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季度,AI應用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每日經濟新聞》聯合QuestMobile推出《2025年三季度AI應用價值榜》,基於月均下載量與月活躍用戶數(以下簡稱「月活」)兩大核心指標,揭示AI應用「下半場」的新變局。
數據顯示,AI應用「王座」易主。字節跳動旗下豆包月活環比增長22.2%至1.59億,月均下載量達3447萬,首次超越DeepSeek,成為月活與下載量的雙料冠軍。
「AI四小強」中的Kimi、MiniMax、智譜清言均面臨下滑。三季度排行榜上的「新黑馬」,如小云雀、AQ等,無一例外出自大廠。
對此,QuestMobile研究總監陳燕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表示,大廠們正充分利用其龐大的流量、數據和場景,初創AI企業如何在巨頭「縫隙」中找到不可替代的價值,這是擺在它們面前的關鍵挑戰。
「王座」易主:豆包全面登頂 DeepSeek「失血」加劇
三季度,DeepSeek和豆包依舊佔據通用AI助手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但兩者位次發生逆轉,且差距有拉大趨勢。字節跳動的生態優勢在本季度展現了強大的「飛輪效應」。
◆ 數據洞察
豆包:三季度月活達1.59億,相較於二季度的1.3億環比增長22.2%,首次超越DeepSeek成為月活冠軍。其月均下載量也從二季度的2981.3萬增長15.6%至3447萬,穩固了下載榜第一的位置。
DeepSeek:三季度「失血」加劇。其月活從二季度的近1.7億環比下滑14%至1.46億。月均下載量也從2258.9萬環比下降7.9%至2080.2萬。
騰訊元寶:三季度表現穩健。月活從2502.5萬環比增長23.6%至3092.1萬,守住行業第三。下載量也從617.5萬環比增長40.9%至870.3萬。
◆ 數據解讀
(1)豆包的「生態飛輪」:豆包的登頂得益於字節跳動「通用平臺+垂直爆款」策略。豆包將抖音、剪映等生態流量沉澱為自身用戶,並通過主App的通用能力反哺各垂直場景,形成了生態循環。
(2)DeepSeek陷入「孤島困境」:作為通用型智能問答產品,DeepSeek缺乏強大生態場景依託的「孤島困境」在本季度被急劇放大。
● 技術迭代遲緩:在年初出圈後,市場一直對DeepSeek的大版本更新(如V4或R2模型)抱有極高期待。然而,整個三季度,DeepSeek僅進行了V3.1、V3.2等小版本迭代。
● 競爭者發起正面挑戰:7月新上線的Kimi K2模型,不僅開源,更號稱在DeepSeek擅長的代碼、數學推理任務上實現了反超。在價格上,Kimi K2也完全對齊了DeepSeek的API價格體系。此外,MiniMax-M1模型也展示了極低的訓練成本,僅需53萬美元,對比 DeepSeek V3 的557萬美元優勢明顯。
● 多模態功能「踏空」:對比其他主流AI助手,DeepSeek是唯一暫不支持多模態功能的應用。當豆包、元寶等對手依託生態大玩AI生圖、AI視頻時,DeepSeek的純文本形態,使其在辦公、學習之外的泛娛樂場景中難以留住用戶。
「AI四小強」:智譜、MiniMax、Kimi集體下滑 階躍星辰策略轉向
獨立AI助手的生存空間正持續收窄。在主流AI智能助手應用中,豆包(月活1.59億)和DeepSeek(月活1.46億)合計佔據該賽道近88.4%的月活用戶規模。 而「AI四小強」則面臨艱難求生的局面。
◆ 數據洞察
Kimi:繼二季度加速下滑後,三季度跌勢不止。其月活從二季度的1407.2萬環比下降約30%至992.6萬,已跌破千萬大關。月均下載量環比下跌20.2%。
智譜清言:月活環比下降35.2%,下載量環比下降26.1%。
MiniMax:月活環比下降42.6%,月均下載量環比驟降43.3%。
◆ 數據解讀
(1)Kimi:迫於成本壓力,開啓C端收費
Kimi的月活下滑,與其說用戶流失,不如說是其在鉅額成本壓力下的主動戰略收縮與客羣篩選。
● 高成本難以為繼:Kimi的核心競爭力是「長文本處理」,但也是其最沉重的成本負擔。海量的Token消耗導致算力成本增長。
