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給美團讚好,社保補貼這事兒為啥這麼重要?

花椒財經
昨天

來源:花椒財經

11月開始美團率先將騎手養老保險補貼向全國鋪開,全部類型騎手,只要符合條件都能申請。

4月泉州、南通的試點,到7月擴至5個城市,再到現在全量覆蓋,短短半年時間,外賣員老無所依的焦慮逐漸得到了緩解。

而騎手羣體的反響更為熱烈,社交媒體上的好評瞬間刷屏。一整個驚喜,每個月能拿到差不多500元補貼」「這個交法,照顧了更多人美團這波大氣的留言下方,還湧現出大量騎手的真實分享:

南京衆包騎手小舒是試點首批受益者,作為樂跑隊長的他,得知補貼政策後第一時間參保,按照南京的繳費標準,我每月養老保險應繳990.4,平臺補貼50%後,自己只掏495.2,一年能省6000左右。在他的帶動下,站內幾十名騎手陸續參保,補貼成了大家跑單的定心丸

給騎手交社保這事兒,為啥能引發這麼多人關注?

01

真兜底,美團全維度覆蓋的保障網

美團的福利保障網到底是什麼?

很多人以為就是補點養老保險,但其實,美團的保障體系早已構建起基礎+進階+福利的三級防護網。

1、基礎保障築牢底線

美團的養老保險不是象徵性補點,是按騎手相關繳費基數下養老保險繳費額的50%發放。

據媒體報道,廣東廣州、黑龍江哈爾濱等多地騎手都算過這筆賬,一年補貼下來,可拿到6000多元。

更貼心的是,它真的懂騎手的苦。

2022年起,美團為超過1300人次騎手繳納20億元新職傷險,加上100%覆蓋的商業意外險,可以說現在的美團騎手只要符合條件,就能養老+工傷+意外三件套全齊。

2、進階保障突破邊界

大部分騎手都是家裏的頂樑柱。對他們來說,自己出事怕的是賺不了錢,家人出事怕的是直接掏空家底,後者的焦慮其實比前者更重。

美團的第二層保障剛好補了這個缺口。

由大病關懷保障、子女教育基金等構成的進階保障,首次覆蓋全部騎手及其家人。同時,為滿足部分騎手就業轉型過渡需求,美團還設定了職業轉型教育基金,幫助騎手提升技能與學歷。

比如大病關懷保障,美團針對符合要求的騎手及其家人給予大病幫扶,騎手免費加入。

更絕的是袋鼠寶貝計劃,不光管美團騎手的孩子,連餓了麼、京東的騎手子女都能保,直接打破平臺壁壘。

據瞭解,袋鼠寶貝計劃是美團面向全行業外賣騎手家庭遭遇重大疾病、意外傷害的未成年子女,通過大病幫扶公益金、關懷活動等方式,幫助騎手家庭渡過難關。

這纔是真的幫騎手解決了後顧之憂。

3、工作福利持續擴容

除了基礎保障,美團的福利層,更都是戳中騎手日常痛點的實在東西

美團在全國有5.2個騎手驛站,累了能歇腳、能熱飯,夏天有空調吹,冬天能躲風雪;

合作10家店搞工作餐補貼,已經發了超千萬單,肯德基、茶百道這些牌子都能兌;

女騎手還有免費兩癌篩查;

美團甚至搞了個億級安全獎金池,三個月零闖紅燈的騎手能拿大額獎金。

從工作到生活,美團的福利沒一個是面子工程,是真的站在騎手的角度,解決實打實的問題。

02

一個美團解法

可能很多人並不明白,給百萬騎手交社保的難點具體在哪?

難的是,國內外沒有任何參考答案可以抄,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搞成過百萬級規模的社保覆蓋。

2020年,美國加州AB5法案要求平臺證明騎手滿足「獨立經營」條件,否則需繳納社保。UberLyft等公司通過公投獲得豁免,將司機定義為「獨立承包商」,僅提供有限福利;2023年,印度通過「零工法案」建立全國性社保基金,覆蓋 40 萬騎手,但實際執行過程中,監管資源不足導致執行效率低下,部分平臺虛報訂單量逃避繳費……

沒有任何成熟模式可借鑑,美團相當於闖進了無人區,每一步都得自己試錯:

