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業界視為「人形機器人產業元年」,在這一關鍵節點,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迎來標準化建設的重要突破——首批人形機器人國家標準之一《人形機器人技術要求》已正式立項。
誠芯智聯技術負責人殷磊演示定位導航技術在機器狗上的應用。記者劉睿徹 攝
誠芯智聯(武漢)科技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芯智聯」)成功躋身核心參編單位,與優必選、宇樹科技等行業龍頭並肩,主導其中「定位導航」部分的標準制定,為人形機器人的「小腦」劃定統一規範。
「機器人的定位導航,就像人類的小腦,不負責做決策,卻決定着動作能否精準落地、空間感知是否清晰。」10月24日,誠芯智聯技術負責人殷磊打了個比方:如果人形機器人擔任快遞員,它要能算出最優送貨路線、途中靈活避開障礙物,靠的正是定位導航技術;要是這項技術不達標,機器人要麼送貨超時,要麼磕碰不斷,不能合格「上崗」。
作為機器人實現自主移動、精準感知方位的「核心小腦」,定位導航技術的標準化程度,直接關係到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的推進速度。此次誠芯智聯負責的《人形機器人技術要求第6部分:定位導航》,將明確給出定位導航技術的檢測指標與測試方法,回答「什麼樣的機器人‘小腦’纔算合格」的關鍵問題。
「過去行業沒有國標,各企業的標準五花八門,就像大家用不同刻度的尺子量東西,很難形成合力。」殷磊解釋,國標出臺後,不僅能結束行業「各自為政」的狀態,引導產業有序發展,更會成為行業通用標尺,進而推動整個供應鏈、產業鏈的規範化升級。
據透露,誠芯智聯是該項國標的主要起草單位,該項國標預計將於明年下半年推出。
能在國標制定中佔據核心席位,源於誠芯智聯在定位導航領域的突出優勢,這家成立僅3年的企業,已是光谷「瞪羚精選」企業。在車規級高精定位領域,其研發的高精度定位模組、視覺融合感知系統,已為L2至L4級智能駕駛提供技術支撐;在具身智能領域,公司將釐米級定位技術拓展到無人車、低空飛行器、智能工程機械等場景,實現了多項技術落地。
全國機械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機械安全設計分技術委員會委員、武漢市計量標準質量研究院專家馬朋成表示,這是武漢企業首次深度參與人形機器人國家標準制定,不僅是行業對於武漢企業科技實力的認可,更將為國內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創新發展築牢標準化基礎,助力中國企業在未來產業的國際競爭中儘早實現抱團發展和搶抓話語權。
圖文來源:長江日報
湖北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以「一年起步、三年見效、五年成勢」為目標,重點建設「三場一基地」,聚焦動作訓練和數據採集,圍繞概念驗證、中試服務等四大功能,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生態。旨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湖北人形機器人產業園集聚。
湖北人形機器人產業聯盟立足湖北製造與高校人才優勢,與湖北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深度協同,以「搭建生態,實現人才、產業、資本、智庫、品牌五大賦能」 為核心職責,圍繞人才培養、產業合作、協同創新等多方面開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