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今日凌晨,聯儲局在10月FOMC會議上宣佈降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下調至3.75%–4.00%,為連續第二次會議降息,符合市場預期。
與此同時,自12月1日起,聯儲局將停止縮減其資產負債表。當前為每月減持50億美元美債和350億美元MBS。在那之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贖回本金將被再投資於短期國債。
同時,其主席Jerome Powell指出,「未來是否繼續降息不是既定路徑」,強調數據依賴性增強。停止QT代表流動性改善的潛在信號。對於風險資產而言,「流動性從緊」向「流動性中性或偏松」的切換尤為關鍵。
(聯儲局原文: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pressreleases/monetary20251029a.htm)
一、降息+止縮表
本次降息完全符合市場預期。9月就業數據疲弱、通脹回落,聯儲局選擇再次小幅下調利率,以應對經濟動能放緩的風險。 但會議焦點,除了降息本身,還有「停止縮表」這一政策轉向。
兩大信號:
- 利率被下調:2025年10月29日,聯儲局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下調25個基點(至3.75%–4.00%)
- 量化緊縮即將結束:聯儲局宣佈自12月1日起停止其三年多的資產負債表縮減計劃(即停止主動「撤流」)
換言之,聯儲局從「加息+縮表」轉向「降息+流動性鬆動」模式。市場通常將這類轉向視為風險資產(如股票、加密貨幣)可能迎來有利環境的信號。
二、關鍵指標:RRP耗盡與準備金邊界
衡量金融體系流動性的三大核心變量 — — 財政部現金賬戶(TGA)、隔夜逆回購(ON RRP)與銀行準備金 — — 正在同時指向緊張狀態。
- ON RRP餘額:從今年中高點的4600億美元降至不足60億美元,幾乎耗盡;
- TGA餘額:自6月起快速上升至近萬億美元,持續吸收市場流動性;
- 銀行準備金比率:約12.2%,接近2019年「錢荒」前的臨界水平。
在這種格局下,若繼續縮表,銀行體系流動性將被直接壓縮。
因此,聯儲局選擇在當前節點「止縮表」,既是防風險之舉,也是政策框架主動調整的信號。
三、從「價」到「量」:真正影響市場的變量
與名義利率相比,市場更關心實際收益率與流動性總量的變化。
降息改變的是資金價格,停止縮表改變的是資金存量。前者調節成本,後者決定供給。歷史經驗顯示,資產負債表的邊際變化對實際收益率、美元流向與風險偏好影響更為顯著。
截至會議前:
- 10年期TIPS實際收益率下降至1.7%;
- 五年期遠期通脹預期穩定在2.2%;
- 美元指數跌至99附近。
實際利率下行、美元走弱,為全球風險資產提供了堅實的環境基礎。暫停縮表意味着銀行準備金不再減少、美元供給邊際回升,市場流動性重新獲得支撐。這一變化正是比特幣等加密資產在年內持續走強的底層邏輯。
四、加密市場:流動性信號的受益者
比特幣的核心邏輯一直是:系統裏有多少‘流動性’,就有多少‘比特幣行情’。簡單來說:
- 當聯儲局 印錢、放水(QE)時,比特幣漲;
- 當聯儲局 縮表、抽水(QT)時,比特幣跌。
過去一年,比特幣價格與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變化呈顯著相關。流動性擴張時,比特幣上漲;縮表推進時,比特幣回調。本次會議宣佈停止縮表,意味着流動性釋放:美元流動性重新迴流,銀行儲備增加。投資人有更多錢去買風險資產,比如比特幣、以太坊、股票。
ETF資金已提前反映這種預期。10月FOMC前一週,美國現貨比特幣ETF淨流入4.46億美元,扭轉月中疲軟走勢。歷史數據顯示,FOMC會議後48小時內ETF申購量往往顯著提升,顯示機構資金已開始押注流動性重啓。
在實際利率走低、美元走弱、風險偏好回升的背景下,加密市場正迎來新一輪結構性修復。
五、宏觀展望:從「寬鬆交易」到「復甦交易」
短期來看,12月可能暫停降息的表態,使得「寬鬆交易」情緒略有降溫;
但從中期視角看,隨着孖展成本下行、製造業與地產投資逐步修復,「復甦交易」正在接棒成為主線。
美國PMI與成屋銷售的回升,預示經濟進入溫和復甦區間;
財政與科技投資持續發力,將推動信用週期的再平衡。
在此背景下,美股韌性仍在,美元或短期反彈、長期走弱。
六、總結:機會與思考
與以往單純「降息」不同,此次聯儲局不僅降息,而且明確停止資產負債表縮表(即停止主動「流動性抽走」)。這種組合可能為加密市場提供較持久的寬鬆環境,而不僅是「短期回升」。 如上所述,很多分析指出:比特幣的一個關鍵驅動並非利率水平本身,而是真實收益率、美元走勢與央行資產負債表變化。因此,若聯儲局新週期真的轉向,則加密資產可能迎來「第二波」上漲機會。
當前機遇與策略建議(非投資建議)
- 中期配置機會:對於看多比特幣/以太坊的投資者而言,這一政策轉向提供了流動性預期改善的背景,可作為佈局窗口。
- 短期謹慎態度:由於市場不確定性依舊(包括降息節奏、經濟數據缺失、監管風險),建議留意回撤或震盪風險。
- 關注宏觀+監管雙軌:宏觀政策(利率、縮表)是上半場,監管政策(加密資產合法性、稅收、穩定幣合規)將成為下半場。
- 板塊輪動:若流動性改善,DeFi、穩定幣、機構參與加密資產可能受益;但若市場風險偏好被抑制,則防禦性策略(傳統資產、穩定幣)可能更安全。
未來需觀察的三大變量
- 下一次降息/暫停的節奏:如果聯儲局在12月再降息,則「寬鬆週期」料將確立;若暫停或轉為觀望,則加密市場可能受到打擊。
- 真實收益率與美元走勢:若10年期通脹保值債(TIPS)收益率下降、美元指數走弱,則加密資產更有可能受益。
- 監管突破或逆風:如美國批准更多加密ETF、穩定幣監管明確化,則結構性利好;反之,監管走向收緊可能抑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