● 從工具轉向「智能體」:Kimi在三季度密集「亮劍」:先是發佈Kimi K2-0905版本,強化編程能力以吸引高價值的開發者用戶;隨後,又在9月底推出全新Multi-Agent產品「OK Computer」,使其能獨立完成網站開發、數據分析、PPT製作等複雜任務。
● 啓動付費:伴隨「OK Computer」上線的,是Kimi大膽啓動的會員付費制度。
(2)智譜AI:IPO前曝裁員風波
● 按照之前的計劃,智譜AI預計將於10月完成全部輔導工作。如果順利,智譜AI將成為第一家正式啓動IPO流程的大模型創業公司。
然而,在進入IPO衝刺期的同時,智譜AI陷入了裁員爭議,有消息稱,這波調整將陸續裁員近百人,其中很多都是9月下旬被突然通知,不少員工的期權問題也懸而未決。對此,智譜AI回應稱,目前公司涉及產品和研發相關部門運轉正常,組織調整涉及人員十餘人,且有近50個崗位需求待招。
在這之前,包括前首席運營官張帆等高管離職。有分析稱,人員震盪的背後,是智譜AI將G端(政府)與B端(企業)資源進行全面整合的深層戰略考量,意在高效吸納與B端客戶關聯的潛在G端資源,實現能力協同。
(3)MiniMax:主攻智能體
● MiniMax創始人閆俊傑表示,公司最重要的目標不是增長或收入,而是加速技術迭代,其中AI智能體是發力重點之一。7月16日,MiniMax發佈了全球首個複雜全棧網站應用高交付率智能體。知情人士透露,MiniMax即將完成近3億美元新孖展,估值超40億美元,並正尋求A股上市。
(4)階躍AI:三季度未上榜
●今年6月,階躍星辰對C端業務進行了調整,公司對產品進行收斂,重心轉向終端Agent(智能體)上。
「AI+場景」大洗牌:作業幫旗下快對AI月活大降42%,「AI+陪伴」現關停潮,螞蟻AQ橫空出世
三季度的「AI+場景」賽道上演大洗牌。二季度的熱點賽道迅速降溫,而內容智能體和AI醫療異軍突起。
(1)「AI+教育」集體降溫,或受暑期衝擊
一度被視為剛需的「AI+教育」賽道,在三季度集體「熄火」。
數據表現:作業幫旗下的快對AI在三季度月活環比下降42.5%至600.7萬。字節旗下的豆包愛學月活也從756.2萬環比下降5.7%至713.2萬。
現象解讀:教育輔導作為「剛需」的邏輯並未改變,三季度的集體下滑大概率源於「暑期效應」。三季度恰逢學生暑假,導致搜題、批改作業等高頻學習任務需求銳減,也說明了此類應用與學習場景的強綁定關係。
(2)內容智能體異軍突起
數據洞察:字節旗下內容創作智能體小云雀三季度月活環比增長246.1%,登頂月活增長榜。其下載量也環比增長102.5%,位列增長榜第二。
數據解讀:小云雀的成功關鍵在於它不是單純的「聊天機器人」,而是「幹活的工具人」。小云雀將自己定位為一款「內容創作智能體」,依託於字節強大的模型能力,力爭實現「一句話打造一個爆款」。用戶僅需輸入一個主題或一句話,小云雀便能自動完成文案生成、AI配音、素材匹配和視頻剪輯的全流程,一鍵生成短視頻,精準解決了短視頻創作者在構思、製作、剪輯上的核心痛點。
(3)「AI+醫療」成新剛需,螞蟻集團AQ橫空出世
數據表現:螞蟻集團旗下AI健康應用AQ在三季度「空降」排行榜,月均下載量達307.3萬,高居下載量總榜第五;月活達464.2萬,位列總榜第九。訊飛曉醫月均下載量同比增長24.7%,月活同比增長13.4%。
數據解讀:醫療健康是比教育更具普適性的「剛需」場景。AQ能衝上高位,因其在AI問診、健康管理、報告解讀等方面提供服務,迅速抓住用戶痛點。這是「AI+生產力」向生活服務領域的關鍵延伸。
● 生態流量的「閃電戰」:AQ的迅速崛起,首先得益於螞蟻集團不遺餘力的推廣。三季度,AQ的廣告登上了支付寶首頁,獲得了海量曝光。
● 精準切入「泛健康」剛需:AQ能留下464萬月活,在於其精準的產品定位——「AI健康助理」。它避開了高風險、強監管的AI診斷領域,轉而解決用戶最高頻的「信息看懂」痛點,如一鍵解讀體檢報告、分析藥品說明書、翻譯化驗單等。
(4)AI視頻/圖像與AI陪伴:即夢、可靈下滑,AI陪伴產品現「關停潮」
AI視頻/圖像:二季度「一家獨大」的即夢AI在三季度月活環比微降5.8%。可靈AI三季度下載量繼續環比下滑27.9%。但新玩家如字節旗下的星繪月活環比增長85.6%,下載量增長166.1%;美圖旗下的WHEE月活環比增長8.2%,下載量增長28.8%。
