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終身免票,景區終於不死磕門票了

藍鯨財經
10/28

文|邁點

最近,文旅行業又開始討論門票這事兒了。原因是安徽天柱山風景區突然推出了「一次購票,終身免票」的活動。景區公告表示將從10月6日起,天柱山景區面向合肥、阜陽、武漢三地居民推出這項惠民活動,還被《工人日報》讚好為「旅遊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的體現」。而安徽天柱山景區不是唯一一個試圖在門票上玩創新的,此前恩施大峽谷學迪士尼推出了VIP優速通,想做景區門票的階梯收益,沒想到最後因各種質疑在運行33天后緊急叫停。兩件事,一個是向外送福利,一個是向內挖利潤;一個收穫部分掌聲,一個招致全網批評。但剝開表象看內核,它們都是同一場焦慮的產物——當「圈地收票」的老路子走不通,景區到底該怎麼活?

1、景區想續命,遊客想避雷

中國當下的景區運營,門票收益佔比一直很高,但門票經濟就像一個雙面絞索,一邊勒得景區喘不過氣,一邊逼得遊客用腳投票,形成了「景區越依賴門票,遊客就越不願意消費」的死循環。

對於景區而言,門票是續命錢,也是絆馬索。過去十年,國內景區建設成本飆升,動輒數十億元的投資需要靠門票快速回籠資金。有數據顯示,2024年在景區遊客人均消費中,門票收入佔比仍高達42%,遠超國際平均水平(15%-20%),以黃山、峨眉山等5A級山嶽型景區為例,門票收入佔比長期維持在50%-60%。

不少過度依賴門票的景區也出現了一些弊端:景區沒動力升級餐飲、住宿等配套,衍生消費轉化率大幅下降,陷入「門票漲價—遊客減少—服務縮水—更依賴門票」的惡性循環。恩施大峽谷推出優速通前,早已被遊客吐槽「排隊3小時、觀景10分鐘」「門票貴但體驗差」,本質上就是門票依賴下的服務失能;而天柱山敢於讓利,恰恰是看清了「單靠門票留不住人」 的現實——與其守着日漸萎縮的門票收入,不如放手博一把流量。

對於景區而言,門票是入場券,也是避雷針。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後,旅遊需求已從「打卡看景」升級為「體驗共情」,年輕遊客明確拒絕「只賣門票不做服務」的景區。遊客反感的不是花錢,而是「花得不值」:花100多買門票,要忍受冗長排隊、高價宰客、服務冷漠,這種「價值欺騙」 讓很多人對傳統景區望而卻步。恩施大峽谷的優速通之所以遭罵,就是因為它把遊客的「痛點」當成了「商機」——不解決排隊問題,反而把「不排隊」變成了高價商品。

更關鍵的是,政策導向早已變了。2023 年《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明確鼓勵景區門票減免,國有景區的公共屬性被反覆強調。這意味着,景區必須從「資源獨佔者」轉向「服務提供者」,門票經濟的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

2、轉型嘗試的雙面鏡

不可否認,天柱山和恩施大峽谷的嘗試,是門票經濟困局下的必然動作,但他們的嘗試如同兩面鏡子,一面照出了轉型的勇氣,一面暴露了操作的漏洞,天柱山也並非全然好評,有從業人員稱其兌現難度很大,而且有一定的後遺症;恩施大峽谷也並非全然惡評,畢竟VIP優速通在迪士尼等主題樂園已有成熟的運營機制。

先看天柱山景區的「終身免票」。從政策響應看,它精準契合了「還景於民」的導向,讓公共資源的普惠性得到體現,正如專家所言,這是從「單一景點」向「綜合旅遊目的地」轉變的積極嘗試。從市場效果看,政策推出後,天柱山景區熱度飄升,為景區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流量,這種「用短期門票讓利換長期消費可能」的思路,比死守門票的景區高明得多。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門票當日有效」的行業慣例,為觀光型景區轉型休閒度假型提供了新樣本——讓遊客從「一次性打卡」變成「重複性休閒」。

但這份創新背後,隱憂同樣不容忽視。一方面是實用性,有網友調侃「99%的人一生不會去兩次天柱山」,所謂終身權益更像營銷噱頭——如果景區沒有足夠的二次體驗內容,就算給了免票權,也留不住回頭客。另一方面是可持續性風險,免門票後若配套服務跟不上,景區可能被迫「明免暗漲」,比如抬高擺渡車、索道價格來彌補損失,這種「套路」會徹底透支前期積累的好感,反而比收門票更招罵。

再看恩施大峽谷的VIP優速通。說實話這種模式並非沒有市場基礎,其背後是遊客對「排隊久」的真實抱怨——2025年暑期景區接待量超65萬人次,高峯時單日接待2.7萬人,均創歷史新高,排隊問題確實亟待解決。從商業邏輯看,「付費享特權」在多個領域存在,機場的貴賓通道、銀行的VIP服務,本質上都是用溢價換效率,景區想借鑑這種模式提升部分遊客體驗,初衷並非完全不可理解。而且優速通包含了370元的基礎聯票,單獨覈算特權費用為310元,相較於迪士尼高峯期數千元的尊享卡,價格看似不算離譜。

