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11月3日 - 星巴克SBUX.O在首席執行官尼可(Brian Niccol)上任並啓動重組約一年後,週一宣佈將其中國業務控股權出售給博裕資本,交易價值為40億美元。nL6T3WF0VU
隨着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星巴克並不是第一個剝離或部分剝離在華業務的美國品牌。
以下是其他已經削減在華業務風險敞口的美國公司名單。
**百思買**
2014年,百思買(Best Buy) BBY.N將其擁有184家門店的五星電器出售給浙江佳源集團,退出了中國實體零售市場,理由是將戰略重點放在北美。百思買一直苦於在擁擠的中國市場與本地對手競爭,其他美國公司也抱怨在中國經營變得更加困難。
**百勝餐飲集團**
2016年,肯德基和必勝客的擁有者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 YUM.N以4.6億美元的價格,將百勝中國業務的股份出售給春華資本集團
和阿里巴巴集團9988.HK。
同年晚些時候,由於食品醜聞和營銷失誤,在維權投資者的壓力下,百勝中國被分拆並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單獨上市。
自那以後,百勝中國的肯德基門店和肯悅咖啡發展迅速,肯德基在中國有12,000家門店,超過其美國門店數量。
**優步**
2016年8月,優步(Uber)將其中國業務出售給競爭對手滴滴出行。作為交換,Uber投資者獲得了滴滴約20%的股權,結束了雙方激烈的價格戰。該項交易對新實體的估值約為350億美元。
**麥當勞**
2017年,麥當勞以高達21億美元的價格將其中國和香港業務的大部分股權出售給了國有企業集團中信0267.HK和凱雷集團。當時,麥當勞在中國正遭遇過期肉醜聞風暴、以及本土連鎖店的激烈競爭而陷入困境。
麥當勞於2023年收購凱雷集團持有的28%股份,將其在中國業務的持股比例提高至48%,整體估值達60億美元。麥當勞執行長Chris Kempczinski表示,公司希望「從我們增長最快的市場的長期潛力中獲益。」
相較於其他選擇撤資的美企,美國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 WMT.N並沒有放棄對中國分支的控制權。該公司正在擴大其在中國廣受歡迎的山姆會員店(Sam'sClub)的門店數量和在線業務。
**亞馬遜**
為遵守中國的監管規定,亞馬遜AMZN.O將其亞馬遜網絡服務(AWS)雲業務在中國的部分實體資產出售給了當地合作伙伴光環新網。此次出售價值約20億元人民幣。
亞馬遜於2019年關閉其中國境內的電商平臺,轉而專注於跨境電商與雲端業務。
**GAP**
由於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持續面臨逆風,美國服飾零售商Gap於2022年11月同意將大中華區業務出售給寶尊(Baozun)。
寶尊當時表示,其子公司將以最高5,000萬美元收購蓋璞(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及臺灣蓋璞有限公司,運營Gap的大中華區業務。(完)
(編審 李婷儀)
((tina.li1@thomsonreuters.com; 886-2-87297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