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編:互聯網的一些事(imyixieshi)
近日,手機圈被一條震撼消息刷屏:內存價格進入「超級週期」,DRAM 和 NAND Flash 雙雙暴漲,波及整個中國手機供應鏈。
關鍵內存 LPDDR5X 的交付週期甚至被拉長到離譜的 39 周,訂單排到 2026 年都不一定能交付!
三星、SK 海力士、美光這三大頭部內存廠商正在醞釀新一輪漲價,幅度最高達30%,而且是「強制性」調價——不是建議,是直接貼臉操作!
據小事哥瞭解,部分 DDR5 模塊價格一個月內漲了40%,完全不講武德。
國產手機廠商幾乎無一倖免,紛紛中招。小米、vivo、OPPO、realme、iQOO 等品牌集體漲價,不漲就虧本,漲了怕用戶跑,陷入兩難。
10月23日剛發佈的紅米K90系列,價格就比前代上漲了300元到600元。12GB+256GB標準版賣到2599元,換個大存儲512GB就要3199元,差價高達600元。
對此,小米創始人雷軍微博回應,稱內存漲價「非常離譜」,小米總裁盧偉冰也無奈表示:「這不是我們能控制的。」為了安撫用戶情緒,小米罕見地在首銷月臨時降價300元,把512GB版本拉回到2899元。
不僅是小米,vivo、OPPO、realme、iQOO等品牌也跟着調價:vivo X300系列漲價100~300元;OPPO Find X9漲200~300元;realme GT8直接漲了500元;iQOO 15系列起步價從3999元漲到4199元。
這還只是第一波漲價。小事哥認為,接下來幾個月,只要你買的是中高配手機,價格基本上都要「爬坡」。尤其是12GB+256GB或512GB這種「主流配置」,成本壓力最大,漲幅也最狠。
聯發科也撐不住了,芯片利潤或被腰斬
此外,隨着芯片製造工藝向2nm節點邁進,晶圓代工成本也在往上竄。分析師預測,聯發科等芯片設計商最快在2025年第四季度就會感受到利潤被大幅壓縮的壓力。
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即使內存價格暫時回落,手機價格也未必會降。整個行業的成本基準線在上移,消費者恐怕要習慣「旗艦機過4000元」、「中端機衝3000元」的新常態。
不僅是手機,電腦內存價格也在同步暴漲。16GB DDR5模塊一個月漲幅達40%,不少大客戶已經提前鎖定未來兩三年的產能。普通消費者想買便宜內存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復返。
手機貴了,用戶買不動了,品牌也不得不重新考慮產品線佈局。預計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輕旗艦」或「減配版旗艦」,以降低成本、維持競爭力。
但從長遠看,這波漲價潮也可能加速行業洗牌。誰撐得住供應鏈,誰就能活到最後。否則,哪怕是頭部品牌,一旦被高企的內存成本拖垮,也可能迅速被市場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