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面臨千億美元資金缺口應對OpenAI雲訂單
甲骨文與OpenAI「3000億美元雲訂單」的消息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消息爆出後首個交易日公司股價暴漲36%,隨後進入劇烈震盪狀態。資本市場在情緒釋放後開始聚焦兩個核心問題:甲骨文是否具備交付能力,以及OpenAI是否具備支付能力。
該訂單計劃從2027年開始分五年執行,年均下單600億美元。2025財年甲骨文總營收為574億美元,其中雲和許可證業務收入為492億美元,若訂單如期兌現,公司業務規模將翻倍。
雲服務屬重資產模式,需前期鉅額資本開支。該訂單或與OpenAI的Stargate數據中心項目掛鉤,雙方計劃在美國新增4.5GW數據中心容量,耗電量相當於350萬美國家庭。據英偉達披露,建設1GW算力需投入500-600億美元,據此推算,4.5GW數據中心資本開支達2250—2700億美元。
若建設週期從2025年延續至2031年,年均資本支出約為321億美元。截至2025財年末,甲骨文賬面貨幣資金僅107.9億美元,無法覆蓋年均支出。2025財年公司經營淨現金流為208億美元,為歷史最高水平,即便全部用於資本開支,仍存在113億美元/年缺口。
此外,甲骨文每年需支付約35億美元利息,近五年平均每年現金股利支出30-40億美元。即使停止派息,剛性利息支出仍使公司面臨約148億美元/年的資金缺口,七年累計缺口約1036億美元。
外部孖展成為必要手段。2021財年以來,甲骨文資本支出持續上升,已超過經營現金流。截至2026財年一季度,公司資產負債率達86.33%,總資產1804.49億美元,淨資產246.66億美元,剔除622.11億美元商譽後,公司實質為債務驅動運營模式。
甲骨文於9月底發行180億美元投資級債券,期限5至40年,利率4.45%至6.1%。另有消息稱多家銀行正籌備380億美元債券發行,利率或較基準上浮2.5個百分點。若兩筆孖展完成,將募集560億美元,填補資金缺口近50%。
創始人拉里·埃裏森持股超40%,為美股大型科技企業中罕見高集中度,賦予公司潛在股權孖展能力,增強債務孖展信心。若「3000億美元雲訂單」EBITDA利潤率超30%,產生超1000億美元利潤,亦可覆蓋資本支出缺口。
甲骨文通過高負債擴張、未來獲取穩定現金流的模式類似電站資產。對比中國恒大2019年83.75%的資產負債率,甲骨文債務以長期債券為主,避免銀行「抽貸」風險,只要現金流穩定,債務風險可控。
兩條資金路徑的有效性均依賴同一前提:3000億美元訂單能持續執行並帶來穩定現金流。分析重點由此轉向OpenAI的支付能力。彭博社預測OpenAI營收將從2025年127億美元增至2029年1250億美元,2030年達1740億至2000億美元。按線性測算,2025-2031年累計營收超7000億美元,3000億美元採購承諾佔其總收入43%。
但甲骨文並非OpenAI唯一供應商。OpenAI與微軟深度合作,並與AMD等簽訂大規模算力採購協議,其規劃的總支出可能已接近甚至超過自身營收預測上限。2030年1740億美元營收目標相當於當前科技巨頭數十年發展成果,執行難度極高。
甲骨文資本開支能否落地,不僅取決於自身孖展能力,更取決於OpenAI商業化進程。股價先漲後震反映市場對合作前景的期待與對OpenAI兌現能力的疑慮。未來甲骨文股價將成為OpenAI商業化進展的敏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