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指數級發展正將數據中心變成吞噬電力的「巨獸」,而老化的電網基礎設施已不堪重負。
傳統電網的滯後也為「電網外」(Behind-the-Meter, BTM)供電方案打開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據追風交易臺消息,高盛最新研報預測,到2030年,「電網外」解決方案可以滿足數據中心增量電力需求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對應20-25吉瓦(GW)的裝機容量。
其中,燃料電池技術正憑藉其獨特優勢,將佔據「電網外」解決方案市場25%至50%的份額,相當於8-20吉瓦(GW)的裝機容量。
AI的「電老虎」與電網的「中年危機」
根據高盛的報告,AI和非AI應用共同推動的全球數據中心電力需求正在重塑電力市場。高盛美國公用事業團隊預測,到2030年,僅美國數據中心就需要新增約82吉瓦(GW)的電力容量來滿足需求。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電網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遠遠跟不上需求的增長。報告引用的數據顯示,美國新的高壓輸電線路建設速度已從2010-2014年間的平均每年1700英里,大幅下降到2020-2023年間的每年僅350英里。
更嚴峻的是,根據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數據,一個項目從提出併網申請到最終商業運營,所需時間中位數已接近5年。
這種「遠水解不了近渴」的局面,迫使數據中心運營商不得不將目光從電網身上移開,轉向能夠快速部署的現場發電方案。
「電網外」供電:一個25GW的新興市場
面對電網的無能為力,「電網外」(BTM)解決方案應運而生。BTM指在用戶側直接發電並消耗,不經過公共電網。報告明確指出,BTM方案為數據中心提供了獨立於電網可靠性問題的、不間斷運營的重要替代方案。
報告作出了一個關鍵的量化預測:在2024至2030年間,數據中心的增量電力需求總計約為730太瓦時(TWh)。高盛估計,其中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將由BTM方案滿足,這意味着未來五年將部署高達20-25吉瓦(GW)的BTM發電設施。
「到2030年,‘電網外’解決方案可以滿足數據中心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增量電力需求,即20-25吉瓦(GW)。」
在這個新興市場中,燃氣輪機和燃料電池被認為是兩種最有前途的技術,因為它們都能提供獨立於電網的、穩定可調度的電力。
燃料電池的8-20GW黃金賽道
而在BTM方案中,燃料電池尤其是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相比傳統的燃氣輪機,在交付時間、噪音、排放和靈活性上擁有結構性優勢。
綜合以上優勢,高盛對燃料電池在數據中心市場的應用前景極為樂觀。報告的核心預測是,到2030年,燃料電池將佔據BTM解決方案市場25%至50%的份額,相當於8-20吉瓦(GW)的裝機容量。
特別是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因其高效率、燃料靈活性和商業化準備就緒,被認為是最適合數據中心應用的技術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