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零售柴油價格創6月以來最大單週漲幅

環球市場播報
10/28

  根據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下屬能源信息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發佈的全國周均數據,本週零售柴油價格創下今年以來第三大單週漲幅。

  當前零售柴油價格為每加侖 3.718 美元,較上週上漲 9.8 美分,是自 6 月 23 日(當週漲幅 20.4 美分 / 加侖)以來的最大單週漲幅。這一漲幅不僅抵消了前兩週連續實現的 「每加侖超 4 美分」 漲幅,還使作為多數燃油附加費計算基準的油價,回升至三週前(每加侖 3.711 美元)的水平之上。

  本週二公佈的 「10 月 27 日(週一)生效油價」,是上週特朗普政府宣佈制裁措施、引發油市情緒轉變後,能源信息署發佈的首份油價數據。此次制裁的目標是俄羅斯兩大石油巨頭 —— 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與盧克石油公司(Lukoil)。

  市場對制裁消息的反應迅速且劇烈。上週三,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超低硫柴油期貨結算價報每加侖 2.2496 美元,較前一交易日上漲 4.38 美分;而次日(上週四)的漲幅更推動油價大幅走高 —— 當日超低硫柴油期貨結算價上漲 15.34 美分,至每加侖 2.24964 美元,創下 2022 年 12 月 22 日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儘管近三年前(2022 年 12 月)的單次漲幅(超 18 美分 / 加侖)在絕對數值上更高,但以百分比計算,上週四的漲幅更為顯著。

  本週一,超低硫柴油期貨價格繼續小幅上漲,結算價報每加侖 2.4361 美元;週二早間(美國東部時間上午 9 點 40 分左右)交易時段,價格小幅下跌,跌幅不足 1 美分 / 加侖。

  制裁對油市的雙重影響

  喬治・W・布什總統中心(George W. Bush Presidential Center)發表文章指出,此次對俄石油公司的制裁將產生兩重影響:

  1. 俄羅斯石油公司與盧克石油公司在美國的資產,以及其持股超 50% 的實體所擁有的所有金孖展產,都將被凍結;
  2. 此次制裁最關鍵的影響在於對 「次級制裁」 的強調。美國財政部在制裁聲明中明確表示,「任何參與涉及本次被制裁實體相關交易的機構,其合作的外國金融機構都可能面臨次級制裁風險」。

  市場普遍認為,這一表述是在向印度等俄羅斯石油主要採購國傳遞信號。從市場反應來看,制裁消息推動油價上漲 —— 原因在於,目前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國家若試圖轉向其他供應方,可能會加劇全球原油需求競爭,進而推高油價。

  與此同時,制裁也推動了歐洲柴油及瓦斯油(一種性質與柴油相近、俄羅斯對歐出口量巨大的油品)市場價格上漲。

  能源諮詢公司 Energy Aspects 在週日發佈的柴油等餾分油月度市場報告中指出,洲際交易所(ICE)瓦斯油近月合約與次近月合約的價差已擴大,這一現象表明市場對瓦斯油庫存水平的擔憂加劇。

  不過,Energy Aspects 對未來餾分油市場走勢的看法相對謹慎。該公司在報告中表示:「假設市場能找到消化俄羅斯柴油的替代方案,我們預計從 12 月開始,餾分油市場供需平衡將趨於寬鬆 ——2025 年 12 月至 2026 年 1 月期間,全球餾分油庫存增量預計將比五年均值高出 2200 萬桶;隨着庫存開始累積,大西洋沿岸地區的餾分油價差有望收窄。此外,高利潤空間將支撐煉油廠維持高開工率,而歐佩克 +(OPEC+)原油供應量的增加(尤其是中質含硫原油),將優化煉油廠的原油加工結構,提升清潔油品(包括柴油)的產出率。」

  美國柴油庫存:「半滿」 還是 「半空」?

  對於當前美國柴油庫存是否處於緊張狀態,市場分析呈現 「半滿半空」 的分歧:

  • 從短期對比看,能源信息署上週發佈的報告顯示,10 月第三週美國非航空餾分油(其中約 90% 為柴油)庫存約為 1.15 億桶,高於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同期水平;
  • 從長期對比看,這一庫存規模仍顯著低於疫情前(2016-2019 年)同期水平 ——2016 年至 2019 年 10 月第三週的庫存區間為 1.2 億桶(2019 年)至 1.52 億桶(2016 年)。

  近期利空信號:原油浮倉量創 2016 年以來新高

  近期油市還出現一則利空消息:根據大宗商品數據公司 Vortexa Ltd 的數據,目前全球原油運輸船(油輪)上的原油浮倉量已達 14 億桶,為 2016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據媒體援引 Vortexa 的分析報道,全球原油浮倉量已連續 10 週上升,背後原因是歐佩克 +(OPEC+)產油國加速取消此前實施的減產措施,導致原油產量持續增加。

  越來越多的市場觀點認為,受歐佩克 + 增產影響,全球原油供需平衡可能在今年年底或 2026 年陷入供過於求的局面。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郭明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