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濰柴動力並非「三不沾」股票。
「與熱門概念不沾邊」、「雖然技術底子紮實,但掌握的不算前沿技術」、「只是個發動機製造商」,在當下,哪怕諸多手持濰柴股票的人,仍對這家叫做「濰柴動力」的上市公司有上述錯誤認知。即便濰柴用一次次盛大展會和財報數據,也未能糾正這一刻板印象。
實際上,濰柴動力早已成為有相當國際化程度,靠着資本運營,產品橫跨裝備製造諸多領域。對於所謂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甚至新能源動力等「前沿科技」,濰柴也在快速上量。與此同時,濰柴動力還在今年多次發起派息和回購,公司層面來用行動表明——濰柴的價值被低估了。
市銷率處低位
「現在我在濰柴就能感受到全世界」,一位濰柴員工帶着自豪語氣對《車圈紀事》說,10月18日的山東重工合作伙伴大會上,多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員獲得濰柴表彰,包括10位優秀戰略合作伙伴和8位優秀外籍員工。
這家業務遍及全球150個國家的公司,於10月31日發佈了最新財報,當中顯示,濰柴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到1705.7億元,同比增長5.32%;歸母淨利潤也恢復增長,前三季度88.8億元,同比增加5.67%。
儘管財報數據仍然亮眼,但濰柴動力總市值卻不高,截至發稿,公司總市值為1304億元,甚至都不及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
對此,財務專家馬靖昊對《車圈紀事》說;「數據上可以看出來,濰柴動力這些年的市銷率比較低,通常來說,市銷率越低投資價值越高。」
按照去年年營業收入數據,A股軟件公司中,不乏市銷率超過10倍公司;即便在汽車股中,也有為數不少企業市銷率高於1.5倍,像濰柴這般市銷率不足0.6倍(去年營業收入2157億元)的汽車行業大體量公司為數不多。
「很多人一提到濰柴動力就只能聯想到發動機,其實熟悉我們的都知道,濰柴生產的產品遠不止發動機」,另一位濰柴動力內部人士對《車圈紀事》感慨,但公司近年來的股價走勢卻受到名字中「動力」二字所累。
不止於發動機
「公司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汽車及裝備製造產業集團之一」,儘管濰柴動力一再在公告中強調這一點,公司還是被視作偏重於發動機傳統業務,甚至被列為「三不沾」公司。幾次大盤上漲,公司股價卻未有明顯變化,最近這一年來,公司A股股價最高沒超過20元,市盈率當前仍處在11.15倍的低位。
放眼整個市場,A股平均市盈率達到16倍,氫能源概念股、動力電池企業市盈率超過25倍者佔到大多數。
此外,對於時下熱門的新能源,濰柴早已涉足,旗下全資子公司——濰柴新能源商用車成立於2005年,上述今年10月中旬的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後者展現了開發的諸多藍擎牌新能源輕卡。
事實上,這一股票名稱被「動力」二字侷限的公司,其產業包括動力系統、商用車、農業裝備、智慧物流等,旗下產品不乏液壓傳動、氫內燃機、氫燃料電池、動力電池等「硬科技」。
陝汽重卡、濰柴雷沃智慧農業、德國凱傲等海內外知名企業均屬於濰柴動力這一「大家庭」,其每季收入都統計到濰柴動力當季營收。據悉,濰柴如今已有29個國內外知名品牌,參股、控股的海外公司達到10個。據瞭解,各家海外企業在濰柴的支持下,均實現穩健增長。
新能源進程加快
儘管濰柴起家於傳統業務,但對於新興產業,濰柴也一直在投入研發,公司現已推出燃料電池發動機,可用在重卡、輕卡、客車等領域。
如果說開發氫能源產品更多着眼於佈局未來,在動力電池領域,濰柴已經迎來收穫期。今年3月,濰柴(煙臺)新能源動力產業園首臺電池產品下線。該產業園一期項目可具備電池PACK 20GWh/年產能,產品可廣泛應用在重卡、輕卡、工程機械等細分市場。據悉,今年上半年,濰柴動力電池銷量已經達到2.3GWh。
山東重工集團新能源轉型發展總監王琛對《車圈紀事》預測:「這兩年,光是我們集團內部對電池的需求量都非常大,會達到50GWh,所以我們認為對濰柴煙臺電池工廠的投資很快就能回本。」
與此同時,王琛還透露,對於下一代固態電池,濰柴從研發階段就開始做技術儲備,攻克核心技術。
對此,西南證券曾在今年下半年發佈研報,推薦買入濰柴動力,理由在於,濰柴(煙臺)新能源動力產業園建成投產,新能源動力產品市場化進程加快,業務收入同比快速增長。
中國銀河證券同樣在今年下半年,對濰柴動力給出維持「推薦」評級,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公司自今年7月以來發起過多次派息和回購股票行為。而被視為科技股的部分上市公司,股東們高位套現,吝於派息的卻不在少數。
守着傳統產業,只造發動機的是2003年初上市的濰柴,事實上,善於資本運營的濰柴動力早已通過通過一系列收購,成為版圖多元化、業務遍及150多個國家的跨國裝備製造集團。對於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中追逐的「前沿科技」,濰柴也一直未雨綢繆研發出新,這樣的企業理應被更多人知道——它的價值被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