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蔚來汽車最新公佈的10月銷量,NIO" target="_blank" web="1">蔚來三品牌合力實現單月交付新車40,397臺,首次突破4萬臺大關,自8月起實現連續三個月創下歷史新高。這一數字高光折射出蔚來今年以來的持續「攻堅」初顯成效,顯然,蔚來靠「押中」大三排SUV這一細分市場,為自己贏得更多生存機會,此前創始人李斌承諾的「第四季度盈利目標」的實現路徑逐漸清晰。
不過在最後兩個月,蔚來遠還未到鬆一口氣的時刻。
多品牌協同,盈利路徑漸清晰
從數據上看,蔚來全新ES8與樂道L90組成的「雙旗艦」大三排SUV陣容,無疑是推動10月銷量攀升的核心動力。
全新ES8在開啓交付後的第41天,便實現了交付破萬臺的成績,創下了40萬元以上純電車型交付破萬的最快紀錄。而樂道L90則上市僅86天累計交付已超3萬臺,連續三個月位居純電大型SUV銷量榜首。
從定位策略上看,這兩款車型精準切中了中國家庭結構變化與消費升級趨勢下,對「大空間、多座位、高品質」出行的需求,成功將大三排SUV這一傳統燃油車優勢細分市場,推向純電化進程。
10月銷量的另一大亮點,是蔚來多品牌戰略的協同效應開始顯現。
除了定位高端的蔚來品牌交付17,143臺之外,主打主流家庭的樂道品牌交付17,342臺,而面向小型車市場的firefly螢火蟲品牌也交付了5,912臺,三大品牌共同構築了從10萬至50萬元價格區間的完整產品覆蓋。
三大品牌通過共享研發體系、供應鏈與補能網絡,顯著降低了單一品牌的研發與運營成本,實現了技術成果的快速複用與市場響應速度的提升。
隨着月銷突破4萬輛,蔚來在第四季度實現盈利的路徑也變得愈發清晰。
李斌曾指出,蔚來的盈利邏輯,並非依賴於短期的「價格戰」或成本削減,而是建立在銷量規模擴大所帶來的規模效應之上。隨着交付量的提升,單車製造固定費用、研發費用攤銷等顯著下降,成本控制能力持續優化。
與此同時,多品牌戰略下的協同運營,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整體抗風險能力與經營效率。樂道與firefly品牌在共享蔚來核心技術與基礎設施的同時,也在各自市場中形成了獨立的增長動能,為蔚來的長期穩定盈利提供了多支點支撐。
產品是「果」,體系纔是「因」
但若將蔚來的階段性成功簡單歸因於「產品押對寶」,顯然忽略了其背後更為複雜的體系化支撐。
圍繞四季度盈利問題,李斌在近期內部會議中拆解出三條行動路徑,明確提出盈利的根本在於「多賣車」,而非僅僅「砍費用」,同時要重點聚焦「供應鏈、交付」。李斌還在此次會議上提到其對蔚來長期競爭力的思考,核心在於將短期衝刺與長期目標相結合,系統性地構建「體系能力」。
確實,對於年輕的中國汽車企業來說,構建「六邊形」穩固的體系競爭力纔是看不見的「護城河」。
譬如在不少企業追求速度推出流量車型的時候,零跑堅持全域自研,以「慢速度、高投入」構建核心競爭力,默默從第二梯隊到如今變成真的「領跑」。
在這方面,蔚來的堅持也顯而易見,十年已經累計超過600億元研發投入。只不過,相對於零跑以高性價比的低價車進入的跑量市場,對標BBA定位高端的蔚來要收穫成果需要更多時間。
不過,當技術到位,相應車型的調整也變得水到渠成。蔚來汽車過去在技術層面的投入開始進入規模化落地階段。自研的5納米智駕芯片「神璣NX9031」、全域操作系統、智能底盤等「新三大件」,不僅在全新ES8、樂道L90等車型上實現搭載,更通過芯片與整車系統的深度協同,優化了交付週期與硬件成本。
面對生死關頭,創始人李斌多次強調「公司體系能力」的重要性,並從去年開始為此準備,推動業務梳理出15個公司級體系能力,並以此為基礎今年年初即推進CBU機制。
在補能網絡方面,截至10月底,蔚來已在全國建成超過8300座充換電站,其中換電站超3500座,高速換電網絡覆蓋全國95%以上的高速主幹線。「換電縣縣通」在多個省份的全覆蓋,不僅緩解了用戶的里程焦慮,也成為消費者選擇蔚來的關鍵決策因素之一。
從8月至今連續三月的持續增長,正是系列技術積累、改革成果集中體現。
「點評」
因此,若回到最初的問題:蔚來10月銷量的爆發,真的只是因為押對了大三排SUV嗎?
從表面看,全新ES8與樂道L90確實成為了推動銷量增長的重要抓手。但從更深層次來看,這兩款產品的成功,離不開蔚來在技術研發、補能網絡、多品牌運營等方面的長期積累與協同發力。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蔚來要實現Q4盈利目標,今年第四季度三大品牌累計交付目標為15萬輛,即單月交付量需達5萬輛。如今月銷首破4萬,或成為蔚來體系競爭力進入釋放階段的信號,但距離盈利仍需要「加電」。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