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財報超預期股價卻下跌?高盛:投資者正盯着別的東西

華爾街見聞
昨天

儘管美國企業正在交出一份強勁的財報季成績單,但投資者似乎並不買賬。那些業績超出分析師預期的公司,其股價並未獲得應有的提振。

根據高盛的分析,投資者正將目光從已經公佈的優異業績,轉向更具不確定性的未來前景,尤其是對人工智能鉅額投資能否轉化為實際利潤的審視。這種謹慎情緒,使得歷史性的「財報超預期即上漲」模式在本季明顯失靈。

最新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已公佈業績的公司有約三分之二超出市場預期,推動三季度整體盈利同比增長達到8%,高於此前預測的6%。然而,財報發佈後,這些公司的股價平均僅跑贏標普500指數32個基點,遠低於歷史上約98個基點的典型水平。

由David Kostin領導的高盛投資組合策略團隊認為,在中美貿易引發的持續波動以及近期美國區域性銀行信貸問題的背景下,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換言之,市場的焦點已經從「你做得有多好」變成了「你未來能有多好」。

「失靈」的財報季:優異業績難換股價上漲

本輪財報季的表現堪稱亮眼。據高盛在報告中指出,在已公佈業績的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約三分之二的公司業績超出預期。從盈利驚喜的頻率來看,這是本世紀以來最好的財報季之一,僅次於2020年底疫情後的經濟重啓時期。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強勁增長是由銷售和利潤率共同驅動的。

然而,市場的反應卻異常平淡。數據顯示,發佈超預期財報的公司,其股價在財報日後的相對錶現明顯弱於歷史平均水平。高盛指出,投資者可能已經預見到了這些強勁的業績,並認為此前市場普遍預測的6%的盈利增長共識「過於保守」或「不切實際地低」。這種預期差的縮小,是導致股價反應平淡的原因之一。

為何強勁的業績未能點燃市場熱情?高盛認為,答案在於投資者的目光已經越過了三季報,聚焦於前方。策略師David Kostin及其團隊表示,在宏觀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的環境下,投資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關注公司的前瞻性指引。

報告特別提到了由貿易摩擦和美國區域性銀行信貸危機引發的市場波動,這些因素加劇了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和企業盈利前景的擔憂。

AI支出成為焦點,但盈利能力是關鍵

高盛的報告揭示了當前市場關注的另一個核心:大型科技公司的AI資本支出。數據顯示,「超大規模」公司的資本支出持續超出投資者和分析師的預期。例如,在2025年初,市場對這些公司2026年的資本支出預測為3140億美元,而現在這一數字已飆升至5180億美元。

報告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觀察:「投資者對資本支出增長的接受程度,取決於盈利增長的強度以及將AI投資變現的感知能力。」高盛表示,Alphabet因上調2026年淨利潤指引而股價上漲;相比之下,Meta Platforms由於其2026年指引相對平穩,股價在財報後出現下跌。

儘管投資者情緒謹慎,但企業層面仍傳遞出一些積極信號。在已發佈四季度業績指引的49家公司中,近一半的指引高於分析師預期。這一趨勢已推動市場將2026年標普500指數的整體每股收益(EPS)預測上調了2%,至308美元。

此外,AI的應用前景也展現出積極勢頭。本月以來,在所有已發佈財報的公司中,有一半提到了通過AI實現效率提升的潛力,這一比例較二季度有溫和增長。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