待考量,但百年車企奔馳,近年來在全球陷入轉型失利、業績低迷等困境,已成事實。
銷量業績雙受挫
早在今年3月份,德國《Handelsblatt》就報道稱,奔馳管理層將在4月給所有員工發信,並為離職員工提供豐厚的遣散費。還有消息指出,遣散費方案主要針對工程師、行政、IT領域的員工。上述遣散費方案已在4月啓動,相關員工可以在2026年3月之前申請。
彼時就有消息顯示,奔馳首席執行官康林松(Ola Källenius)希望離職補償能夠鼓勵約3萬名員工自願離職。官方的目標是,到2027年通過外包決策、不填補空缺職位等方式,每年節省大約50億歐元。
上半年,奔馳還宣佈大規模裁員和成本削減計劃。具體來看,截至2027年削減生產和固定成本各約10%,德國本土工廠減產10萬輛,並且實施間接崗位的裁員方案。
奔馳選擇裁員的背後,是集團銷量表現不振的殘酷現實。官方數據顯示,奔馳集團第三季度全球銷量為52.53萬輛,同比、環比分別下滑12%、4%;其前三季度累計銷量為160.16萬輛,同比減少9%。
銷量不盡如意,奔馳的營收表現也受到嚴峻挑戰。數據顯示,去年奔馳的總營收為1455.9億歐元,同比下滑4%;息稅前淨利潤(EBIT)為136億歐元,同比下滑31%;淨利潤為104億歐元,同比大跌28.4%。
發佈這份糟糕的業績報告之際,奔馳擬派發每股4.3歐元的股息,上年同期為5.3歐元,還決定在24個月內回購價值不超過50億歐元的股票,以增強投資者信心。
但今年上半年,奔馳仍未止跌,營收663.77億歐元,同比下滑8.6%;淨利潤由去年同期的60.87億歐元降至26.88億歐元,跌幅高達55.8%。其中第二季度淨利潤9.57億歐元,同比下滑68.7%。
失去中國市場是奔馳去年業績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2024年,奔馳在中國市場的營收為231.39億歐元,同比下降8.5%。2024年在中國市場共銷售汽車68.36萬輛,同比下降7.3%。中國市場是奔馳全球降幅最大的單一市場。
上半年,奔馳在華也沒有迎來好消息。全球汽車銷量中,中國市場下滑幅度最大,上半年在華累計銷量29.32萬輛,同比下滑14%。
解鎖導航另掏錢
除了宏觀市場的競爭壓力,奔馳自身一些備受爭議的運營策略,也在無形中加劇了其在華市場困境。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其推行的一系列付費解鎖功能。
近日,有奔馳車主吐槽表示,手機裏免費用的高德導航,在奔馳車端竟然要收費,3年套餐價高達1998元,計算下來年均要付費666元。
圖片來源:社交平臺截圖
不僅軟件要收費,已經安裝上車的硬件,如果想使用完整功能也要車主另外掏錢。比如當前國內一些造車新勢力給20萬級轎車標配的後輪轉向,目前在奔馳上只免費解鎖4.5度轉向,如果想解鎖10度轉向,也需要另外花錢。
車主曬出的圖片顯示,解鎖後輪主動轉向雙向各10度轉向角的收費標準為,包年價格4998元,三年套餐價格12998元,買斷價格超過1.6萬元。
圖片來源:社交平臺截圖
奔馳的更多付費功能也隨之曝光,比如需要798元開通遠程控制功能,車內聲浪則要花198元。
圖片來源:社交平臺截圖
這些收費功能引發大衆的激烈吐槽。有些人表達了對這些功能收費的不解。
還有人認為,這些收費功能的使用體驗與國產車相去甚遠。
更有人無奈地犀利吐槽稱,「現在買車最慶幸的,是剎車和油門不用額外收費」。
在華乏力尋出路
奔馳高管曾多次明確表示中國是其最重要的市場。考慮到這裏是全球新能源汽車最激烈的戰場,奔馳能否在這裏守住市場份額,不僅關乎短期營收,更決定着其能否在未來出行的關鍵戰役中繼續成功穿越週期。
管理層也已經充分意識到其在華面臨的激烈競爭。在中國,奔馳需要與100多家企業競爭。康林松曾表示,「我們(奔馳)在市場上不能犯任何錯誤」。
具體到中國市場,壓力來到了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佟歐福(Oliver Thöne)的肩上。他於今年2月接棒,據媒體報道,在他帶領下,奔馳規劃了到2030年的未來車型陣容。
雖然奔馳在2016年就發佈全新的電動品牌EQ,但其EQ系列車型的銷量與國內造車新勢力車型的銷量相比,遜色不少。
第三方統計平臺數據顯示,9月奔馳EQB、EQE SUV、EQA、EQE車型銷量分別為370輛、238輛、266輛、103輛,累計不及國產造車新勢力小鵬、零跑、蔚來等品牌單月銷量的十分之一。
如今的奔馳正力求在華恢復昔日榮光,並在電車領域迎頭趕上。最新計劃顯示,奔馳將在2027年推出36款新車型,其中17款為電動車型,並宣佈將推出7款中國專屬車型。
值得注意的是,佟歐福對奔馳在華規劃不僅限於電車。他曾表示奔馳不會放棄對燃油車的打造,「在中國市場,很多人認為智能化是電車的專屬,奔馳認為智能化不是電車專屬。智能科技也可以應用於燃油車中」。
此外,奔馳還在繼續積極推動降本。奔馳計劃在2027年使得中國市場本地物料成本相對2024年降低10%以上,使可變的生產成本和固定成本下降20%。
具體計劃包括,奔馳打算出臺新一代電池,同時要加強標準化減少ECU(電子控制單元)的數量。在所有的車型架構之上,也會減少複雜度。例如,未來入門級的車型,只能選擇一款發動機。
但研發新品、調整車型架構仍需時間,對危機已迫在眉睫的奔馳而言,當前銷量下滑背景下,能夠快速減少成本的裁員,是奔馳提效最直接的舉措之一。然而,規模如此大的裁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才與經驗流失、員工的士氣與敬業度下降,這劑猛藥恐怕難免傷害企業的元氣。究竟是不是「飲鴆止渴」,還有待持續觀察。
#汽車 #奔馳 #新能源 #智能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