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國際化加速,補貼開路能否復刻本土成功?

中時財經
10/31

中時財經原創出品

作者:李 捷

編輯:張麗敏

製圖:喬寒雲

當國內外賣市場陷入百億級補貼膠着戰之際,美團的國際化戰略已在全球市場迅速推進。

10月28日,美團旗下國際外賣平臺Keeta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正式啓動運營,標誌着其在中東海灣地區實現了更完整的市場覆蓋。這是繼2024年9月進入沙特阿拉伯、2025年8月登陸卡塔爾後,Keeta在中東佈局的第三個國家。

從最初香港市場的「試點驗證」到中東、拉美市場的規模化推進,美團正成為國內互聯網企業出海浪潮中的一個典型樣本。

不過,有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分析指出,在快速擴張中,美團需要面對不同市場的本地化運營難題,以及國際競爭與跨區域管理的多重挑戰。

01中東市場密集佈局

作為美團旗下的國際外賣平臺,Keeta正快速切入中東市場。

自2024年9月登陸沙特阿拉伯後,Keeta在數月間迅速拓展至利雅得、吉達、麥加等20多個城市的深度覆蓋,進入沙特市場僅四個月後,已躋身當地外賣行業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8月以來,Keeta正以每月一國的節奏先後進入卡塔爾、科威特、阿聯酋迪拜和阿聯酋阿布扎比。其中,從籌備到阿布扎比正式運營,僅用時一個月。

對於如此密集的上線節奏背後的戰略考量,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聯繫了美團方面,截至發稿,對方未做出明確回覆。

但根據美團提供的官方資料,公司正通過「四國聯動」模式夯實在中東海灣地區的業務佈局,並將繼續拓展至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GCC)更多區域。

美團為何沒有選擇互聯網企業出海起點的「東南亞」,轉而深入中東區域?

百聯諮詢創始人、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對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分析指出,目前美團出海還是以餐飲外賣為主,這和不同地區對外賣的接受度有一定關係。無論是從競爭的維度,還是從消費習慣的維度,包括餐飲企業對互聯網平臺的接受度,甚至一些國家的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都影響出海佈局。

畢馬威分析顯示,中東地區經濟活躍,海灣六國(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阿曼、巴林六大經濟體)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消費能力強勁。該地區人口結構年輕,城鎮化率超90%,互聯網普及率高,為外賣等便捷生活服務提供了廣闊市場。

摩根士丹利的研報預計,到2028年,海灣阿拉伯地區的在線食品外賣市場將達到300億美元,年均增速將達到15%。

Statista數據指出,中東地區外賣ARPU(外賣平臺每個用戶平均收入)達475.2美元,較北美還高出約80美元,呈現高增長、高價值特徵。

02 尋求增量:破除「內卷」向外看

全球本地生活服務市場正保持快速增長。據Wise Guy Reports報告,2024年全球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模預計為10799.5億美元,到2032年有望增至34046億美元,期間複合年增長率約15.43%;數字支付收入的複合年增長率預計為16.5%。

某電商行業資深人士告訴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目前許多國際市場競爭尚不充分,對中國企業而言仍存在拓展空間。

莊帥認為,受國家鼓勵企業出海政策推動,加之中國互聯網模式已具備全球競爭力,美團加快海外擴張在預期之中。「國內競爭趨於飽和,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去拓展全球化的市場也是尋求增量的必然路徑。」莊帥說。

美團方面亦公開表示,將破除「內卷」、走向國際化,推動「中國經驗」變成「全球方案」。

在此戰略下,美團海外業務營收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美團2025年第一季度,新業務分部收入同比增長19.2%至222億元,經營虧損同比收窄17.5%至23億元。此外,Keeta在香港市場的佔有率也從2024年3月的44%進一步提升,且在沙特的業務覆蓋城市不斷增加,用戶數和訂單量迅速攀升。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美團在沙特的打法就是香港試點的複製,而在中東市場取得初步成功後,美團正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拉美市場。

