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鉅變,東方甄選率先「換賽道」

豹變
10/29

「核心提示」

當直播電商仍深陷流量博弈的紅海,行業競爭停留在話術內卷與流量爭奪的淺層邏輯時,東方甄選正悄然掀起一場從「流量依賴」到「產品為王」的深層變革。

作者 |高宇哲

編輯|邢昀

10月28日,新東方發佈了最新財報,東方甄選的戰略轉向,在這份財報中浮現清晰脈絡——聚焦健康高品質的自營品矩陣,以品類擴容、技術創新築牢供給根基,讓自營品逐步滲透家庭消費場景,成為市場認可的核心增長引擎。

財務表現同樣印證着轉型正在生效。有投資者按照新東方財報中非控股權益及持股比例推算,東方甄選2026財年一季度盈利超1億元。

8月末東方甄選公佈的年報也顯示,2025財年剔除資產處置影響後,公司有30%的淨溢利同比增幅,其中自營品38.1億的年度GMV成為破局關鍵。

歷經「小作文事件」後的行業唱衰與業務陣痛,東方甄選正卸下頂級流量的光環,在直播間之外書寫全新增長劇本。這場脫離流量依賴的「產品革命」,究竟如何重構電商競爭的底層邏輯?答案藏在其對產品力的極致打磨與戰略深耕中。

直播間外的隱藏「副本」

事實上,這輪業績發佈前,今年8月東方甄選已經經歷過一波股價飆升,市值最高突破了500億港元。

當時,距離頭部主播董宇輝離職已經整一年,在這場昂貴的「分手」之後,公司一度面臨市場質疑,認為沒有超頭的直播機構將走向黯然。

然而,8月財報中給出了相反的答案,2025年財年,自營產品成為增長點,SKU比上一年同期增加近50%,對應的自營品營收來到35億,佔總營收的80%。

不過,從流量驅動到產品驅動,在外界的解讀中,多少都帶有點「被迫」轉型,背水一戰的意思。

實際上,這背後是一個被長期忽略的真相:東方甄選從誕生之初,就是一家產品驅動公司,而非MCN機構。

早在2022年4月底,東方甄選還未憑藉知識直播出圈時,第一款自營產品金枕榴蓮已經上線。在2021年底轉型電商的首場抖音直播中,禮盒裝平石頭蘋果、柞水木耳、嵩泰茶香豬肉等產品......已顯露出俞敏洪對於產品品質的堅持。

他在個人公號上寫:「最初東方甄選確定賣農產品……是為了使基層老百姓的產品好賣一點,收入增加一點。同時讓消費者能夠得到更好更多的產品。」

今年8月,東方甄選2025財年投資者業績交流會上,俞敏洪也再次提到,「從第一天起,我們就明確了‘產品為王’的核心邏輯」。

只是,「產品為王」的路起步艱難。

早期供應鏈尚未成熟,產品定價偏高,直播間反響平平,在當時各種主打「全網最低價」的直播間裏,消費者沒有意願為這些尚未打開知名度,且價格不佔優勢的農產品買單,同時產品定位也尚不明晰。像金枕榴蓮這樣的自營品,上架後鮮少有人問津。

但側面也說明,東方甄選初心並非單純追求流量,而是希望通過產品品質建立品牌信任。

2022年6月,東方甄選直播間依靠雙語知識型直播走紅,自營產品被更多人看到。外界更多將這一階段東方甄選的成功定義為流量加持,但能將流量沉澱下離不開過硬的產品。

主播是放大器,產品是基石,只是過去頭部主播的光環,一度掩蓋了產品的底色。

到如今,財報揭開了東方甄選的B面:只有以產品為根基,纔可能穿越流量週期。過去三年多東方甄選在直播間外默默構建的產品體系開始發力,到今年5月,其自營產品數量已攀升至732款,同比增加近50%,並湧現出多個爆款。

315晚會後僅3個月推出的衛生巾新品,其實在內部孵化近一年,經過20多版調整後,上線兩天售罄18萬單;自營益生菌上市5個月登頂抖音兒童益生菌排行榜;生鮮食品中的烤腸,累計銷量達2.6億根。

