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的浪潮席捲千行百業之際,醫療健康領域因其海量數據、高壁壘和專業性,被視為AI落地最具價值也最具挑戰的「皇冠上的明珠」。然而,如何將數據轉化為資產,將AI技術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收入,是全球醫療服務企業共同面對的考題。
在美國,Tempus AI(TEM.US)通過其獨特的「數據+AI」模式,在醫療科技領域殺出重圍,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今年10月份股價最高達104.32美元。
與此同時,伴隨着中國數據要素市場化機制的不斷深化,醫療數據價值化的探索也在穩步推進。在這樣的背景下,是否有機會在中國的市場上跑出下一個Tempus AI?哪些企業有望成長為具備平臺能力的中國醫療AI代表?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近期中國醫學影像服務龍頭企業一脈陽光(02522)發佈了一則數據相關公告。據公告,2025年10月,一脈陽光的附屬公司北京一脈光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一脈」)與北京數據先行區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先行區」)及北京國際算力服務有限公司(「北京算力」)共同簽署《數據共建合作協議》,合作將依託數據沙盒的合規監管框架,基於北京一脈提供的醫療影像數據資源,由北京先行區負責數據處理與合規審查,北京算力提供算力與存儲支持,三方共同構建高質量醫療影像數據集,開展大模型訓練,探索醫學影像數據的創新應用場景。2025年10月底,三方共建的醫療影像數據集已在數據沙盒境內成功實現首個商業化簽約。
該交易的落地,反映出一種新型合作模式的逐步成型:
在國資搭建的、規則清晰的「數據沙盒」中,一脈陽光作為關鍵的數據服務與技術核心提供方,驅動整個價值循環,進行數據的「價值共創」。這一模式不僅嘗試回應數據流通的根本性難題和關鍵挑戰,也為探索更符合中國市場特點的醫療AI發展路徑提供了參考。更清晰地指向一個未來:一脈陽光極有可能成為中國土壤上培育出的、比Tempus AI更具平臺價值和想象空間的醫療數據智能巨頭。
共同基因:從醫療服務到數據平臺的戰略升維
無論是Tempus AI還是一脈陽光,其發展脈絡均體現出從傳統醫療服務向數據驅動型平臺的戰略轉型。二者的核心業務,本質上都構成了持續、合規、高質量的數據來源。
Tempus以基因檢測為切入點,逐步整合臨牀病歷、影像資料、用藥記錄等多源信息,試圖構建患者的「數字孿生」,其目標是從檢測服務商升級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數據基礎設施提供者。
一脈陽光的路徑與之類似。通過在中國建立並運營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網絡,公司深入醫療數據產生的前沿環節,形成了業務發展與數據積累的良性互動。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種「主業即數據源」的模式具備雙重吸引力。首先,它確保了數據的真實性、連續性和規模化,這是訓練可靠AI模型的前提。其次,主營業務的收入為昂貴的數據治理和AI產出工作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支持,避免了純AI初創公司「燒錢」研發的財務風險。
數據價值深化:影像數據的錨點作用與多維拓展潛力
擁有數據資源僅是起點,如何將其轉化為高價值、可流通的數據產品,纔是構建競爭壁壘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醫學影像數據的獨特價值值得深入探討。
醫學影像數據在個人醫療信息中具有天然的「錨定」作用。相比臨牀文本數據常存在的信息缺失、非結構化等問題,影像數據——尤其在腫瘤等需長期隨訪的疾病管理中——能夠提供病竈位置、大小、新舊等客觀、可量化的信息,為臨牀決策提供穩定、可靠的參照基準。
一脈陽光在影像數據的標準化與精細化處理上已形成一定積累。例如,公司較早啓動了《醫學影像檢查項目名稱及編碼標準》的制定,推動內部數據的規範統一,為後續的數據流通與平臺化應用奠定基礎。同時,依託其影像中心網絡和專業醫生資源,公司建立了多層級的質控與標註流程,逐步形成高質量、可複用的標註數據集。