數據解讀:這表明市場已越過「通用AI生圖/視頻」的嚐鮮期,轉向更垂直、更具工具屬性的細分場景。
●星繪:其爆發在於精準定位「專注於AI人像的創作工具」。它提供AI分身、讓照片動起來、AI換裝等功能,通過極低門檻(一句話P圖)將生態流量轉化為應用留存。
●WHEE:其定位是「高品質AI素材生成器」,目標用戶是設計師和專業創作者。其核心壁壘在於背靠美圖旗下的設計創意平臺站酷,為設計師提供了從「AI創作」到「曝光收益」的完整生態閉環。
AI陪伴:三季度,MiniMax旗下星野月活微降1.8%,但北京暴裂果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獨響月活環比增長159.4%,網易推出的破次元戀人月活環比增長60.5%。儘管該賽道不乏亮眼數據,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批AI社交公司近期悄然關停或發佈了停業通知。
現象解讀:數據表明,用戶需求依然強勁,但正被新模式快速分流。市場厭倦了同質化的「AI聊天」,轉而投向差異化路徑:
● 情感創新:北京暴裂果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獨響精準抓住了「i人」(內向者)的社交痛點。創始人王登科表示,產品採用類似朋友圈的「異步交互」,用戶發佈的心情會在未來某個時刻收到AI的回覆,這種機制被用戶盛讚為創造了「活人感」,目標是建立「長期的、積極的關係」。
● 遊戲化:網易帶來了「遊戲化」打法,旗下產品破次元戀人更像一個「AI聊天應用合集」,用戶可以扮演角色,與AI進行「雙人劇本殺」,並通過「羈絆值」解鎖劇情。
● 關停潮:近期,一批「AI+陪伴」產品正在悄然退出市場,包括階躍星辰ToC產品冒泡鴨和Soul旗下AI應用異世界迴響等。小冰旗下的X Eva也從9月17日起關閉了充值和新用戶註冊渠道。
產品關停的背後有公司的主動求變。例如,階躍星辰選擇關停冒泡鴨,即是希望在新的競爭形勢下重新尋找自身定位、尋覓差異化突圍路徑。
趨勢解讀:獨立App的窗口期正在收窄 生態壁壘提高
《2025年三季度AI應用價值榜》表明,AI應用市場已徹底告別「廣撒網」的流量競爭,進入了「生態絞殺」與「場景深耕」的全新階段。
●趨勢一:AI應用從「能聊」走向「能幹」。QuestMobile研究總監陳燕向每經記者表示,AI應用的競爭核心正從模型能力轉向任務閉環能力。用戶不再滿足於聊天,而是需要能幹活的AI。AI應用的價值不再是「純工具」,而是必須有明確的落腳點並形成服務閉環。
●趨勢二:「剛需」場景垂直深耕,新藍海不斷湧現。「AI+教育」的季節性波動和「AI+醫療」的強勢崛起,證明了「AI+生產力」仍是核心增長極。陳燕指出,目前所有垂直領域都還沒有徹底爆發,因此都存在機會。競爭的關鍵已不在於「佔領」哪個賽道,而在於如何「深耕」。AI應用必須回到用戶的視角,將技術與用戶生活的真實場景深度結合。最終,能否讓用戶感知並真正體驗到應用的核心價值,將是決定垂直應用成敗的關鍵。
●趨勢三:生態壁壘空前提高,「AI四小強」夾縫求生。三季度排行榜上的「新黑馬」——小云雀(字節)、AQ(螞蟻)、ima(騰訊)——無一例外均出自大廠生態,大廠們正在充分利用其龐大的流量、數據和場景。對於「AI四小強」(智譜AI、MiniMax、Kimi和階躍星辰)等初創AI企業,如何在巨頭「縫隙」中找到不可替代的價值,是擺在面前的關鍵挑戰。
陳燕表示,獨立App的窗口期正在收窄。頭部的互聯網企業在C端擁有天然的「基因」優勢,包括成熟的運營經驗、生態積累和流量打法。而獨立AI廠商在這方面則相對欠缺。這些獨立AI廠商未來的機會可能更多在於B端的企業服務。
本文作者:宋欣悅,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原文標題:《豆包月活首超DeepSeek登頂,即夢、可靈、智譜、Kimi集體下滑,「AI+醫療」異軍突起|2025年三季度AI應用價值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