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下的白領危機!高盛CEO:就業將經歷「陣痛但非毀滅」

FX168
昨天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人工智能(AI)浪潮正在席捲硅谷與華爾街,其「指紋」已清晰地印在一系列大型企業的裁員與縮編行動上——從Meta(META)、亞馬遜(Amazon,股票代碼:AMZN)、Salesforce(CRM),到YouTube等科技巨頭。市場憂慮情緒升溫:AI是否正在醞釀一場對白領階層的就業「滅頂之災」?

然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GS)首席執行官大衛·所羅門(David Solomon)認為,儘管AI將削弱對辦公室職員的需求,但美國勞動力市場的適應力依然值得樂觀。週一(11月3日),他在接受CNN專訪時表示,美國的勞動力歷經歷史變革仍能重生,這一次也不例外。

所羅門:AI衝擊類似工業革命,但美國經濟「極具韌性」

所羅門在華盛頓舉行的「高盛一萬家小企業峯會」期間指出,AI引發的結構性變革可類比18世紀末蒸汽機的發明所帶來的工業革命。他強調:「會有擾動,但我堅信我們的經濟具有極強的靈活性與適應性。過去數百年科技不斷湧入社會,我們總能找到新業務、新工作。我不認為這次會例外。」

不過,他也承認,這種「重構」過程對於被新技術邊緣化的從業者而言,將會異常艱難。

AI這一次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採用速度」之快前所未見。

高盛最新調查顯示,已有37%的企業客戶在常規業務中使用AI,預計到明年這一比例將升至50%,三年內達到74%。

自ChatGPT於2022年11月推出以來,其每週活躍用戶已突破8億。其母公司OpenAI據稱正籌備首次公開募股(IPO),估值或高達1萬億美元。

如今的AI聊天機器人不僅能進行深度研究、創作高質量影視內容、譜寫音樂,甚至能在金融詐騙發生前實時預警。

所羅門指出,這種驚人的速度可能使本輪過渡期「更為坎坷」:「AI技術的採納節奏比以往更快。隨着企業探索自動化部署,短期衝擊可能更劇烈。但我們的經濟依然非常廣闊且靈活。」

白領崗位首當其衝:亞馬遜、Meta、YouTube等紛紛「瘦身」

AI帶來的崗位重塑,首先波及的是白領羣體。

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安迪·賈西(Andy Jassy)雖強調公司近期裁員1.4萬人「與AI並無直接關係」,但他在6月曾明確表示,生成式AI與智能代理的應用將使公司企業崗位「顯著收縮」。

Meta近日削減了600個AI團隊崗位,以提升運營靈活性;YouTube則啓動自願離職計劃,進行以AI為核心的組織重組。

在線教育公司Chegg也成為AI「雙面打擊」的受害者。一方面,ChatGPT的興起削弱了其教育服務需求;另一方面,公司自身投入AI研發,計劃以更精簡的團隊運營。Chegg本週宣佈將裁員近半,理由是「面對AI時代的新現實與搜索流量下滑」。

據職業安置機構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統計,截至9月底,AI相關裁員公告已達17,375起,佔年內總裁員不足2%。但報告指出,另有20,219起與「技術升級」相關的裁員中,可能部分與AI有關。

所羅門認為:「部分白領崗位的需求將下降,但會在經濟其他領域重新被吸納。」

AI初創公司Anthropic首席執行官達里奧·阿莫代伊(Dario Amodei)警告稱,AI可能在短期內淘汰一半的入門級白領崗位,並將失業率推高至20%。

他在今年5月接受CNN採訪時表示:「公衆與立法者尚未充分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必須立即行動,不能在夢遊中錯過這一關口。」

聯儲局與高盛報告:AI影響已波及企業招聘決策

聯儲局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記者會上坦言,已有「大量企業」因為AI而暫停招聘或實施裁員。他表示:「我們正在密切關注……這無疑將對就業創造產生影響。」

高盛上週發佈的報告顯示,在對逾百名投行人員的調查中,僅有11%的美國公司因AI主動裁員,但在科技、媒體與電信行業,這一比例飆升至31%。

高盛分析師預計,AI將在未來一年導致約4%的人員縮減,三年內或升至11%,主要集中於客戶服務崗位。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簡·哈齊烏斯(Jan Hatzius)指出,這印證了該行此前判斷:AI將對勞動力市場與整體經濟產生「變革性影響」,而其衝擊「可能比預期更早到來」。

市場狂熱與泡沫隱憂:AI估值或面臨修正

AI熱潮也引發市場對「泡沫化」的擔憂。

所羅門表示,儘管AI時代將孕育衆多「偉大公司」,但「過度亢奮」難以避免,行業價值不可能「一路直線上升」。

他警告稱,若AI服務需求最終難以兌現預期,估值或將回落。不過,這一調整過程可能較為緩慢,因為多數上市科技公司基礎穩固,而新興AI企業多仍處於私募市場,估值調整節奏相對滯後。

「這項技術令人振奮,理應引發熱情,」所羅門總結道,「但前行路上也會有坎坷。」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