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資本市場對於優質資產的重估進程持續深入,兼具價值與成長屬性的核心資產公司,作為市場裏稀缺的「壓艙石」理應更加得到投資者羣體的重視。10月29日晚間,美的集團(00300,000333.SZ)披露了2025年三季報,公司繼續以一份穩健兌現成長預期的答卷,為其「風雨中出發,去寫新故事」添上生動的新註腳。
從最直觀的報表層面,便足以一窺美的集團的成長基因與發展韌性。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30.57億元,同比增長13.82%;實現歸母淨利潤378.83億元,同比增長19.51%。其中,Q3單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19.33億元,同比增長10.06%;淨利潤118.7億元,同比增長8.95%。
從財報切面一窺巨頭的轉型身影
這些年來美的集團每披露一次財報,投資者似乎都能從中感受到一系列「新意」。就拿最近的三季報來說,一個更濃郁的價值信號是美的集團的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To B業務)在貢獻增量業績方面扮演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機器人與自動化、智能建築科技的收入分別為306億元、226億元、28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到了21%、9%、25%。
To B業務漸有「接棒」成為公司主要的增長引擎的意味,這背後是美的集團自上而下穩妥、深入推進戰略部署。比如面向正按下加速發展鍵的人形機器人賽道,美的集團依循「以應用出發為主」的發展思路,圍繞工業機器人智能化、家電機器人化、人形機器人價值化三大重點,有序推動產品落地。
工業機器人方面,9月底庫卡發佈了五大戰略級智能體產品,包括AI視覺智能體KUKA AI Vision、工程軟件智能體iiQWorks、設備運維智能體KUKA CONNECT IOT、小庫AI助手和物流智能體KUKA AMR Fleet,構建起從感知、決策到執行的全鏈路智能生態。「COLMO AI管家」作為美的旗下COLMO推出的家電業首個萬億級數據量的AI agent智能體,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甫一亮相便技驚四座,可視為美的加緊探索家電機器人化的標誌性產品。至於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繼已投入工業場景應用的「美羅」之後,美的人形機器人智能管家「美拉」也在前不久驚豔亮相德國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

作為美的集團戰略轉型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美的能源產業今年來同樣是大動作不斷。6月11日,美的正式對外官宣成立「美的能源」品牌,該品牌旗下既包括合康新能、科陸電子這兩家儲能領域極具競爭力的上市公司,亦包含了樓宇科技等業務單位。9月,科陸電子全球首發Aqua-C3.0 Pro液冷儲能系統,與前代產品相比其在多個維度實現了顯著優化;合康新能的虛擬電廠平臺則已接入美的光伏EPC分佈式光伏超過1.5GW,迄今已形成了覆蓋工商業用戶、數據中心、充電運營商等的多元資源矩陣。

OBM優先戰略顯效全球進擊漸入佳境
業務多點開花,其實還只是不斷進化中的美的集團的一個切面;而若從更廣的視角來看,美的集團的進化更是全球性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團智能家居業務(To C 業務)同比增加了13%;這其中,尤其值得稱道的是第三季度美的OBM收入達到了集團To C業務海外板塊收入的45%以上,顯示出美的順利「接住」了全球貿易摩擦帶來的挑戰,並持續通過高效的全球化佈局實現了有序增長。
報告期內,美的集團繼續為全球用戶提供綠色家電、智慧生活的解決方案,以優質供給匹配海外市場的龐大需求。
在國內市場堅持以DTC(直接觸達消費者)渠道變革為核心策略,不斷提升效率並完善價值鏈來鞏固自身競爭優勢的同時,美的集團近年來加速建設平行於國內的海外供應體系,在海外製造基地開展產線佈局提升和自動化改造項目,提升海外製造效率和交付能力。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美的在全球擁有38個研發中心和63個主要製造基地,其中在海外設有22個研發中心及41個基地,佔比均超過半數。不難想見,美的海外的製造基地與研發中心不斷加密,勢必會對集團深化並優先發展OBM戰略產生持續的積極影響。
透過剛出爐的三季報,再綜合各個業務條線的新進展,以及海內外市場的發展狀況來看,智通財經認為美的集團顯然正走出一條極具美的特色的進化之路。而在資本市場裏,美的也正以多種舉措回饋投資者。除此前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每10股5元以外,經測算截至10月29日美的集團已經回購A股股票超93億元,這其中,15-30億元回購計劃已實施超15億元,50-100億元回購方案已實施超78億元。展望未來,伴隨美的繼續兌現成長預期,想必其既會更符合投資者與市場期待,同時也能為中國製造業的轉型與突破提供更多有益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