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和我們交流可掃碼添加進社羣】
2025 財年上半年,AMD 再次實現穩健的雙位數增長,主要得益於 EPYC 服務器 CPU 的強勁需求,以及遊戲業務板塊通過產品集成 AI 功能所保持的增長勢頭。儘管受出口管制影響,預計中國市場銷量將下滑,但整體需求環境向好,因此分析師認為未來幾個季度公司營收增長勢頭仍將延續。
不過,在分析師看來,AMD 在 AI 數據中心領域面臨的整體競爭格局依然嚴峻。英偉達(NVIDIA)在技術與生態系統方面仍保持顯著優勢,這使得 AMD 難以在獨立 GPU 市場搶佔份額,進而可能限制公司長期增長 —— 尤其是在數據中心業務板塊。
自今年 4 月低AMD:增長勢頭強勁,但第三季度財報前風險收益比略顯疲弱點以來,AMD 已累計上漲超 200%,估值隨之高企,當前市盈率接近 65 倍。因此,儘管公司短期增長前景尚可,但長期挑戰與高溢價估值意味着,當前價位不宜入手 AMD 。基於此,在第三季度財報發佈前,分析師對其持中立態度。
2025財年第二季度業績表現
2025 年 8 月,AMD 發佈了 2025 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合併營收同比增長 31.7%,達 76.8 億美元,表現穩健。儘管受 M1308 GPU 對華出口管制導致銷量下滑的影響,數據中心業務增速放緩,但遊戲與客戶端業務板塊依然強勁。
遊戲與客戶端業務板塊同比增幅高達 69%,主要原因是 Radeon 9000 系列 GPU 需求旺盛,以及 Ryzen 桌面處理器銷量創下紀錄。此外,2024 財年上半年該板塊營收曾出現雙位數下滑,較低的同比基數也助推了本季度的增長。反觀嵌入式業務板塊,受本季度工業需求疲軟影響,營收同比下降 4%。
儘管營收增長強勁,但公司利潤率同比下滑,主要因數據中心業務出口相關的 8 億美元庫存減記造成負面影響。疊加運營費用上升的拖累,公司調整後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約 24.5% 降至 14.2%。EBITDA 下滑進一步導致淨利潤表現惡化,調整後每股收益(EPS)從 2024 年第二季度的 0.69 美元降至 2025 年同期的 0.48 美元。不過,由於過去幾個月市場多次下調 EPS 預期,該業績仍符合共識預期。
未來展望分析
2024 財年 AMD 實現溫和雙位數增長,而 2025 財年上半年,得益於遊戲與客戶端業務的復甦,合併營收實現穩健增長,第二季度增幅超 30%。儘管部分增長來自較低的同比基數,但數據中心與遊戲板塊的整體需求環境保持穩定 —— 個人電腦(PC)市場復甦與 AI 應用率提升均推動了需求改善。
目前,數據中心業務佔總營收的比例已從去年的約 30% 升至 42%,仍是 AMD 的核心增長引擎。上一季度,該板塊受益於 EPYC 處理器產能爬坡與 Instinct GPU 採用率提升。分析師預計這一勢頭將持續:雲部署規模擴大、智能體 AI(agentic AI)需求增長,以及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的採購,均將支撐公司產品需求。此外,企業與電信行業對 AMD Instinct MI350 的採用率不斷上升,這也將在未來幾個季度為數據中心業務營收提供支撐。
但需注意的是,在分析師看來,儘管部分領域需求復甦,但 2025 財年下半年,對華出口管制導致的短期銷量下滑,仍將對數據中心業務營收造成壓力。
再看遊戲與客戶端業務板塊:截至第二季度,該板塊佔 AMD 總營收的 47%,仍是最大營收來源。目前,該板塊復甦態勢持續,半定製遊戲主機系統級芯片(SoC)、客戶端 CPU 需求旺盛,Radeon 9000 系列 GPU(尤其是 X3D 處理器)也在推進產能爬坡。此外,AMD 已將 AI 功能集成到 Ryzen、Radeon 等產品線中,隨着支持 AI 的遊戲 PC 與掌上設備逐漸普及,這一舉措將繼續支撐需求,進一步推動遊戲與客戶端業務板塊營收增長。
總體而言,短期需求環境健康,尤其是遊戲產品線需求強勁,其他領域也在持續復甦。但分析師認為,對華出口管制這一阻力仍將存在(其曾為數據中心業務貢獻可觀營收),並在 2025 財年剩餘時間內對公司合併營收增長造成輕微影響。
