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市值,追平理想

蓋世汽車
10/29

10月28日,小鵬汽車港股市值超過理想汽車,成為國內上市新勢力市值第一人。小鵬汽車收盤總市值約1658億港元,略高於理想汽車的1647億港元。

而在美股市場,雙方市值同樣膠着,美東時間10月27日收盤,理想汽車市值為230.79億美元,略高於小鵬汽車的219.44億美元。

雖然小鵬汽車港股市值僅比理想汽車高11億港元,但卻預示着「蔚小理」長期以來的市值格局再次發生變化。要知道,這是小鵬汽車自2020年上市當日以後,首次實現對理想市值的反超。

反觀最早登陸資本市場的蔚來汽車,其港股市值為1343億港元,美股市值為158.76億美元,已先後被理想與小鵬超越。

回想小鵬上市當天的市值:彼時蔚來第一,小鵬第二,理想第三,「蔚小理」的排序名副其實。而如今,新勢力的市值競爭格局一變再變。

小鵬港股市值登頂

目前,共有四家新勢力車企已成功上市,包括蔚來、小鵬、理想和零跑。其中,零跑汽車市值尚未突破千億港元,「蔚小理」三家車企市值都在千億港元以上,在資本市場的關注度也更高,且波動較大。

早前,「蔚小理」三家車企中,小鵬是市值墊底的那位。作為最早登陸美股的國內新勢力,蔚來曾是資本市場最看好的車企。2020年,其市值一度飆升至5000億元,在國內上市車企中僅次於比亞迪,是新勢力中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然而,隨着市場競爭加劇,經營虧損遲遲未能收窄,資本市場重新評估了蔚來的價值。其市值逐漸被後來者趕超。

反之理想則憑藉增程式技術路線以及精準的家庭用戶定位,自2022年起不僅率先實現盈利,交付量更是持續上漲,市值最高時達到3569億港元。在2022年至2024年間,理想穩居新勢力市值榜首,甚至曾多次出現「市值大於小鵬與蔚來之和」的局面。例如2023年,理想市值為2856億元,超過蔚來(1265億元)與小鵬(993億元)之和。

進入2024年,理想市值為1888億元,而蔚來、小鵬市值跌破千億元。卻未想,小鵬市值會在2025年登頂國內上市新勢力。而理想因銷量下滑,市值持續萎縮。蔚來因樂道品牌上市、全新ES系列調整定價,在銷量上有所突破,重回千億市值賽道,但增速不及小鵬。

圖片來源:小鵬汽車

數據顯示,小鵬市值年內累計漲幅超過80%。這與其基本面改善有關,包括業績上漲、虧損收窄、銷量大幅增長等利好因素。

小鵬汽車今年前三季度累計交付31.3萬輛,同比增長218%,遠超理想(-13.1%)和蔚來(34.8%)。

特別是小鵬G7、P7+、MONA M03等新車型上市後迅速打開市場,以智能化、親民化和高性價比的組合,在10-25萬元價格區間形成強競爭力,推動毛利率改善。比如,G7上市9分鐘訂單破萬,Ultra版本佔比超五成,成為小鵬銷量快速增長、盈利改善的關鍵驅動力。

同時,小鵬海外渠道正在進入收穫期。今年1-9月,其海外累計交付量達到3萬輛,同比增長125%。

財務改善讓資本市場重新評估小鵬的價值。2025年第二季度,小鵬實現營業收入183億元,同比增長125%,毛利率為17.3%,同比提升約3個百分點。淨虧損同比收窄至4.8億元,盈利拐點逐漸顯現。

此外,小鵬在輔助駕駛技術和產業協同方面的突破,也增強了市場信心。其自研圖靈芯片和大模型「VLA+VLM」架構推動高階輔助駕駛普及,下探至20萬元以內市場。與大衆集團在電子電氣架構上的深化合作,更被視為中國車企與國際品牌協同創新的典範。資本市場普遍認為,小鵬的技術積累和產品落地速度,正在讓其重塑競爭地位。

浦銀國際等多家機構相繼重申「買入」評級,認為小鵬正進入「新產品強勢週期」,並有望在四季度實現盈虧平衡。

相比之下,理想汽車在2025年的表現略顯承壓。今年1-9月交付同比下降13.1%,新車型理想i8市場反饋平淡,主力L系列競爭優勢減弱。盈利方面,理想2024年前三季度淨利潤與去年基本持平。銷量的反彈,以及盈利的增長,都要看i6市場的表現情況。

蔚來則因持續高投入導致虧損居高不下,雖有ES8和樂道品牌帶來熱度,但盈利前景仍存不確定性。

相較巔峯期大幅縮水

儘管小鵬市值突破1600億元,位居國內新勢力首位,但與三年前的高峯相比,無論是小鵬、理想還是蔚來,都經歷了大幅縮水。曾經蔚來5000億、理想3500億的高光時刻已遠去,如今新勢力整體市值回到理性區間。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宏觀環境的變化。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消費信心不足,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美股與港股整體估值承壓,汽車股尤其受影響。資本市場進入「投資寒冬」,高增長故事難再支撐高估值。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行業也不再是唯一的風口,新興領域如AI、機器人、具身智能等正在分流資本關注。宇樹科技、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等概念的崛起,讓投資者將部分資金轉向「下一代製造業」。

宇樹科技正在啓動IPO進程。投資者網表示,宇樹科技成功IPO後,有望成為近年來中國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本土上市科技公司之一。據其創始人兼CEO王興興曾披露,宇樹科技年度營收已突破10億元。

圖片來源:小鵬汽車

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市值縮水,也與行業本身進入「成熟期」有關。過去幾年,政策紅利、補貼推動和「講故事」的資本炒作讓部分企業估值虛高,而隨着競爭格局穩定、技術門檻提高,市場泡沫被逐漸擠出。

如今,頭部企業憑藉規模效應和供應鏈掌控力實現穩定增長,而中小車企被邊緣化。資本市場的態度從「押賽道」轉向「押龍頭」,更加關注盈利能力和現金流質量。可以看到,比亞迪、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市值巔峯也都停留在2021年前後。

圖片來源:理想汽車

換言之,新能源汽車企業市值縮水是行業與資本週期共同作用的結果。正如業內所言,「泡沫終究有被戳破的時候」。經歷多輪優勝劣汰,投資者對車企的評估更加理性,市值逐步迴歸企業真實價值。

從蔚來領跑,到理想崛起,再到如今小鵬登頂,「蔚小理」的市值更迭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縮影。當前,三家車企的市值再度接近,「並駕齊驅」的格局似乎預示着:在沒有終局的競賽中,沒有永遠的贏家,也沒有徹底的落後者。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