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早知道 iponews
|資訊撬動新資本|
據港交所10月31日披露,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0919.SZ)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摩根士丹利、華泰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截至10月31日收盤,中偉股份(300919.SZ)報46.04億元,市值431.87億元。
綜合 | 招股書 公司公告 編輯 | Arti
本文僅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公衆號後臺回覆「中偉股份」獲取完整招股書。
中偉股份於2020年12月在創業板上市。深入推進公司「發展全球化」戰略部署,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助力全球產業佈局持續升維,是中偉股份計劃赴港IPO,實現「A+H」兩地上市的主要原因。
據招股書,中偉股份是一家以創新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公司,主要從事於以正極活性材料前驅體(pCAM)為核心的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研究及開發(研發)、生產及銷售,以及新能源金屬產品。
公司採用垂直一體化業務模式,能夠提供全面的產品矩陣,包括鎳系、鈷系、磷系、鈉系和其他創新新能源電池材料,以及新能源金屬產品。
公司的新能源電池材料對廣泛用於電動汽車、儲能系統、消費電子以及具有更高電力需求並因此具有強大商業潛力的應用(如支持人工智能的消費電子設備、人形機器人及低空飛行器)的鋰離子電池至關重要。
在鋰離子電池用鎳系和鈷系正極活性材料前驅體(pCAM)方面,公司處於的全球領先地位。自2020年起連續五年出貨量排名第一,就2024年的鎳系pCAM及鈷系pCAM而言分別佔市場份額的20.3%及28.0%。就全部pCAM產品的銷售價值而言,公司於2024年全球排名第一,佔市場份額的21.8%。
目前,公司已在客戶羣、供應鏈和生產基地方面建立了全球影響力,推動了公司的增長和未來發展。於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以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來自中國以外直接客戶的收入佔總收入的33.7%、41.1%、44.5%、45.4%及50.6%,公司產品在全球獲高度認可。
在供應上,公司已建立一條全球供應鏈,能夠獲取優質和具成本效益的資源,包括鎳、磷和鋰資源,使公司能夠持續獲得穩定且成本效益高的塬材料供應,從而增強業務韌性。
截至2025年 6月30日,公司在中國設有四個生產基地,在印尼設有三個生產基地、在摩洛哥設有一個生產基地以及分別在印尼及韓國正規劃一個生產基地。
財務方面,於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6個月,中偉股份收入分別約為303.44億元、342.73億元、402.23億元、213.23億元人民幣;同期,公司年度利潤約為15.39億元、21億元、17.88億元、7.06億元人民幣。
10月29日,中偉股份發佈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當期業績呈現「營收穩步增長、利潤相對穩定」特徵,疊加三元前驅體出貨顯著回暖、金屬鎳業務持續放量,核心業務韌性凸顯;同時H股上市工作完成關鍵節點,為全球化戰略落地與新技術佈局築牢資本根基。
從財報數據來看,2025年第三季度,中偉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19.75億元,同比增幅達18.84%;同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3.71億元,同比僅微降0.97%,核心盈利能力保持相對穩定。
三元前驅體作為支柱業務,三季度表現尤為亮眼,出貨量預計約5.5萬噸,同比增長17%、環比增長近10%,海外客戶需求回暖成為關鍵推力;與此同時,四氧化三鈷、磷酸鐵等產品出貨量同步提升,材料規模持續擴大,行業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凸顯公司在新能源材料產業鏈中的綜合競爭優勢。
據市場測算,2025年前三季度中偉股份鎳自供量近6.8萬噸,項目爬坡進展順利;展望全年,隨着產能持續釋放,鎳自供量有望達到9-10萬噸,將進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提升產業鏈一體化優勢。
鈷系業務方面,在消費電子需求回暖帶動下,三季度四氧化三鈷出貨量預計超0.9萬噸,同比增長超30%。
磷系材料則在動力與儲能電池需求驅動下快速減虧,三季度磷酸鐵出貨量預計4.3萬噸,後續隨着產能利用率提升,且磷系材料漲價預期之下,公司磷系材料明年有望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在技術佈局層面,固態電池材料領域,中偉股份已與行業領先電池企業合作開發高鎳三元前驅體,目前進入大規模試點階段;鈉電池材料領域,與頭部電池及正極企業達成合作,共同推進層狀氧化物材料研發,拓寬新能源材料應用場景;鈷系材料則向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新場景延伸,探索業務增長新曲線;此外,公司開發的壓實密度2.6g/cm³磷酸鐵鋰材料正在接受客戶驗證,若通過驗證將進一步提升磷系業務競爭力。
本次中偉股份香港IPO募資金額擬作下列用途:將用於擴大生產及供應鏈能力;用作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研發及數字化推進;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注:本文素材來源於互聯網公開渠道,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內容所述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指導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公司回顧】
好文!別忘點「推薦」