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研報展望2026年度A股市場,給出四大核心判斷。第一,盈利週期或有彈性回升。得益於漸行漸近的產能週期與庫存週期拐點,盈利週期有望於明年上半年步入復甦通道,修復彈性的預期差與勝負手在於地產週期與企業出海,當前兩者均現積極信號;第二,相對估值仍有抬升空間。當前中證800相對發達市場、其他新興市場的前向PE TTM較歷史高點仍有提升空間,中國資產仍具備相對吸引力,增量資金不構成行情約束;第三,明年市場風格進入再均衡而非切換;第四,關注政策週期、技術週期、地產週期、產能週期、庫存週期、能源週期、資本市場改革七大投資線索。
全文如下
華泰2026年度展望 | A股策略:風格再均衡
2026年A股四大核心判斷
第一,盈利週期或有彈性回升。得益於漸行漸近的產能週期與庫存週期拐點,盈利週期有望於明年上半年步入復甦通道,修復彈性的預期差與勝負手在於地產週期與企業出海,當前兩者均現積極信號;第二,相對估值仍有抬升空間。當前中證800相對發達市場、其他新興市場的前向PE TTM較歷史高點仍有提升空間,中國資產仍具備相對吸引力,增量資金不構成行情約束;第三,明年市場風格進入再均衡而非切換;第四,關注政策週期、技術週期、地產週期、產能週期、庫存週期、能源週期、資本市場改革七大投資線索。
核心觀點
兩個預期差決定分子端彈性
3Q25A股盈利增速繼續磨底,但投資者對企業盈利修復預期在增強,當前A股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企業盈利修復是否會實現?彈性如何?展望2026年,我們對分子端仍然樂觀,並認為:1)對於A股基本面樂觀的判斷並非「空中樓閣」,信用週期、發電量及企業訂單等前瞻數據指引4Q25國內新一輪庫存週期有望啓動,「反內卷」下供改有望在2026年中前初見成效,上市企業利潤率實現修復;2)彈性的預期差與勝負手在於地產週期與企業出海,對於前者地產銷量已於2025年中起率先企穩、地產對盈利拖累明年有望「抹平」,對於後者當前A股海外營收佔比創下歷史新高,短期貿易摩擦不改長期趨勢,新舊經濟共舞出海下,「賺海外的錢」量價邏輯兼備。
中國資產相對估值仍有抬升空間
二季度以來中國資產重估初見成效,當前上證指數前向PE TTM中樞約14.1x,位於2010年以來94%分位數,當前A股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估值能否繼續抬升?增量流動性來自於哪裏?展望明年,我們認為流動性寬鬆同樣是確定趨勢,並不構成後續市場的核心驅動,趨勢及空間的斜率纔是:1)結合國內信貸週期及美元週期,我們定量模型預期2026年末上證前向PE TTM約14.5x、合理EPR約5.2%;2)中國市場的相對估值仍有抬升空間,中證800相對發達市場折價約22%、相對其他新興市場溢價約12%,均較歷史高點仍有修復空間;3)居民存款搬家、全球資金「去美元化」等趨勢仍在,且A股當前機構化程度不算高,增量資金邏輯仍有演繹空間。
風格再均衡進行時
年初以來成長風格持續走強,當前成長相對價值的風格偏離來到歷史高位,風格切換何時至?我們預計,當前市場風格或逐步轉向均衡而非切換,基於:1)2025年中以來私募量化小盤產品火熱,小盤/成長風格或已較為擁擠;2)當前公募基金TMT倉位集中度已來到歷史高位,在資金增量進入「小平臺期」背景下,籌碼有一定鬆動壓力;3)當前美元及長端美債對降息週期計入或較多,若後續聯儲局降息節奏低於預期,海外流動性或承壓。但我們認為風格只是進入平衡期而非切換,原因在於:1)2026年末成長與價值的業績剪刀差仍未反轉,2)價值風格相關政策和企業盈利預期改善仍需蓄力。
2026年七大投資主線
2026年七大投資主線:1)政策週期—「十五五」規劃元年重視內需、科技、安全和綠色轉型等,政策主線也將映射市場主線;2)技術週期—AI應用逐步進入「奇點時刻」;3)地產週期—有望於明年中週期築底企穩,是當前市場最大的預期差之一;4)產能週期—明年中企穩,關注出清及準出清行業;5)庫存週期—消費率提升和全球製造業週期回升是兩大抓手;6)能源週期—結構性供需錯配下能源價格有望上漲;7)資本市場改革—公募基金生態變革下配置變遷,此外關注國有資產併購重組和資產證券化。
風險提示:外部風險超預期;國內基本面不及預期。
(文章來源:人民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