1、政策上,是摸着石頭過河。

以前社保只認勞動合同,騎手這種不完全勞動關係根本沒資格參保。

但美團,一直在尋找解決方法。

早在2021年,美團就跟着人社部研究方案,20227月先搞了工傷險試點。

2024年,美團跟着人社部定養老保險方案,2025年試點時還收了上萬條騎手建議,優化補貼機制。

這種不綁定勞動關係的補貼模式給靈活就業者的勞動保障提供瞭解題新思路

2行業上,承擔成本與責任的雙重壓力。

給百萬騎手提供保障,意味着鉅額持續投入。

僅養老保險補貼一項,按現有規模測算,美團每年需額外投入數十億元。這對盈利穩定的頭部平臺或許可行,但中小平臺根本無力承擔。

更關鍵的是,行業內缺乏統一標準:網約車司機、貨車司機、保潔員等其他靈活就業羣體,保障水平仍普遍偏低。美團的率先行動,雖客觀上提升了行業保障門檻,但也暴露了企業自發保障的侷限性。

如果無法覆蓋全行業,便容易形成頭部平臺騎手受益,其他羣體仍無保障的新差距,好在美團的補貼方案做到了。

3、執行上,是跟人性較勁。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養老保險的重要性。有騎手嫌補貼不如現錢,有騎手不知道怎麼查參保記錄

美團花了很大力氣,開展了線上線下騎手宣導活動,在各地召開騎手、專家懇談會近500次,收集了上萬條騎手提出的建議並採納落地。

有這些工作基礎,美團把抽象的社保變成騎手能看懂、能摸到的實在東西,騎手社保補貼比預期提前兩個月覆蓋全國。

美團算是第一個敢啃硬骨頭的。

2.4靈活就業者的社保難題,總算有了個能抄的作業。

03

平臺為何願意砸錢做保障?

這種一下子罩住幾百萬靈活就業者的保障體系,全球都找不出第二家。

這事兒看着像做慈善,但美團為什麼要這麼做?

1、給自己的運力池加鎖。

傳統模式裏,平臺靠高單價衝單獎留騎手,錢花了不少,但騎手說走就走。

在試點城市,平臺通常補貼騎手養老保險繳費額的50%以每月繳費基數5000計算,騎手每月可獲得500補貼,相當於平臺每年為每位自願參保的騎手額外投入了6000。再疊加大病關懷、子女保障,等於給騎手了張長期飯票:跑單不光能賺現錢,老了有依靠,家人有兜底,自然不會隨便換平臺。

美團此前發佈的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高頻騎手月收入區間已達到723010100,反映出騎手羣體在平臺生態中獲得的切實回報穩步提升。

2破解靈活就業保障困局

近年來,人社部持續推動靈活就業羣體保障改革,美團的系列探索恰好精準呼應了這一政策方向。從2021年參與人社部相關方案研究,到2022年開展工傷險試點,再到2024年牽頭制定養老保險方案,平臺與政策層面的良性互動,為不綁定勞動關係的補貼模式贏得了寶貴的試點空間。

這一探索對企業而言,既是社會責任的主動踐行,也能獲得政策層面的認可支持,進而形成企業探索政策支持行業示範的正向循環。

數百萬全類型騎手的全面覆蓋,直接驗證了靈活就業羣體保障可規模化推進的可行性。儘管每年幾十億元的平臺投入構成了一定成本壓力,但這種投入為行業樹立了保障標杆,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同時,依託勞動三分法的轉型契機,在人社部指導下,美團突破了勞動關係綁定社保的傳統框架,最終為全國2.4靈活就業者,提供了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保障範本。

04

總結

美團的探索值得肯定,但我們不能忽視一個核心問題:2.4億靈活就業者的社保難題,僅靠企業自發投入遠遠不夠。

美團的實踐證明,靈活就業羣體的保障並非不可能,但要真正破解這一難題,還需要政策層面的制度創新、企業層面的行業協同、社會層面的保障意識提升這不是一家企業的獨角戲,而是需要多方合力的系統工程。

對騎手而言,養老保險補貼是驚喜;但對2.4億靈活就業者而言,這只是一個開始。

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美團式探索,更需要一個能覆蓋所有靈活就業羣體的、穩定的、制度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畢竟,讓每一個為城市奮鬥的人都能老有所依,纔是這項探索最該抵達的終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後的30天內進行。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