但這種嘗試的底層邏輯是矛盾的。矛盾之一是公共屬性與商業特權的衝突,迪士尼、環球影城是純商業投資的樂園,建設成本高達數百億元,優速通是其市場化運營的一部分;而恩施大峽谷依託的是喀斯特地貌等公共資源,具有天然壟斷性,每一位購票遊客都應享有平等的遊覽權利,把公共資源的使用權明碼標價,本質是「二次售賣公共權益」。

矛盾之二是管理偷懶而非服務創新,解決排隊的核心應該是優化預約機制、增加運力、疏導客流,而不是把問題拋給遊客——要麼花時間排隊,要麼花錢買特權。這種做法不僅迴避了管理短板,更可能誘導景區放任排隊現象,以凸顯優速通的價值,被叫停實屬必然。

3、景區運營,如何轉型?

天柱山的褒貶不一和恩施大峽谷的翻車,為行業提供了清晰的轉型標尺:破局門票經濟,既要守住「公平合規」的底線,更要做好「價值創造」的文章。真正的轉型不是玩營銷噱頭或搞特權變現,而是要構建「流量能來、來了能留、留了能花」的良性生態,這需要做到三重平衡。

一是平衡讓利與公平,從精準引流到全域共享。天柱山的讓利思路沒錯,但錯在範圍限定。真正的流量沉澱,需要兼顧「外地遊客」和「本地居民」。杭州西湖的免票政策之所以成功,關鍵在於它是普惠性的,既吸引了外地遊客,也成為本地人日常休閒的後花園,這種「公私共享」的屬性讓景區獲得了持續的人氣。

貴州、廣西等地的「一票多日製」經驗也值得借鑑。2025年貴州374家國有 A 級景區推行「購票 5 日內不限次入園」,廣西賀州市姑婆山景區實施「一票三日使用制」,這些政策沒有地域歧視,卻精準擊中了遊客「慢下來、玩透徹」的需求。這種「不搞終身噱頭、但給足深度體驗時間」的模式,比限定地域的終身票更具可持續性,也更能體現公共資源的普惠價值。

二是平衡效率與公平,從特權變現到服務升級。拿排隊來說,解決排隊難問題的核心是提升效率,而非販賣特權,真正的服務創新,應該是用技術和管理讓所有遊客受益,而不是用分層服務製造矛盾。南京玄武湖景區的遊船項目就是典型案例:通過掃碼登船、智能計時等智慧化運營手段,既提升了效率,又讓普通遊客獲得了更透明的服務體驗。

而對於客流量大的景區,或許可以試試「預約分流 + 錯峯引導」。故宮博物院通過「上午場+下午場」的預約機制,有效避免了客流扎堆。這些做法的核心是「用規則優化體驗」,而非「用金錢劃分等級」。景區與其花心思設計優速通套餐,不如把精力放在優化預約系統、增加運力、完善動線設計上——當所有遊客都能享受「不排隊的舒適」,自然不需要為特權買單。

三是平衡流量與留量,從門票鉤子到價值鏈條。無論是天柱山的終身票,還是周莊的「一票多日製」,最終能否成功,關鍵看「門票讓利」能否轉化為「消費閉環」。而消費閉環的構建,核心在於提供足夠的「二次體驗內容」,讓遊客從「為門票來」變成「為體驗留」。

比如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它用40元門票作為引流入口,卻靠高質感的文創產品和沉浸式動物互動體驗,讓遊客心甘情願花400元消費——「水獺叼小魚」玩偶上架3分鐘售罄,白臉僧面猴掛件補貨十幾次仍供不應求。這裏的關鍵是「情緒價值」的營造:景區把動物故事融入文創,用「動物保護」主題引發共鳴,讓消費從「買商品」變成「買情感連接」。

再比如周莊,它不僅推行「終身免費入園」,更通過《只此周莊》實景演出、「數字周莊」 元宇宙體驗等項目,把遊客停留時間從2小時延長至4小時以上。遊客可以手持魚燈穿梭劇場,也能通過AR眼鏡讓沈萬三「當導遊」,這些沉浸式體驗讓古鎮從「觀光景點」變成「休閒目的地」。

這些都印證了一個道理:門票讓利只是「引子」,真正能留住遊客的,是「來了還想玩、玩了還想買」的價值鏈條。

4、寫在最後

天柱山的終身票和恩施大峽谷的優速通,就像中國景區轉型路上的兩場「壓力測試」:一場測試了「讓利引流」的邊界,一場測試了「商業創新」的底線。兩場測試的結果清晰地告訴我們:門票經濟的破局點,從來不在「門票本身」,而在「門票之外的價值」。

當景區不再把遊客當成 「門票付費者」,而是當成 「文化參與者」;不再把收益寄託於 「一次性收費」,而是寄託於 「長期價值認同」,轉型纔算真正找對了方向。天柱山的豪賭能不能贏,要看它後續能否把「終身權益」變成 「終身體驗」;而整個行業能不能走出困局,要看更多景區能否放下急功近利的套路,真正沉下心來打磨產品。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