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研發投入等於三大車企之和!比亞迪(002594.SZ)如何做到斷層式領先

智通財經
昨天

近期,比亞迪(002594.SZ)密集釋放高質量發展信號。

10月31日,比亞迪發佈的2025年前三季度業績公告顯示,公司期內實現營收5662.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3%,再創同期新高,核心經營指標向好趨勢明顯。前三季度研發費用達437.5億元,同比大增31%,遠超同期233.3億元的淨利潤;這一投入不僅較A股第二名中國建築領先近200億元,更超過吉利控股、上汽集團奇瑞汽車三家頭部車企研發費用之和,31%的增速亦大幅領先主要競爭對手,直接奠定A股+汽車行業雙料研發冠軍地位。

據智通財經APP觀察,研發投入的領先地位,是比亞迪二十餘年來堅守「技術為王,創新為本」核心發展理念的成果。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累計研發投入超2200億元,且2011-2025年近15年間有14年研發投入超過當年淨利潤。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長期主義正通過技術「魚池」的深度擴容以及終端銷量與全球化佈局直觀轉化為市場競爭力。

具體來看,2025年以來,比亞迪在覈心技術領域持續突破,天神之眼輔助駕駛系統、超級e平臺兆瓦閃充等技術相繼落地,引領行業變革方向。截至9月,搭載該系統的車型累計銷量突破170萬輛,國內市場佔比達91.3%;依託日均1億公里的輔助駕駛數據閉環,比亞迪更敢於承諾「智能泊車場景安全兜底」,彰顯對自身技術的絕對自信。

研發硬實力的兌現,直接體現在終端市場火爆表現上。截至2025年10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跨越1400萬輛里程碑。比亞迪11月2日發佈的產銷快報顯示,10月單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約44.17萬輛,刷新年內紀錄,推動1-10月累計銷量突破370萬輛。其中,10月出口約8.4萬輛,同比激增155.5%;前10月累計出口78.1萬輛。

對於海外市場的快速增長,民生證券在研報中給出了清晰解讀:一方面受益於土耳其、巴西、歐洲等地真實需求的持續提升,另一方面得益於自建滾裝船運力改善帶來的物流效率提升,疊加巴西乘用車工廠落成投產,以及烏茲別克斯坦、匈牙利、巴西等海外工廠的加速佈局,比亞迪未來在歐洲、東南亞等市場有望迎來更快增長,進一步增厚盈利。

如果說銷量數據是市場認可的量化體現,那麼10月29日開幕的東京車展,就是比亞迪技術實力與本土化能力的全球秀場。本次車展中,比亞迪以「ONE BYD」為核心主題,首次設定乘用車與商用車雙展臺,全面展現本土化創新能力與全生態佈局思路。

乘用車展臺的亮點在於「純電+混動」雙線突破。全球首發為日本市場定製的K-EV BYD RACCO,這是比亞迪針對日本輕自動車(K-Car)市場的首款純電車型。同步推出的還有日本市場首款插電式混動車型海獅06DM-i,加之全新升級的元PLUS、海豚、海豹等熱門純電車型,以及百萬級高端品牌仰望的超跑U9悉數登場,完整呈現了比亞迪在電動化、高性能領域的技術矩陣,拓展日本市場車型佈局。比亞迪計劃2027年前,在日本形成7至8款純電及混動車型的產品佈局,完善本地化產品與渠道體系。

商用車展臺則以「定製化+全球化」為核心思路,全球首發純電卡車T35與小型純電動巴士J6 living car概念車,並展示了中型純電動巴士J7、大型純電動巴士K8。其中,純電卡車T35嚴格按照日本市場法規和尺寸要求設計,搭載刀片電池,兼顧穩定續航與實用性能,計劃2026年在日本上市。這一佈局既是比亞迪深耕日本市場的關鍵一步,也為其全球化商用車矩陣再添核心產品。

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從「電動化」向「智能化」深度轉型,持續高研發投入成為比亞迪應對行業變革的核心策略,如今已形成「研發投入-技術突破-市場反饋-再研發」的良性循環。展望未來,隨着智能駕駛算法優化、電池技術突破及海外市場的持續擴張,比亞迪的技術護城河將進一步拓寬;而對全球汽車行業而言,比亞迪的「鯰魚效應」正推動整個產業加速轉型,為全球可持續出行提供更多切實可行的創新方案。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