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啱啱,馬斯克再放豪言!
馬斯克發推表示:
為了進一步增強能力, Noland可能是第一個接受Neuralink升級,或植入雙芯片的人。

Noland Arbaugh是全球首位接受該手術的人。
因為脊髓損傷癱瘓後,他只能通過咬嘴棒配合平板電腦與外界互動。但有了Neuralink,他彷彿獲得了新生。
他不僅能自己玩遊戲,還常常把朋友打得落花流水。
而且馬斯克這次進一步表示,在動作操作類遊戲中,那些Neuralink接受者,用不了多久就能擊敗大多數人,最終擊敗所有人。

也就是說,癱瘓病人不僅重獲行動自由,直接從青銅躍升為黃金,甚至可以打職業聯賽,登頂世界冠軍!
這不僅讓患者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義,甚至賦予了他們前所未有的優勢。
馬斯克正在創造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法通過訓練彌補的絕對優勢:天賦可能輸給勤奮,但再勤奮訓練的玩家也難以擊敗擁有Neuralink的人。
也就是說,賽博格或許被馬斯克發明了!

過去難以行動,現在勢不可擋
首次植入Neuralink的21個月後,Noland Arbaugh只用意念就能打字,還在學習微積分預備課程、研究神經科學,並且開啓了他的演講生涯。

因為一次跳水事故導致頸部以下癱瘓,Noland曾以為自己這輩子只能躺在病牀上。
但他為那枚腦子中的芯片取名「夏娃」(Eve),並說它不僅讓「不可」成為可能,還變成了「日常」。
他的人生軌跡徹底改寫:從病牀上的病人,變成科技大會的主講嘉賓,甚至拿到了《財富》雜誌的演講報酬。
現在,Neuralink幾乎不怎麼聯繫他了——
他打趣說,「估計只有月亮變藍了,他們纔打一次電話」,因為更多新試驗者已陸續加入臨牀試驗。
今年9月,Neuralink宣佈其腦機接口植入裝置,全球已有12名用戶使用。

而2025年6月時,報告稱,僅有7名患者完成了植入。Neuralink表示,這些試驗者累計使用設備超過2000天,總活躍時間已超過1.5萬小時。
至於Noland?他正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學業全A,還放話說2026年將有「大動作」。
一個靠腦電波「驅動」的人,做到這些,不得不說——真是奇蹟。
心靈感應:這次真來了?
上月初,Neuralink據報道向《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提交了首批3位試驗者的研究成果——
這是該公司首次發表含有人體數據的同行評審論文。
論文包含了關鍵的安全性數據和性能指標,也正是監管審批和未來擴大臨牀適用範圍所必須的「硬核指標」。
上月,Neuralink開啓了一項全新臨牀試驗:用意念直接生成文字。
如果成功,這對無法說話的人來說,可能是一次顛覆性變革。
這項已獲FDA批准的試驗,目標是從大腦中直接「讀取語言」,讓參與者無需張嘴、無需敲鍵盤,就能完成交流。
Neuralink總裁DJ Seo表示,這項技術的終極目標,是與AI進行「思維速度級別」的交流,甚至比語言還要快。

這與以往的腦機接口技術有何不同?
過去,Neuralink已展示了癱瘓患者用腦意控制遊戲、瀏覽網頁、操控智能手機的能力。
其中,首位植入Neuralink的漸凍症(ALS)患者Brad,僅靠腦電信號就完成了YouTube視頻的配音和剪輯。
團隊還用他患病前的聲音樣本訓練定製AI,成功還原了他「原本的嗓音」。

他甚至還能用意念控制,與孩子們一起玩《馬里奧賽車》。

「那一刻真的太神奇了。」Neuralink聯合創始人DJ Seo這樣形容。
而現在,這一階段——「思維轉文字」,可能會徹底超越傳統的輔助溝通技術。
科學認可至關重要;如果論文能發表在NEJM,意味着Neuralink正在從「技術炒作」正式跨入「醫學實證」階段。
更大的野心呢?
今年9月,Neuralink總裁DJ Seo曾透露,公司計劃最早在2030年將設備應用於健康個體。那時候,事情纔開始真正變得有趣。
在此之前,腦機接口設備僅在醫療需求極其嚴重的患者中以實驗性質植入。
據報道,Neuralink的目標是,到2031年實現每年植入2萬人,並實現年營收突破10億美元。

除了幫助癱瘓患者控制電腦的腦機接口,Neuralink還在開發其他多種功能的芯片,包括恢復視力、大腦語音解碼與帕金森病治療等應用。
當然,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Neuralink仍在解決如電極線回縮、手術精度等關鍵技術問題。
但別忘了——把想法變成文字的那一刻,就在下個月。
今年5月,Neuralink還獲得了美國FDA授予的「突破性設備」資格,適用於言語與語言恢復方向。

這一適應症範圍包括:漸凍症(ALS)、中風、脊髓損傷、腦癱、多發性硬化症(MS)以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引發的語言障礙。
這一認證讓Neuralink能加快開發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設備,幫助嚴重語言障礙人士恢復溝通能力。
人類賽博時代
Neuralink是衆多開發腦機接口(BCI)技術的公司之一,這類技術能夠實現大腦與電子設備之間的直接通信。
最近一輪孖展中,估值高達90億美元,孖展金額超過10億美元。
Neuralink的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將大腦信號轉化為實際操作。
他們將電極放置在神經元附近,用以檢測其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s)。
同時記錄大量神經元的信號,這有助於解碼這些細胞所攜帶的信息。以大腦中與運動相關的區域為例,其中的神經元代表着「預期的動作」。

事實上,大腦中存在着各種神經元,它們承載着我們所見、所感、所觸、所想的一切信息。

在正在進行的臨牀試驗中,受試者正通過Neuralink設備,僅憑意念控制電腦和機械臂。
在英國,因運動神經元疾病而癱瘓的保羅接受了 Neuralink 植入手術,術後僅數小時便能夠通過思維控制電腦。

Noland Arbaugh表示:
我要把Neuralink技術的非凡之處、它的快速發展、它所代表的未來可能性,以及它對我個人生活的深遠改變,講給更多人聽。
視頻遊戲不僅僅是一個有趣的演示。
實際上,這是「人類增強」技術成為現實並不可逆時的「金絲雀」——
預示着將產生以前不可能實現的全新能力。
本文來源:新智元,原文標題:《人類首次機械飛昇!馬斯克豪言Neuralink擊敗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