AMD 計劃於 11 月第一週發佈 2025 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市場預期該季度營收為 87.5 億美元,同比增長約 28%。公司過往業績表現優異,已連續 11 個季度超出市場預期。儘管部分領域仍面臨阻力,但分析師認為市場預期並非難以實現,AMD 有望輕鬆交出 2025 財年第三季度的亮眼業績。
長期增長機遇受制於
英偉達的主導地位
儘管短期前景穩定,但 AMD 的長期發展軌跡喜憂參半:數據中心業務存在強勁機遇,但在 AI 計算領域追趕英偉達主導地位的挑戰仍將長期存在。
近期,AMD 首席執行官蘇姿豐表示,公司計劃擴大在 AI 加速器市場的份額。然而,要從英偉達手中奪取可觀份額,可能性極低 —— 英偉達在獨立 GPU 市場佔據領先地位,且背後有成熟的軟件生態系統支撐。
如下圖所示,英偉達的市場份額逐年穩步增長,而 AMD 在該市場的份額持續萎縮。儘管 AMD 不斷改進 ROCm 平臺,但與英偉達已打磨十餘年的 CUDA 平臺相比,成熟度仍有巨大差距。CUDA 平臺為開發者與企業提供的生態環境,難以被複制。
在分析師看來,英偉達憑藉完整的生態系統以及與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的深度合作,仍將保持主導地位。企業對 AMD ROCm 平臺的採用速度可能較慢,這可能導致數據中心業務板塊的增長低於預期,增速更為溫和。
不過,從長期來看,遊戲與客戶端業務板塊的前景相對樂觀。AMD 的產品組合更多元化,部分領域英偉達並未直接競爭,例如服務器與 PC 用 CPU、遊戲主機用半定製芯片等。其中,AMD EPYC CPU 為企業與雲數據中心提供算力支持,Ryzen CPU 則在高端消費級 PC 市場佔據優勢,與英特爾(Intel)展開競爭。
此外,AMD 的另一營收來源是定製加速處理器(APU)—— 這類芯片為索尼 PlayStation、微軟 Xbox Series 等遊戲主機提供動力。分析師認為,AMD 在這些終端市場的強勁地位,將幫助其把握下一代 AI PC 的機遇,在未來幾年推動遊戲與客戶端業務板塊營收增長。
綜上,隨着各業務板塊持續復甦,預計 AMD 在 2025 財年剩餘時間內仍將維持雙位數營收增長。但長期來看,儘管 PC 與遊戲市場的穩固基礎為前景提供支撐,在可預見的未來,AMD 要打破英偉達在 AI 加速器領域的主導地位仍十分困難。這可能會限制 AMD 在數據中心終端市場的份額擴張計劃,進而影響未來幾年公司整體營收增長。
估值過高
2025 年,AMD 與其他科技公司一樣經歷了劇烈波動,今年 4 月股價一度跌至 80 美元以下。但憑藉強勁的業績勢頭,迅速反彈。
10 月,AMD 宣佈與 OpenAI 達成 AI 基礎設施合作協議(市場預期該協議將為 AMD 帶來數百億美元營收),漲勢進一步延續。目前,AMD 已突破 250 美元,2025 年以來累計漲幅約 110%,顯著高於同期標普 500 指數約 16% 的漲幅。
然而,近期股價飆升已導致估值大幅偏高:當前 AMD 前瞻非公認會計准則(GAAP)市盈率達 64.69 倍。這一倍數不僅遠高於其五年平均前瞻市盈率 38.6 倍,還顯著高於競爭對手英偉達 —— 英偉達當前前瞻市盈率約 45 倍,且前瞻增長率明顯高於 AMD(如下表所示)。綜合這些因素,AMD 當前的估值溢價缺乏合理性。
展望未來,主要得益於 EPYC 處理器需求強勁以及 PC 市場持續復甦,分析師認為 AMD 在 2025 財年剩餘時間內仍將維持整體營收增長,這也將助力其在即將發佈的第三季度財報中超出共識預期。不過,短期內利潤率可能面臨壓力 —— 運營費用(尤其是研發費用)上升,或對淨利潤造成影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儘管 AMD 季度業績持續符合 EPS 共識預期,但過去幾個季度市場多次下調其 EPS 預期。例如,市場對 AMD 2025 財年 EPS 的預期已從最初的 5.09 美元降至 3.94 美元,降幅超 20%。在分析師看來,短期利潤率前景疲軟,若 EPS 預期進一步下調,可能導致估值倍數惡化,限制短期股價上漲空間;若未來業績出現任何疲軟跡象,AMD還可能面臨大幅下跌風險。
結語
綜上,AMD 當前估值相較於同行與歷史平均水平均存在顯著溢價。短期來看,公司將憑藉各業務板塊持續復甦與強勁需求(尤其是遊戲與客戶端業務)推動營收增長;長期來看,其在 PC 與遊戲市場的穩固地位也為前景提供支撐。但在數據中心業務板塊,由於英偉達預計將憑藉 「硬件 + 生態」 的雙重優勢繼續主導 GPU 市場,AMD 的增長前景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