一脈陽光通過「標準化編碼+精細化標註」的疊加驅動模式,在數據質量和可用性方面形成了自身特點。這種模式在功能上與美國Tempus所建立的壁壘有一定可比性,但實現路徑和適用場景存在差異。
值得關注的是,一脈陽光並未止步於影像數據,正在從影像數據向多維數據延伸。公司預計在天津北辰項目的實施,正推動其從單一的影像數據服務向融合影像、病理、檢驗(含基因)、體檢、電生理等多維數據的綜合平臺演進。該項目涵蓋區域影像共享中心、智慧一體化實驗室、數字病理中心、健康管理中心、核醫學中心五大模塊,這種多模態數據整合實踐,為醫療數據的深度價值挖掘提供了新的可能。
隨着項目的深入推進,一脈陽光如能建立起中國首個規模化、標準化、多模態的醫療數據集,或將為公司業務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同時也可能為行業數據應用水平的提升帶來參考。從影像數據到多維融合,醫療數據的開發路徑正在不斷擴展,價值空間也在被重新定義,而一脈陽光通過「北辰模式」,已經在這一趨勢中佔據了先發優勢。
生態構建vs垂直整合:醫療數據平臺商業模式的財務鏡像分析
在數據能力初步成型後,一脈陽光與Tempus AI在商業化路徑上呈現出明顯差異。
Tempus AI更傾向於垂直整合,聚焦於服務製藥企業、保險機構等B端客戶,提供數據授權、分析服務及SaaS解決方案,支持藥物研發與精準醫療等環節。
一脈陽光則更注重生態構建,致力於打造「數據-模型-場景」閉環。一方面,通過數據交易所等渠道提供高質量數據產品,服務於AI研發企業與科研機構;另一方面,在「亦莊模式」等區域試點中,參與構建數據沙盒,支持合規數據協作。此外,公司也在探索將影像數據與AI能力應用於基層醫療提升、製藥企業臨牀試驗評估、醫療器械療效分析等多元場景。
這種路徑差異也反映在財務結構上。Tempus的收入仍以實驗室服務為主,技術平臺收入逐步成長;一脈陽光則呈現出「三級演進」態勢:一級基本盤仍是醫學影像中心服務,二級高增長引擎則是數據賦能與服務收入(包括數據交易、技術平臺服務),隨着其數據集在數交所的成功交易以及「數據沙盒」模式的跑通,該業務線正從探索性的「模式驗證」階段,邁向可規模化的「價值兌現」階段。這是其估值邏輯即將發生質變的關鍵。三級的想象力在於AI軟件與模型授權收入,隨着其大模型的成熟,將通過SaaS訂閱、按例收費等模式,開啓更大的變現空間。
智通財經APP認為,從商業模式看一脈陽光的路徑更偏向「生態構建者」的定位。它不滿足於僅成為產業鏈中的一環,而是旨在通過賦能上下游,成為整個醫學影像AI生態的核心樞紐。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其成長性與中國整個醫療AI產業的成長性深度綁定,享受的是賽道整體的貝塔收益加上平臺的阿爾法收益。
值得關注的是,10月30日,一脈陽光發佈公告,對孵化的核心人工智能企業上海影禾醫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近億元增資,並進一步提高持股比例。
作為一脈陽光孵化的重點AI企業,影禾醫脈核心業務覆蓋醫學影像全流程智能化服務平臺運營、AI輔助診斷技術及數字影像解決方案。其在技術研發與產品落地層面的能力,與一脈陽光現有影像服務生態形成高度互補。「生態互補、資源互通」的特質為雙方深度協同奠定了基礎,也成為一脈陽光此次加碼投資的關鍵考量。
對於本次投資的長期價值,不僅在於強化了公司在AI技術研發與產品落地的戰略佈局,更在業務邏輯上實現了「多維數據+AI佈局+數據交易」的有機串聯,經一步夯實公司的行業生態壁壘。
展望:數據智能平臺的發展路徑與價值考量
一脈陽光近期在醫學影像大模型等AI技術上的投入,反映出其推動數據價值向智能應用轉化的意圖。基於大模型,公司有望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開發專科AI應用,並逐步構建面向開發者的模型生態。
其核心邏輯在於構建「數據-模型-場景」閉環:以影像網絡和數據治理能力為起點,形成高質量數據產品;通過大模型驅動價值釋放;成熟模型又反哺業務效率提升。這一閉環如能持續運轉,將形成不斷自我增強的發展循環,成為公司的長期競爭力。
從行業前景看,在數據要素化與AI智能化交匯的浪潮中,一脈陽光所實踐的「國資保障、數據驅動、生態共建」模式,為中國醫療數據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其價值不僅體現在技術或數據的單點能力,更在於能否形成跨場景、可持續的智能生態。這也使得市場對其的價值評估,需要結合更高維度的「數據智能平臺生態」的發展特點進行綜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