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與車隊擴張下資金鍊承壓 小馬智行何時迎來盈利拐點?

證券日報
11/04

  去年11月份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廣州小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馬智行」),即將於本週登陸港股市場,成為少數實現「美股+港股」雙重主要上市架構的自動駕駛企業。

  然而隨着進入這條賽道的玩家越來越多,其與對手的摩擦也愈發明顯。

  據悉,就在小馬智行與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遠知行」)即將同步登陸港交所之際,一頁路演文件的流出,讓小馬智行同時遭到兩大競爭對手的駁斥。10月30日晚,文遠知行CFO李璇在分析師羣內發文,直指小馬智行在給投資人的路演材料中,存在對文遠知行的不實數據指控,涉及運營、技術實力、全球佈局等,是對投資者的公然欺騙和誤導。

  李璇強調,小馬智行的行為已超出正常競爭範疇。其在路演和材料中有諸多片面不實、刻意貶低文遠的表述。要求小馬智行立即更正所有不實信息,文遠知行保留一切法律訴訟權利。作為行業頭部企業,百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度」)投資者關係總監林娟也發文表示,「過往,面對某友商在資本市場罔顧事實的詆譭,我們不屑回應。如今,不實之詞愈演愈烈,我方已依法維權」。

  對於路演材料和雙方回應等相關問題,《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小馬智行方面,但截至發稿,對方暫未回應。文遠知行及百度相關人士則回應稱,上述內容屬實。

  持續高成本投入

  資金鍊存隱性風險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小馬智行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0.68億美元、0.72億美元、0.75億美元、0.35億美元。與此同時,2022年至2024年小馬智行的淨虧損額分別為1.48億美元、1.25億美元、2.74億美元,單是2024年的虧損金額便超過了公司三年半的合計總營收。此外,2025年上半年,小馬智行淨虧損同比擴大87.24%至0.96億美元。

  而持續虧損的原因,在財務數據中也一目瞭然。2022年至2024年,小馬智行研發開支分別達1.54億美元、1.23億美元、2.40億美元,三年累計超5.17億美元,而同期公司總營收為2.15億美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9650萬美元,佔同期3543.4萬美元營收的比例為272.3%。

  研發大把「燒錢」的同時,隨着公司第七代車型自2025年6月份起進入穩態生產,小馬智行車輛製造、維護、道路通行及運營人員成本將同步大幅上升。而從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到,緩慢增長的營收交織着不斷攀升的研發運營支出,尚未完成商業模式閉環的小馬智行,未來一段時間壓力不小。

  雖然小馬智行最新的自動駕駛套件BOM成本較上一代降低70%,但單車成本仍接近30萬元。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數據則顯示,當下Robotaxi單車每年維護成本約5萬元,運營成本約3萬元,安全冗餘成本在3萬元至10萬元之間浮動。而小馬智行目前單車日均營收僅為27.1美元,單車全年營收為7萬元,遠不足以覆蓋日常運營及維修等費用。

  小馬智行CEO彭軍此前表示,當Robotaxi車隊規模達到約5萬輛時,公司纔可實現盈虧持平。

  雖然業內普遍認為Robotaxi仍有一定降本空間,但5萬輛的車隊規模,單是生產成本便超過百億元,每年的運營費用也不低於數十億元,相對於研發費用更是一筆鉅額投入。

  據悉,硬件成本下降是推動Robotaxi規模化落地的關鍵因素之一,開源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硬件價格降低不及預期將導致量產節奏滯後,對公司當期收入和財務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此外,經營活動現金流的持續流出也證明了小馬智行的「造血」能力仍有待提升。招股書顯示,2024年小馬智行經營活動現金流流出1.1億美元,2025年上半年流出0.8億美元。

  東吳證券的研究報告預測,從2025年至2027年,小馬智行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為負,分別為-20076萬美元、-20082萬美元和-5553萬美元。

  有業內人士指出,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為負,表明公司尚未實現自我造血能力,依賴外部孖展維持運營,存在資金鍊緊張的隱性風險。

  穆迪在今年4月份報告中也明確表示,對自動駕駛公司來說,由於研發與推广部署L4需要高成本投入,前期付出的大量投資可能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造成壓力。

  行業競爭加劇

  小馬智行能否突圍?

  在人工智能技術飛速迭代的浪潮下,自動駕駛賽道已成資本與技術角逐的競技場,其中Robotaxi領域的競爭更是進入白熱化階段。小馬智行不但面臨文遠知行、百度ApolloGo等本土對手,同時還要迎戰Waymo、特斯拉等國際巨頭。

  中國自動駕駛產業創新聯盟調研員高超表示,「在這場關乎未來出行格局的馬拉松競賽中,日益擁擠的賽道,更考驗企業的綜合實力。當前,Robotaxi賽道的競爭已從單一技術比拼轉向技術、安全、運營、生態的綜合較量」。

  從車隊規模上看,小馬智行尚無領先優勢。目前小馬智行Robotaxi車隊數量為686臺,而百度ApolloGo全球車隊規模已超2000臺,單週訂單達25萬單,累計提供超1700萬次乘車服務,用戶基數與運營經驗遠超小馬智行。此外,文遠知行也擁有超1500臺自動駕駛車輛,其中超700臺為Robotaxi;Waymo的車輛總數則突破1500臺。

  同時,在單車成本方面,百度ApolloGo約20.5萬元,領先一衆同行。

  與此同時,國內造車新勢力多數也擁有自己的智駕團隊。其中小鵬汽車有限公司已明確將於11月5日公佈其首款量產Robotaxi的最新進展,預計2026年實現全球首發。包括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滴滴」)、曹操出行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曹操出行」)等平臺公司也在加速其Robotaxi業務佈局。

  招商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滴滴可將其服務無縫接入滴滴出行APP,實現與傳統網約車的混合派單,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構建了系統優化所必須的真實場景數據反饋閉環。加之其佔據網約車市場份額約70%,現有存量客戶規模巨大,其在平臺協同與數據積累方面具備顯著優勢。

  而曹操出行更是吉利控股Robotaxi重要的商業化載體。跨界參與者的加速佈局,也進一步擠壓了行業內企業的生存空間。

  實際上,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全球Robotaxi市場規模到2030年纔有望達到666億美元。加之大城市車輛總體數量的管控,Robotaxi市場已呈現出「僧多粥少」的局面。

  在技術層面,目前多數企業已掌握基礎L4技術,小馬智行並未形成獨特的技術壁壘,其全場景運營能力雖覆蓋四大一線城市,但Waymo的完全無人化運營、百度的規模化落地規劃、文遠知行的車企深度協同,均形成了差異化優勢。

  在自動駕駛行業,安全口碑往往比技術參數更能影響市場認可。小馬智行今年5月份發生的測試車起火事故,雖未造成人員傷亡,卻暴露了其在車輛安全管控上的漏洞,為其品牌信任度蒙上陰影。

  高超表示,當下一衆自動駕駛企業能否憑藉技術深度、運營真實性與商業化效率突破重圍,仍需時間檢驗。但可以肯定的是,唯有真正敬畏技術、尊重用戶、遵守規則,才能在行業洗牌中穿越週期,而那些忽視安全隱患、缺乏差異化優勢的企業,終將被市場淘汰。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