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預測:恐龍「復活」有望實現 利用基因編輯DNA

快科技
10/30

快科技10月30日消息,據媒體報道,「中國恐龍:從科研探索到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於10月28日在上海開幕,20餘位全球頂尖古生物學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古生物學的前沿突破與未來發展路徑。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徐星在會上提出,隨着科技不斷進步,未來人類或許有可能「製造」出活着的恐龍。

徐星指出,恐龍復原技術已取得顯著進展。科學家早期已能較準確地復原恐龍形態,如今更進一步,已能基於堅實的科學依據,高度精確地復原其外表。例如,帶羽毛恐龍化石的發現,以及對某些恐龍體表顏色的復原,均依託於系統的研究方法和科學數據,反映出復原技術正隨科學方法的發展而日益精確。

「在此基礎上,如何‘復活’恐龍成為更具挑戰的課題。」徐星解釋道,目前廣為人知的通過DNA復活恐龍的技術路徑實際上難以實現。

研究表明,古DNA僅能在有限的地質年代中保存,而恐龍化石中並未發現存留的古DNA。儘管有學者在化石中識別出蛋白質片段,但依靠這些片段所攜帶的信息復活恐龍,無論在數據量還是技術成熟度上,仍面臨巨大困難。

然而,徐星強調科學正是在挑戰中前進。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正嘗試運用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發育生物學等前沿技術,探索「製造」恐龍的可能性。他相信,在已實現科學精準復原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生物技術,未來人類或許真的能夠創造出「活」的恐龍。這類「製造」出的恐龍未必與遠古物種完全相同,但在外形與行為上可能高度接近。

「一百年或兩百年後,如果地球上有類似霸王龍的生物出現,我想我不會感到驚訝。」徐星這樣展望。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