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拷問Adobe(ADBE.US):AI時代,何以生存?

智通財經
昨天

智通財經APP獲悉,本週,Adobe(ADBE.US)召開年度大會,匯聚上萬名營銷人員、電影製作人與內容創作者,力圖向業界證明,其軟件產品正積極擁抱人工智能(AI)技術,並依然是創意工作的首選工具。

然而,對生成式AI技術是否將衝擊這家創意軟件巨頭業務模式的質疑聲,最強烈的並非來自用戶,而是其投資者。儘管Adobe戰略佈局清晰,但花旗分析師Tyler Radke指出,該公司正「面臨AI驅動的結構性競爭與定價壓力風險」。

隨着谷歌(GOOGL.US)Veo視頻生成模型等AI工具迅速崛起,Adobe股價今年已下跌約四分之一。公司首席執行官Shantanu Narayen本週早些時候接受採訪時表示,由於市場焦點過度集中於半導體與AI模型訓練領域,Adobe當前價值被嚴重低估。

Adobe的股價下跌並非個例,賽富時(CRM.US)、Workday(WDAY.US)等應用軟件領域頭部企業也出現類似情況。對這些公司而言,投資者普遍擔憂在於,各行業對AI工具的實際應用進度遠低於初期預期。

但與其他領域不同,Adobe核心的媒體創作市場正被AI技術快速重塑——儘管其Photoshop等應用的AI功能使用量已突破數百億次,但當下許多爆款AI工具卻出自競爭對手之手。

Radke表示,如今瀏覽社交媒體,你看到的視頻可能出自OpenAI的Sora;收到朋友聚會邀請,邀請函海報大概率是用Canva的模板製作。無需使用Adobe這類專業工具,普通人也能輕鬆完成媒體內容製作,這種趨勢正愈發明顯。

為留住擁抱AI的創作者羣體,Adobe在本週洛杉磯大會上宣佈多項舉措,其中最具戰略意義的當屬將谷歌、OpenAI等競爭對手的AI模型接入Photoshop等核心工具。這一轉變使Adobe某種程度上扮演起AI模型分銷商角色——通過批量採購第三方模型服務自身客戶。

這同時標誌着公司AI戰略定位的重大調整。長期以來Adobe始終推廣其自主研發的Firefly AI模型,強調其能規避版權風險與不當內容,並主張客戶會因安全性而選擇Firefly而非OpenAI等第三方模型。

但Adobe創意業務技術總監Ely Greenfield坦言:「如今人們已逐漸接受模型需經海量數據訓練的現實。"他補充說明,當前客戶多將Firefly用於正式發佈內容,而第三方模型則用於創意構思階段。

KeyBanc分析師Jackson Ader指出,大會現場的客戶對「能在Adobe產品中使用第三方AI模型」這一功能反響積極。他評價道:「我們對這一戰略表示認可,此前我們曾懷疑Adobe能否在AI圖像與視頻生成的同類競爭中佔據優勢。」

目前,以AI為核心的產品每年為Adobe帶來超過2.5億美元收入。但公司強調這一數字未能完全體現技術影響力,為此特別推出範圍更廣、定義更靈活的「AI驅動收入」指標——據測算,通過提升產品定價或降低客戶流失等方式,AI技術每年驅動約50億美元營收。

Evercore ISI分析師Kirk Materne表示,儘管Adobe短期股價走勢仍存分歧,但本週的年度大會無疑「朝着解答市場關於生成式AI是否構成‘生存威脅’的疑問又邁出關鍵一步」。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