8月公佈的2025財年財報中,東方甄選大部分營收仍來自抖音,但自營品卻成為決定銷量的關鍵。如今,抖音直播間櫥窗中,銷量前十的產品中多數為自營款。

同時,更多訂單向東方甄選APP靠攏,來自東方甄選APP的GMV佔比,由2024財年的8.4%提升至15.7%。這說明背後的下單鏈路正在改變——用戶不再是蹲直播間,而是在APP端搜索「東方甄選衛生巾」「東方甄選蝦仁」直接下單。

回過頭來看,早在2022年8月俞敏洪就在個人公衆號上寫到,「我們不關注一時的熱鬧,更加關注長遠的發展」,「基於外部平臺的商業模式有強烈脆弱性」,強調公司開始做農業和生活用品產業鏈以及供應鏈的佈局。

也是在那個月,東方甄選上線了獨立APP。

這些直播間外的支柱漸漸豐滿,讓東方甄選的真正策略浮上臺前。今年8月,俞敏洪首次明確提出「三角形戰略」——即以「產品會員體系」為核心,以「APP自有平臺」「抖音直播團隊」為兩大支撐,構建長期競爭力。

2025財年中,東方甄選自營產品GMV實現38.1億元,佔比達43%,相較於2024財年的40%,提高了三個百分點。東方甄選APP付費會員訂閱數達到26.43萬人。

這也意味着,東方甄選的故事,從來不是「告別頂流之後的被迫轉型」,而是一場「產品驅動」的長征。當行業仍在追逐流量的潮起潮落時,它已悄然將競爭壁壘從「直播間的話術」轉向「產品的底氣」。

學做「線上山姆」,打三場戰役

在浙江嘉興的一家蠶絲工廠,東方甄選的主播沒有站在精心佈置的直播間裏,而是穿梭在絲綢生產線之間。鏡頭跟隨他們的腳步,記錄下從精選雙宮繭到手工拉制桑蠶絲被的全過程。

此類溯源直播,東方甄選在2024年舉辦了145場。從濱州的家紡工廠到山東東營的蝦養殖場,鏡頭所及之處,每一場溯源都帶來了更直觀的消費者觸達。用戶看到的不只是商品,而是背後的生產細節、品控標準。

俞敏洪口中的以「產品會員體系」為核心,讓不少人覺得東方甄選越來越像「線上山姆」。

提到山姆,沒人會否認它的成功。作為零售商超巨頭,它靠「少而精」的選品和爆款邏輯,讓麻薯、烤雞、進口牛肉成了「網紅代名詞」,甚至吸引盒馬、家樂福等同行紛紛模仿它的「精選模式」。然而成為「山姆」並不容易,原因很簡單:撥開產品表象,學習山姆需要的從一套從產品、供應鏈到會員體系的系統性升級。

顯然,人人都想成為山姆,但在複製山姆的路上,東方甄選還有選品、供應鏈、會員體系建設三場硬仗要打。

衆所周知,山姆有一套嚴苛的選品體系,邏輯在於「少而精」。門店SKU常年控制在4000個左右,其中自營品佔比近三成,每一款都要經過「全球溯源+多輪品控」。比如進口牛肉,會追溯到澳洲、新西蘭的具體牧場,要求牧場記錄牛的飼養週期。

東方甄選在選品上正朝着這個方向走,但與山姆相比,其自營SKU數量僅有700多個,數量較少,同時受限於供應鏈規模,個別產品價格尚未壓縮到最低。

好在東方甄選在選品細節上足夠用心,拿自營國產大蝦來說,團隊與山東養殖場合作,從蝦苗到出廠經歷5次檢測,要求活蝦出塘前30小時不投餵,確保蝦線乾淨無腥味。

但是「少而精」的精選路線,本質是為了集中火力在單個爆品上,通過巨量訂單拿到更優採購價,這一點,東方甄選還在追趕山姆的路上。

選品的底氣,終究要靠供應鏈託底。山姆能做到「全球好貨低價賣」,核心是通過極致供應鏈降低產品價格,省去中間批發商環節。

東方甄選也在啃供應鏈這塊「硬骨頭」,在全國10個核心城市佈局40個倉庫。為了保證生鮮品質,它還針對性優化生產技術。

以凍蝦為例,為解決解凍後水分過多的問題,東方甄選升級了活蝦速凍技術,將解凍後的水分損耗率控制在5%以內。

要擺脫對外部平臺的依賴,形成會員經濟閉環,建立私域流量池是關鍵。為此東方甄選推出了自營APP,並在2023年上線199元年費的會員服務——這一年費雖低於山姆,但與其免費洗車、齒科護理等多元化專屬權益相比,東方甄選的會員權益略顯單一。

