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持續爆發之後,行情出現一定動盪,市場難免擔憂:行情是否已經結束?事實上,這種擔憂並無必要。
最核心的原因在於,此輪創新藥企的上漲,有着堅實的「基本面」支撐。無論是近期A股創新藥企披露的三季報,還是WCLC、ESMO、ASH等行業盛會,國產創新藥釋放的信息,都在向市場印證這一點。
這意味着,短期行情或許會有波動,但長期來看,仍有部分企業有望繼續演繹優質行情。當然,接下來市場的主線,必然由「基本面」驅動。
有業績支撐的創新藥
市場對於創新藥行情的擔憂,源於2021年的記憶。但嚴格意義上來說,此次創新藥行情與過去有所區別,核心就在於有業績支撐。
雖然港股上市藥企通常不公佈三季報,但科創板創新藥企的財報,為我們觀察行業業績趨勢提供了很好的窗口。
例如,日前啱啱披露三季報的迪哲醫藥,就是典型代表。自2022年股價低點至今,迪哲醫藥漲幅已超3倍,今年以來漲幅亦接近50%。
這背後,一方面與舒沃替尼獲FDA批准相關,另一方面則是由業績持續驅動。
具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得益於核心產品舒沃替尼、戈利昔替尼的銷量放量,公司營收創下歷史新高,規模達到5.86億元,同比增長73%。
在營收增長的同時,公司規模化效應進一步顯現,費用率呈顯著下降趨勢,其中銷售費用率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當然,這一成果更得益於迪哲醫藥的精細化運營—— 從單季度數據看,銷售費用率正逐步走低,持續印證公司運營能力的提升。
精細化運營的成效已切實落地。今年上半年,迪哲醫藥率先實現商業化階段盈利,即營收可覆蓋研發費用以外的全部成本,包括銷售與管理費用。這一盈利趨勢在三季報中更為清晰,進一步夯實了公司加速邁向整體盈利週期的邏輯。
很顯然,迪哲醫藥的股價上漲,有紮實的業績提供支撐。這種「硬業績」驅動的行情,即便短期出現波動,也無需過度擔憂——因為公司的成長,才啱啱開啓。更何況,創新藥頭部資產向好的基本面,不只是商業化層面,更在於管線價值的增厚。
真正意義上的長坡厚雪
創新藥企的業績增長並非短期現象,而是真正意義上的「長坡厚雪」。核心邏輯在於,一批頭部創新藥企極具發展節奏感:在現有管線遠未觸及增長天花板的階段,便已提前佈局下一代管線,從而形成可預見的持續增長點。
上文提及的迪哲醫藥,仍能為我們提供典型參考。儘管舒沃替尼、戈利昔替尼獲批適應症的增長才啱啱起步,但迪哲醫藥對於它們的挖掘早已更進一步,甚至估值邏輯也不侷限於這兩款管線。
可以看到,依託自身在小分子領域的技術優勢,迪哲醫藥已構建起包含7款具備全球差異化競爭力的產品管線矩陣。
固然,創新藥研發存在固有風險,但持續獲得國際認可的臨牀數據,從某種程度上逐步打消市場疑慮。迪哲醫藥近期臨牀成果的密集釋放就是有力證明:2025年9月落幕的WCLC大會上,公司攜11項最新研究集中亮相,用紮實數據展現研發硬實力;而在即將召開的ASH年會上,還將進一步公佈血液瘤領域的重要數據,持續兌現 「臨牀價值可視化」 的承諾。
市場信心的背後,更源於迪哲醫藥管線佈局的「深度與協同性」—— 其並非單純追求管線數量,而是通過 「精而專」 的戰略,讓管線形成 「合力」。
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領域,迪哲的覆蓋已形成「全週期、廣覆蓋、高滲透」的特點。全場景方面,從最初的EGFR exon20ins二/後線治療,逐步拓展至一線治療,再延伸至圍手術期輔助治療;而廣泛覆蓋,則體現在對不同亞型的全面佈局,通過聯合療法的方式,針對EGFR敏感突變、以及驅動基因陰性患者(戈利昔替尼聯合PD-1方案),均有突出臨牀數據作為支撐。這一系列佈局,精準覆蓋了約七成的NSCLC患者的核心需求,構建起堅實的領域壁壘。
血液瘤管線延續了這一「精準覆蓋、協同互補」 的邏輯。針對血液瘤的不同亞型,公司佈局了兩款核心藥物:高瑞哲聚焦T細胞淋巴瘤治療,Birelentinib則主攻 B 細胞淋巴瘤。在今年的 ASH 年會上,迪哲醫藥也將帶來兩款藥物的最新研究數據,這是市場當前的重要期待。
合力正在形成,是迪哲醫藥能持續產出臨牀成果的底層支撐,也為公司後續的業績增長提供了更持久的動力。而迪哲醫藥,只是頭部創新藥企進擊的一個縮影。
押注全球Global企業的階段
對中國創新藥的未來,我們完全可以寄予更高期待。這種期待不止於業績增長,更在於中國創新藥企能否在全球行業格局中實現地位突破。
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正在顯現。除百濟神州等成熟biopharma外,部分中國biotech也已進入全球化成果的兌現期。例如迪哲醫藥,就成為國內首家獨立推動一款FIC產品,從源頭創新到成功獲得美國FDA批准的biotech企業。
背後的核心邏輯在於,一批中國創新藥企早早將「對標Global Pharma」 定為核心目標,迪哲醫藥便是典型代表。其自成立之初就確立 「堅持源頭創新、參與全球競爭」 的戰略定位,後續動作也始終圍繞這一方向展開:一方面,管線佈局從初始階段就瞄準全球未滿足醫療需求;另一方面,以全球化標準構建自主產業化能力。舒沃替尼的成功正是這一戰略的直接成果。
一切才啱啱開始。從發展階段來看,當下中國創新藥企開始邁入向Global Pharma目標發展的新階段。支撐這一判斷的關鍵有三點。
首先,頭部企業已具備紮實的「基本盤」——即自我造血能力。類似迪哲醫藥這樣的企業,有穩定的營收與盈利支撐,不僅讓其在全球化佈局中「進可攻、退可守」,更能通過持續投入,確保全球項目的價值最大化;
其次,企業管線陣容正快速擴充,且臨牀數據持續在國際舞臺上驗證實力。正如迪哲醫藥,無論是自主推進海外上市,還是通過BD實現全球權益合作,這些全球化動作的落地,只是時間問題。
最後,衝擊全球化目標與長期發展戰略,還具備一個關鍵保障——創新藥企的CEO及高管團隊與公司利益的高度綁定。比如迪哲醫藥CEO和一致行動人所持有的股權比例14.82%,是公司第三大「股東」。相較於單純的管理職責,大額股權持有讓高管團隊的個人收益與公司的長期價值、業績增長深度掛鉤,形成「公司越好,個人收益越優」 的正向循環。就當下這個節點而言,有足夠的意願和動力去攻克難題、衝擊目標,為公司戰略的穩步落地提供了重要的治理層面保障。
可以說,屬於中國的Global Pharma誕生,已進入衝刺階段。那些能夠兌現「全球化能力+管線價值」雙重預期的企業,未來潛力毋庸置疑。對於他們來說,當前市場行情或許存在短期波動,但這樣的回調必然只是暫時的,其長期價值終將隨全球化進程逐步兌現。
推薦閱讀
迪哲醫藥成功定增18億元,多家知名機構投資者加持
共同投資23億元,海正藥業全面擁抱創新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不可直接作為決策內容,醫藥魔方不對任何主體因使用本文內容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