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10月29日訊(記者 屠俊)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11月5日在上海開幕,包括拜耳、吉利德科學、勃林格殷格翰、復星醫藥等多家藥企的重磅創新管線即將亮相,藉助進博會溢出效應,通過「進博快車」加速落地,惠及中國患者。
多家進博老兵展出多款重磅創新藥械、加速落地
吉利德科學其注射用HIV-1衣殼抑制劑Yeztugo(Lenacapavir,來那帕韋)作為全球同類首創、一年僅需給藥兩次的HIV暴露前預防(PrEP)藥物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載的PURPOSE 1與PURPOSE 2兩項全球三期臨牀研究一致顯示,在‘一年兩次’方案下,超過99.9%的受試者HIV檢測持續陰性,展現出其卓越的有效性。
在去年進博會上,Lenacapavir(來那帕韋)用於HIV暴露前預防的三期臨牀數據首次在國內展出。藍鯨新聞獲悉,今年,這一創新藥物迎來全新進展:Lenacapavir(來那帕韋)在2025年6月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獲批,用於有感染HIV-1風險的成人和體重不小於35公斤的青少年進行HIV暴露前預防,僅在8個工作日後,這一創新藥物就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獲批作為HIV暴露前預防用藥,實現「全球同步」准入。11月,Lenacapavir(來那帕韋)將作為備受矚目的長效HIV暴露前預防藥物,在進博會上首次展出。
除了,Lenacapavir(來那帕韋),吉利德科學另一明星展品罕見病新藥Seladelpar,用於治療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作為首個改善PBC患者生化指標的同時還能緩解瘙癢症狀的藥物在去年進博會完成中國首秀,今年8月通過北京臨牀急需臨時進口政策,在北京天竺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獲批,用於與熊去氧膽酸(UDCA)聯合治療UDCA應答不佳的PBC成人患者,或作為單藥用於治療無法耐受UDCA的PBC成人患者,為國內PBC治療帶來新的選擇。
吉利德科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金方千表示:「過去連續三年參展,我們深切感受到進博會的溢出效應,多款創新療法通過‘進博快車’加速落地,更快惠及中國患者。今年,我們再赴進博之約,期待藉助此次盛會,繼續深化與社會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動中國健康事業發展,書寫美美與共的時代新篇。」
復星醫藥是連續八屆參展的「全勤生」,本屆進博會上,復星醫藥在腫瘤、免疫炎症、中樞神經系統、腎病等核心治療領域,帶來多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新藥械產品,展現了從診斷、治療到治癒的醫療科技創新突破。重點展品包括「首展」產品革命性的Marie立式粒子治療系統、國內首款CAR-T產品奕凱達,以及磁共振引導聚焦超聲治療系統「磁波刀」、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全球首個且目前唯一獲批的磷吸收抑制劑萬緹樂等「進博寶寶」,多個產品已實現從展品到商品的轉化。
藍鯨新聞獲悉,近年來,復星醫藥創新藥品收入的穩健增長,最新季報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創新藥收入超67億元,同比增長18%。其創新轉型已經從搶佔原研替代到me-too產品兌換產品價值開始,過渡到me-better/best in class(同類最佳)產品突破海外市場,以及突破first-in-class(同類最先)攻堅全球價值。
除了創新藥械,AI與醫藥研發的結合正在提高藥物研發的成功率和研發效率,復星醫藥正在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出AI驅動的PharmAID決策平臺,並與多家機構合作推進AI藥物研發。復星醫藥以「全球合作+創新本土化」為路徑,持續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的實現。
本屆進博會上,勃林格殷格翰將帶來多款人用藥品與動物保健創新成果,精準回應中國社會在老齡化與寵物陪伴需求提升背景下的多元健康挑戰。在人用藥品領域,過去半年,3款人用藥品加速獲批,即將登陸進博展臺,包括新一代溶栓藥物美通立(注射用替奈普酶)、全球首個且目前唯一獲批的口服HER2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肺癌創新藥聖赫途(宗艾替尼片)以及十年來首個獲批治療成人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新療法博優維(那米司特片)。
隨着中國醫藥創新生態持續優化,該公司「中國關鍵」(China Key)戰略不斷釋放動能,更多創新藥物實現了中國與全球「同步研發、同步上市」。
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總裁兼CEO高皓廷(Mohammed Tawil)表示:「今年,恰逢公司在華三十週年,勃林格殷格翰將七赴進博之約。這不僅體現了我們紮根中國的堅定承諾,也凸顯了進博會加速創新、促進合作的重要作用。」
拜耳同樣是進博會「全勤生」,將攜旗下處方藥(及影像診斷)、健康消費品、作物科學三大事業部連續八年亮相,將帶來約26款亮點展品,包括5個「全球首展」、8個「中國首展」、13個「進博會首展」,其中有多個「進博寶寶」。
處方藥領域,將集中展示其在腫瘤、心血管、眼科、女性健康等領域的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並重磅呈現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的關鍵進展。其中,今年5月剛在華獲批用於治療新生血管(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nAMD)的艾力雅8mg將迎來國內最新獲批上市後的進博會首展。
健康消費品領域,拜耳積極響應「首發經濟」號召,展出5個「全球首展」,聚焦過敏、消化道、營養、皮膚等方面的健康需求,提供多元化和精準化的日常健康管理方案,助推中國大健康消費市場提質升級。其中,過敏方面,拜耳帶來了開瑞坦家族新成員——開瑞坦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此外,「進博寶寶」達喜乳果糖口服溶液、One A Day高純EPA紅心魚油、愛樂維兒童鈣,以及「進博寶寶」貝樂欣B5精華護臀膏等新品也將閃耀進博舞臺。
跨國藥企專利期內原研藥在華獲較大增速
近日,有部分跨國藥企註銷藥品註冊證書,不過業內依然看好專利期內原研藥的銷售增長。瑞銀證券中國醫療行業研究主管陳晨指出,原研藥分兩種,一種在專利期內的原研藥,一種是過了專利期的原研藥。針對過了專利期的原研藥,在中國的增長應該是比較疲軟的。但是對於還在專利期內的原研藥,他們的增長還是會相當快的,2020年—2024年,跨國藥企專利期內的原研藥銷量實現了39%的年均複合增速。
事實上,跨國藥企還在加大在華投入。近日,阿斯利康在京正式啓用全新全球戰略研發中心,這是阿斯利康全球第六個、在華第二個戰略研發中心。作為該公司25億美元(約合180億元人民幣)投資計劃的核心項目,全球研發北京戰略中心擁有先進的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中心,旨在加速藥物早期研究成果向臨牀開發的轉化。
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Pascal Soriot)表示:「我們全新的全球戰略研發中心將依託北京世界領先的科學生態系統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加速推進新一代創新藥物的研發。通過與中國科研與生物科技界攜手合作,我們將融合前沿技術與雄厚的科研實力,為中國乃至全球患者帶來診療變革。」
拜耳也在不斷加大本土投入,攜手初創企業和「產學研」合作伙伴共同推動醫療健康與農業科技領域的前沿探索。以拜耳處方藥為例,也在持續深化在華「創新雙引擎」,將在進博會現場展示其最新進展。據悉,拜耳·亦莊開放創新中心今年11月即將正式運營,致力於搭建概念驗證平臺和臨牀試驗信息數據運營平臺。9月,拜耳Co.Lab迎來在華開幕一週年,宣佈成立其全球首個鏈接風險投資機構的平臺拜耳Co.Lab創投聯盟(Bayer Co.Lab AdVenture),同時,2家中國生物技術初創企業簽約,拜耳Co.Lab中國入駐企業增至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