此外,東方甄選的會員規模遠小於山姆,且與後者「900萬會員貢獻70%營收」的成熟運營模式存在顯著差距。不過,為了增加用戶粘性,未來,東方甄選計劃通過每晚半小時的「俞敏洪知識分享」等活動,邀請文化名人等定期連麥,讓APP有機會成為產品、內容與用戶的超級入口。

顯然成為另一個「山姆」並不容易,而且與流量電商的輕資產相比,東方甄選建產地倉、搭冷鏈、捋順供應鏈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短期內或會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但長遠來看,這種重資產投入,才能形成「供應鏈-產品-會員」的正向循環,為長期主義打好地基。

一場「負重」的遠征

當流量紅利見頂,直播電商的終局不再是「誰更會賣貨」,而是「誰更懂產品」。

東方甄選走的這條路,也迎來越來越多的同行。從李佳琦所屬的美ONE推出自有品牌「所有女生」,到三隻羊上線「小楊臻選」APP,再到辛選佈局產地倉、推進「去個人IP化」,幾乎所有頭部機構都在嘗試從「輕資產的流量生意」走向「重資產的產品實業」。

然而,這條轉型之路遠非更換貨盤那樣簡單。它至少面臨三重考驗:

其一,是邏輯重構之難。

機構必須徹底打破對流量的路徑依賴,將資源從投流買量轉向產品研發與供應鏈深耕。三隻羊雖早早推出自營APP,但受限於自營產品的數量只有40多個,至今個別自營產品銷量僅2位數,可見用戶心智仍牢牢綁定在直播間內,尚處於轉型期的摸索當中。

其二,是品控體系之重。

從「帶貨者」轉變為「產品負責人」,意味着要對質量承擔終極責任。辛選曾多次因品控問題陷入爭議,說明從供應鏈到質檢的全流程管理,是轉型路上最易「爆雷」的一環。

其三,是用戶認知之困。

如何讓消費者從「認主播」轉變為「認品牌」,是真正的挑戰。美ONE推出「所有女生」品牌,正是試圖將用戶對李佳琦的信任,遷移至一個更穩定的品牌符號上。

在這條衆多玩家探索卻難見突破的路上,東方甄選為了走得紮實一些,沒有急於擴品,而是用兩年時間把自營SKU從百餘款做到700多款,重點落在了品控;也沒有把APP當成「帶貨工具」,而是通過自營產品吸引會員,在粉絲中形成自發地分享。

從近兩年的業績來看,東方甄選並未形成短期內的爆發式增長,卻在流量波動時穩住了基本盤。小作文事件後,毛利率由2024財年的25.9%提升至2025財年的32%。

其實,從2018年「直播元年」至今,直播電商已經走過了流量紅利期,行業正在從追逐流量的「快」,步入經營產品的「慢」。

極致低價、情緒驅動的競爭,只會讓商家的利潤越來越薄。置身其中的玩家,過度依賴流量,只會愈加被動。想尋求可持續發展,必須從「銷售驅動」轉向「產品驅動」,形成「產品-供應鏈-用戶」的系統循環。

有意思的是,在東方甄選剛開始爆火時,俞敏洪在公號裏寫下:「我們的原計劃,不是爆發,而是循序漸進。」

他是帶着反思的,「爆紅有點像火山爆發一樣。火山爆發會帶來兩個結果:一個是破壞性的,甚至帶來毀滅。但也是建設性的。火山爆發後在火山灰所覆蓋的地方,種植出來的莊稼和糧食都會蓬勃生長。」

是破壞性,也是建設性,如今「流量火山」已過,如何讓萬物蓬勃生長,東方甄選仍然行走在這場遠征中。

你在東方甄選直播間買過什麼?

親愛的讀者,由於公衆號規則的變化,不標星《豹變》公衆號,無法收到最新推送,星標方法如下圖。

更多精彩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