美團官方表示,計劃在數月內正式進入巴西,為南美用戶創造更好的即時零售購物體驗。

今年5月,美團與巴西政府已簽署投資備忘錄,計劃未來五年投資10億美元發展業務。巴西市場擁有2.1億人口,平均年齡33.8歲;另根據DataReportal發佈的《Digital 2025:Brazil》報告,截至 2025 年初,巴西互聯網用戶總數約 1.83 億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 86.2%。

這些特徵與美團在中東所見機遇高度契合。美團管理層此前明確表示,中東及拉丁美洲是海外擴張重點,未來五年將在巴西投資10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6月,Keeta將進入15個大都會區,五年內覆蓋1000座主要城市。

花旗研報認為,這一佈局顯示美團正系統性推進其全球化戰略,構建跨區域的海外業務網絡。

興業證券預測,2024至2027年,美團營收將從3376億元穩步攀升至5035億元,經調整淨利潤則從438億元躍升至751億元,海外業務有望成為新增長極。

03 挑戰:競爭、投入與本地化

然而,這場擴張也伴隨高昂投入與多重挑戰。

中東即時零售市場的強勁增長韌性吸引了衆多平臺爭相進駐。公開資料,德國Delivery Hero旗下的子品牌Talabat佔據絕對領先地位,2024年GMV(商品交易總額)達74億美元,同比增長23%,在阿聯酋、科威特等市場佔據優勢。

HungerStation與Jahez2023年合計佔據約70%份額,前者主打低價策略,後者聚焦高收入羣體提供高端履約服務,憑藉對消費習慣的深刻理解,在區域市場建立了深厚的用戶黏性。

為了快速切入市場,此前公開報道稱Keeta在沙特投入10億里亞爾(約合19.52億元人民幣)開展用戶補貼活動,新用戶註冊即可獲得100里亞爾(約合195.2元人民幣)優惠券,首單享受50%折扣並免配送費。

海外業務的前期高額投入導致2024年第四季度新業務經營虧損擴大至22億元,銷售及營銷開支同比激增51.8%至225億元。與此同時,國內市場的競爭仍需要持續投入資源。

通過「燒錢」補貼鋪設的市場與國內打法並無二致。但在上述行業資深人士看來,通過補貼獲得成本優勢爭奪市場然後擊退競爭對手,是必要的措施。

該人士對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表示,佔領市場份額後,美團的精細化運營將會發揮出優勢,進而實現盈利。「美團在國內也是這麼發展起來的,在國外市場應該還會有融合升級的打法。」該人士稱。

不過,競爭對手也在積極佈防。

今年上半年,滴滴宣佈以「99 Food」的品牌重啓巴西外賣業務,意圖協同本地出行與支付服務。10月14日,99 Food 在里約熱內盧啓動試運營。滴滴通過收購巴西網約車平臺99,整合了150萬司機,其中70 萬為摩托車騎手,具備運力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的外賣業務在海外市場開展迅猛。公開報道,在墨西哥,滴滴外賣已做到市場第一,市佔率超過50%,覆蓋了超過60個主要城市,接入超7萬個商家,每天穩定配送30萬單以上。

如何突破現有的競爭壁壘?

莊帥分析認為,目前競品的市場份額尚未形成絕對壟斷,且成本效率較低,美團仍存在機會。只是他也表示:「不同的國家有不一樣的文化,對於跨國企業內部管理的差異會形成挑戰。」

花旗研究指出,儘管海外業務的前期投入可能高於市場預期,但美團顯示出為獲取長期市場份額而持續投入的決心。

為支持業務擴張,美團正在加強資金儲備。此前據彭博社報道,美團計劃發行90億至100億元人民幣「點心債券」,期限涵蓋5年與10年,成為繼騰訊阿里百度之後又一進行出海孖展的科技巨頭。

截至2024年上半年,美團現金儲備為1016.56億元;進入2025年上半年,美團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017億元,短期理財投資為694億元。兩者合計約1711億元。這意味着,未來可以為海外拓展提供充足的彈藥。

理性|客觀|獨到

總監製丨王列軍 車海剛

監製丨陳 波 王 彧 楊玉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