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控股業績雙降背後:麥道夫案「餘震」壓垮利潤 重資私有化恒生銀行

鳳凰網港股
昨天

鳳凰網財經訊 10月28日,滙豐控股(以下簡稱滙豐)發佈2025年三季度業績報表。截至報告期末,滙豐控股實現總營業收入489.61億美元,同比減少6.27%;歸母淨利潤173.41億美元,同比減少26.61%。

2025年第三季度,滙豐總營收增至178億美元,同比上升5%,高於此前預期的167億美元;稅前利潤73億美元,同比下滑15%,較去年同期減少12億美元。稅前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計提了14億美元法律準備金。

其中,11 億美元直接與2008年伯納德・麥道夫欺詐案件引發的長期訴訟相關,另外3億美元主要是英國股息稅。滙豐將這兩筆撥備歸類為「重大須予注意項目」,不會影響2025財政年度「不計及須予注意項目」的平均有形股本回報率,也不會對年內股息分配造成衝擊。此外,滙豐控股還確認了2億美元的重組成本,也部分抵消了收入增長。

麥道夫騙局「餘震」未了 計提11億美元撥備

壓垮滙豐季度利潤的關鍵因素,是一樁跨度十餘年至今仍未完結的驚天大案——麥道夫「龐氏騙局」。

發佈三季度業績前一天,滙豐公佈了與麥道夫(公告翻譯為:馬多夫)詐騙案相關的最新進展。滙豐旗下盧森堡子公司HSBC Securities Services Luxembourg(下稱「HSSL」)收到盧森堡最高法院最新判決,法院駁回其要求Herald Fund SPC(下稱「Herald」)歸還證券申索的上訴,但接納其就現金申索提出的上訴。

為應對潛在風險,滙豐在2025年三季度業績報表中計提11億美元撥備。公告表示,該筆撥備將對集團的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帶來大約15個基點的影響。此前,滙豐在公告中透露,HSSL將向盧森堡上訴法院提出第二次上訴,若敗訴,將在後續訴訟中對需支付金額提出抗辯。由於第二次上訴尚未審結,且歸還金額存在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最終財務影響可能有重大不同。

大名鼎鼎的麥道夫(納斯達克前主席伯納德·麥道夫)「龐氏騙局」於2008年12月曝光,在全球金融市場引發劇烈震盪,總涉案金額高達約650億美元。騙局敗露後,全球範圍內大量知名金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蒙受鉅額損失。滙豐因其部分客戶資金通過旗下基金平臺及託管渠道涉入該騙局,從而深陷其中,不僅蒙受了鉅額財務損失,更開啓了一場長達十餘年、橫跨多國的複雜法律鬥爭。

面對漫長的法律訴訟進程,滙豐的應對策略展現了良好的靈活性,在部分案件中,滙豐選擇以和解方式了結爭端,有效地控制了潛在的訴訟成本和不確定性。在另一些核心案件,如Herald案中,滙豐則選擇了長期抗辯。此案經歷了多輪審理,過程長達十餘年,終於在今年10月27日有了最新進展。盧森堡最高法院駁回滙豐要求Herald歸還證券申索的上訴,滙豐也因此計提了一筆高達11億美元的撥備。

私有化收購恒生銀行 股價大跌

麥道夫騙局餘波造成的經營和聲譽風險,並沒有影響滙豐的戰略佈局。10月9日,滙豐宣佈擬以每股155港元私有化恒生銀行,並建議撤銷恒生的上市地位。但是,恒生銀行將保留獨立持牌銀行認可、企業管治、品牌形象及分行網絡。滙豐將繼續支持恒生銀行參與社區項目,並推動其與滙豐亞太的協同效應。

此交易被視為香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併購案例之一,目前正待監管機構與股東會議批准,預計將於2026年上半年完成。對於私有化收購恒生銀行的原因,滙豐控股回應媒體表示,這項操作符合滙豐控股在香港拓展業務、實現架構精簡靈活的策略重點。與此同時,這項操作還將釋放更多投資機會,並提升運營效益。

155港元的對價相較於恒生銀行當時的股價溢價達30%。所以,公告當天,恒生銀行收盤大漲26.17%,收報148.5港元/股;而滙豐控股股價大跌5.97%,從一定程度上表明瞭市場的擔憂情緒。

當前,滙豐控股總計持股恒生銀行63.51%,收購剩餘股份預計將需140億美元。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收購耗資龐大,消耗了滙豐的大量現金儲備,可能影響其未來的派息能力或其他投資計劃。此外,整合過程可能存在預期之外的困難和成本,市場對此抱有疑慮。但如果滙豐能順利實現其宣稱的協同效應和價值釋放,長期來看將是積極的。

市場的擔憂或許跟恒生銀行在香港地區商業房地產信貸質量有關。截至6月底,恒生銀行計入信貸減值的香港地區商業房地產貸款達到250.12億港元,較去年底增加52億港元;此外,被計入信貸風險明顯增加、需計提全週期預期損失的香港地區商業房地產貸款金額也從去年底的294.38億港元,增至668.51億港元。

據媒體報道,過去一個季度,滙豐控股駐倫敦的企業信貸部門與特殊信貸部門員工積極聯繫全球銀行同行,為恒生銀行出售逾30億美元房地產不良貸款資產組合提供撮合交易服務。有業內人士指出,通過協助恒生銀行順利處置上述商業房地產不良貸款資產組合,恒生銀行可以將更多精力資源投向財富管理等業務,與滙豐形成更強的業務協同效應。

關於滙豐控股受麥道夫騙局影響的後續走向,以及其私有化收購恒生銀行的未來進展,鳳凰網財經《銀行財眼》將持續關注。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