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 Lead
伴隨行業優惠政策脫坡,用戶體驗需求提升,2026年車市,在目前可預見的未來,必然朝着「提質增效」的方向前進,這點反映在頭部車企上尤為明顯。
本文出品|禾顏閱車工作室
撰文|蔡家倫
編輯|禾 子
全文1883字
閱讀需3分鐘
11月1日,比亞迪公佈了10月的銷量,以441706輛的成績創年內新高。作為新能源賽道上的領頭羊,比亞迪一邊衝刺今年460萬輛的銷量目標,一邊加快技術升級,為明年的市場佈局。
10月,工信部等三部門聯合發佈《關於2026—2027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的公告》,明確了未來兩年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方向,即插混車型純電續航不低於100KM,純電車型電耗降低。這一調整意味着,低續航小電池車型將直接淘汰,倒逼車企加速技術升級。
其實,從第三季度開始,一些車企推出的插混(增程)車型都已紛紛圍繞着「長續航+低油耗」這兩項標準進行升級。
以比亞迪為例,9月加推了秦PLUS 125KM版,唐DM-i 175KM版,26款海豹07DM-i,進入10月先是推出漢DM-i 245KM版,近期,更是一口氣對宋Pro DM-i、宋L DM-i、秦L-DM-i進行三車齊發。

可見,比亞迪近段高密度上新的節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將旗下純電續航低於100KM的插混車型,依次通過「提質增效」的形式,提前佈局2026車市,鞏固市場對比亞迪的價值認知。
強化場景體驗
這在26款宋Pro DM-i 、宋L DM-i 、秦L DM-i三車發佈會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究其原因,宋秦家族屬於比亞迪走量最紮實的基本盤。1-10月比亞迪累計銷量達370萬輛,其中王朝、海洋是銷量擔當,宋Pro DM-i 、宋L DM-i 、秦L DM-i每月各自能穩定貢獻1-2萬輛銷量。
宋家族進行最核心升級。宋Pro新增四連桿後懸,防暈車系統,加之9.98萬元的起售價,目的在於將十萬元級插混SUV門檻進一步壓低;宋L全系標配雲輦-C、TBC爆胎穩行、天神之眼C,通過「加量不加價」的方式,增加26款宋L的市場競爭力。

具體到「油電賬」。26款宋L虧電油耗從3.9L/100km降至3.4L/100km,26款宋Pro虧電油耗從3.79L/100km降至3.2L/100km,落到用車費用上,26款宋L百公里油費對比25款平均節省了4元,這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是長期使用的節約成本。
在純電續航部分,宋L純電從180KM提升到200KM,滿油滿電1630KM;宋Pro純電提升至133KM,綜合續航1508KM。
儘管秦L DM-i的升級不及宋家族明顯,主要在於電子換擋的加入和價格下探,但秦L作為比亞迪面向10萬級主流轎車市場的基本盤,在兼顧「長續航+低油耗」以及對比25款擁有更高質價比的條件下,秦L DM-i已然能滿足大部分該價位段消費者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此次三車發佈會中提及的油耗優化,並非針對特定車型的單獨升級,而是隻要搭載第五代插混系統的比亞迪車型,在通過OTA升級之後虧電油耗都進一步降低。
這種將技術參數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使用場景的模式,也體現了比亞迪開始從「技術領先」到「體驗為王」的策略轉變。關於這點,比亞迪在此前「泊車兜底」,「車機全機型適配」等市場政策,同樣在優化用車體驗。
提前佈局2026年車市
比亞迪第三季度「下餃子式」加推新款車型,本質上並非簡單年款升級和參數調整,而是比亞迪基於政策預判-技術適配-市場卡位-用戶需求的系統性佈局。
比亞迪在26款「宋秦」家族,26款漢、方程豹鈦7等第三季度上市新車,均開放了限時置換補貼,一方面是為了倒逼消費者在新規生效前完成鎖單,為2026年初提供訂單儲備。
另一方面,比亞迪大量新車上市,同樣為了加速老款車型清庫存,避免2026年1月後,純電續航低於100KM的插混車型,無法滿足減免需求導致滯銷。可以預見的是,比亞迪25款短續航車型,大概率會在年尾進行一波銷量衝刺。
目前,比亞迪也開始像奇瑞、深藍等品牌一樣,已開始推出2026年購置稅兜底政策,在保障短續航庫存車型能夠平穩過渡的同時,進一步規避2026年購車稅率優惠政策退坡而引發的消費者觀望情緒。比亞迪旗下騰勢N8L於10月28日上市時,明確指出,消費者不必擔心因為交車晚,享受不到購置稅補貼:在2025年11月30日24點前完成合同簽署的用戶,如果因非用戶原因車輛未及時交付,導致開票實際發生在2026年,可享受購置稅差額補貼,最高1.5萬元。
車企自掏腰包兜底購置稅,並非新能源時代纔有的「打法」,早在新冠疫情之後,所謂「燃油車購置稅減半」政策,落到4S店面向消費者就變成了「購置稅全免」。

儘管乘聯分會祕書長崔東樹強調「在內卷環境下,車企要頂着不高的利潤率,自行推進購置稅全免,會面臨巨大的壓力」。但是,在中國市場,車企之間的拼殺,必然不會因為購置稅問題而停止。
點評
比亞迪近段密集推出的新車,少了幾分「技術營銷」,只有更大尺度的讓利,衝擊2025年年底的銷量目標和開始佈局2026年的車市。比亞迪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核心數據顯示營收1949.85億元,同比下降3.05%;淨利潤78.23億元,同比下降32.6%。不過,隨着比亞迪持續加碼研發投入,「研發之王」本色不改,將不斷豐富產品矩陣,以及隨着全球化深入推進,2026年有望將持續引領全球新能源產業變革。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